天天看點

另一個張勇,在造車界叱咤風雲

世人隻知阿裡張勇,不知哪吒張勇。

如果說,要從造車新勢力中,評出一個“突飛猛進獎”,那這個獎項,非哪吒莫屬。

2018年的冬天,哪吒傳遞了第一輛車。随後三年,傳遞量從1萬、1.5萬迅速奔向7萬輛。去年,哪吒有三個月的傳遞量,擠進了造車新勢力頭三名,在第一梯隊留下了不能被忽視的三個腳印。最終,2021全年傳遞量緊随“小蔚理”之後,排名第四,并以同比361.7%的增長,展現出自己黑馬的潛質。

另一個張勇,在造車界叱咤風雲

(圖檔來源:财聯社)

在造車新勢力中,哪吒的處境一度非常尴尬,并不是一家被普遍看好的公司。

成立伊始,哪吒就選了一條遠離C端市場的B端之路,避免了與“蔚小理”造車第一梯隊隊員正面交鋒。CEO張勇也憑着自己的光輝履曆,很快将哪吒順利帶入第二梯隊。

然而在“燒錢”的新能源造車領域,蔚來、小鵬、理想相繼通過上市獲得喘息的機會,同屬第二梯隊的領跑、威馬也相繼傳出IPO。

但身在第二梯隊,眼睛一直盯着第一梯隊的哪吒,在今年以前,似乎都表現得十分沉默。

前天,《晚點LatePost》獨家獲悉,哪吒所屬的母公司合衆新能源汽車完成了超過20億元的D+++輪融資,并計劃今年啟動赴港上市,具體上市問題還以公司正式公告為準。

另一個張勇,在造車界叱咤風雲

20億元的融資,在燒錢的新能源汽車領域,聽起來似乎優勢并不明顯。同屬第二梯隊的威馬,2020年僅D輪就一次性融資100億元。

但從另一方面看,加上這20億元,哪吒目前總融資額超過140億元,相當于蔚來2017年底時的融資總額,作為造車新勢力中的最強“吸金獸”,當時蔚來還沒有開始傳遞量産車輛。

無論從最開始面向B端的市場定位,又或是發展的步調來看,哪吒都走在一條與衆不同的路上。

這條路固然難走,但又頗有一股“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味道。

另一個張勇,在造車界叱咤風雲

張勇的B端政策

張勇是哪吒汽車的聯合創始人兼CEO,他的加盟對于哪吒汽車來說,意義非凡。

張勇畢業于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在哪吒之前,先後在北汽福田、奇瑞汽車和北汽新能源積累了十多年的管道建設、市場銷售、售後服務和品牌推廣的工作經驗。

奇瑞新能源的從無到有,北汽新能源年銷達到10萬輛,拿下全球新能源電動車銷量冠軍,并一度成為産銷“雙冠王”的行業老兵,這一切都離不開張勇的運作。

經過十多年的摸索,張勇總結出一個幫助新能源汽車快速擴張的方法,那就是“下沉市場+以市場換時間”。

是以哪吒汽車從品牌誕生的第一天,就走上了一條不同于“蔚小理”等車企的道路。

另一個張勇,在造車界叱咤風雲

遠離競争激烈的C端賽道,避免與第一梯隊隊員正面厮殺,哪吒給自己赢得了一塊獨立成長發育的空間。

與蔚來平均44萬元的售價相比,哪吒聚焦中低端車型,主力車型甚至都不到10萬元,大部分車輛賣給了共享出行、網約車、企事業機關等 B 端市場客戶。

加入哪吒後,張勇快速在三四五線城市鋪設銷售管道,通過汽車下鄉,企業合作等方式快速下沉。

比如浙江梧桐、江西宜春、廣西南甯等地方政府,都是哪吒的重要客戶,從公務采購用車,到企事業機關團購車,真金白銀對哪吒汽車表現出極大的支援力度。

“以價換量”的方式,幫助哪吒在B端市場快速下沉。在張勇的眼裡,下沉市場就是哪吒在競争激烈的造車新勢力中,賴以生存的那“一畝三分地”。

今年1月,哪吒汽車再次以1.1萬的銷售量,第二次超越蔚來,排在了小鵬和理想的後面。這已經是哪吒連續第8個月實作環比增長,連續三個月實作傳遞量超過萬台。憑借成本效益的标簽,哪吒從亂世中,殺出了一條血路。

另一個張勇,在造車界叱咤風雲

“農村包圍城市”

“其實我們團隊是憋了一口氣的。從成立之日起沒有人看好我們,今年之前沒有人看好我們。”今年張勇在接受财經汽車記者采訪時,這樣說道。

哪吒汽車的辦公室位于上海虹橋,從這座辦公樓裡,可以俯瞰綠谷廣場和下面的車流。特斯拉、理想、蔚來、小鵬這些車型在上海随處可見,這座城市,暫時還不屬于哪吒。

2022年是張勇加入哪吒汽車的第四年。

四年裡,這家公司從600名員工發展到6000名,從哪吒N01、哪吒V到哪吒U Pro,靠着6萬-15萬的定價,在低端市場逐漸站穩腳跟。

與此相伴的,是外界從未停止過的質疑,張勇說“大家認為你從人、資金,到過往的經驗、背後的股東,哪一個都不夠有成功迹象,牌面不夠好。”

另一個張勇,在造車界叱咤風雲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哪吒銷量數倍增長,重磅投資方陸續入場,哪吒成了造車新勢力中跑出的一匹黑馬。

但同時,哪吒的劣勢也很明顯:智能化發力晚,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基本看不到哪吒的身影。

這與張勇先前對哪吒的定位有關,他曾說“哪吒汽車不做富人的玩具,隻做老百姓買得起的車”。這句話就像是一把雙刃劍,在因成本效益創造銷量的同時,也讓哪吒被貼上“低價”的标簽。

而又因其低價,哪吒汽車更加飽受質疑。

威馬汽車的創始人沈晖直言“10萬以下隻能叫電動汽車,不能叫智能電動汽車。”除了居高不下的電池價格,對于智能電動車而言,智能的實作,要以硬體上的高可靠性感覺與執行體系來支援,再加上“軟體+算力+資料處理”,這意味着高昂的研發成本。

小鵬汽車的何小鵬也認為,15萬元是智能汽車的入門級價格,主流車型的定價區間一般都集中在20-30萬之間。

對于哪吒來說,如果堅持低端路線,複制北汽新能源當年的老路,以價換量,利潤上不去,對于後期的研發和生産來說,都是大不利。

如果走向高端,卻可以開疆拓土、破除标簽、提高營收能力。

事實上,被外界普遍認為“不做豪華車”、銷售路徑集中B端出行市場以及四五線城市的哪吒,已經開始自己推翻自己。

有關這一事實,哪吒拿出了一組資料予以回擊:截至去年11月底,哪吒汽車C端私人使用者占比超91%,B端出行市場占比則小于9%;銷售市場方面,一線和新一線城市占比達44%、二線及以下城市占比56%。

這種變化,源于哪吒從去年開始的“進城”計劃。

去年年底,哪吒汽車在廣州車展上推出的哪吒S,就是瞄準高端市場的第一聲号角。

另一個張勇,在造車界叱咤風雲

從哪吒S的配置來說,續航1100KM,配備L4級自動駕駛,張勇顯然是想和小鵬的P7一較高下。

目前這款車型的定價還未公布,但“不做豪華車”的定位,已經被哪吒自己推翻了。

從哪吒S開始,到徹底得到高端市場的認可,哪吒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另一個張勇,在造車界叱咤風雲

留給哪吒汽車的時間不多了

從2021年下半年哪吒月銷頻頻出現在造車新勢力前三甲中,張勇面對最多的提問就是:哪吒汽車距離造車新勢力第一梯隊還有多遠?

張勇對此表現的十厘清醒,他說“短暫地超越沒有任何意義,而且哪吒的使用者群體更加大衆,按照這個邏輯,隻有是理想的3倍才能說比他強。”

哪吒汽車的定價普遍在10萬元左右,理想汽車的定價普遍在30萬左右,3倍銷量的說法,來源于兩者之間相差3倍的定價。

也就是說,哪吒盡管在銷量上擠進了第一梯隊,但在利潤上,還存在不小的差距。

哪吒S的推出也說明,單純走量并不是張勇想講的故事。

另一個張勇,在造車界叱咤風雲

去年上半年,哪吒聯手360共同征戰新能源市場,360的背書不僅能夠拉高品牌知名度,争取大量潛在消費者,還能幫助哪吒吸引投資。

去年下半年甯德時代的投資,還有前兩天深創投和中車資本的20億元投資,就是證明。全球最大電池供應商甯德時代的加持,讓哪吒在新能源汽車安全問題上,取得了不少信任。

但這些合作都不能給哪吒汽車帶來實質性的幫助。

張勇想讓哪吒汽車盈利,隻有在技術上實作突破,然後進一步拓寬市場,走向高端,而這無疑需要大量且持續的資金投入。

目前哪吒的總融資額不過才140億元,這個金額即使放在第二梯隊看,也顯得單薄。要知道,同屬第二梯隊的威馬汽車,目前的融資金額已經超過200億元。

在外界看來,哪吒汽車登陸資本市場的需求之迫切,已經極為明顯。

但上市之路并不那麼好走。去年1月,威馬汽車向上交所遞交了科創闆上市申請,結果因科技含量不足、研發投入占比不高,上市程序被擱置至今。

這個問題,在目前的哪吒身上,也存在。畢竟硬實力是需要拿錢砸出來的,以蔚來舉例,光是三年來在自動駕駛研發方面的投入已經接近百億。

作為哪吒的領頭人,張勇對此有非常清醒的認識,“如果2025年做不到50萬銷量,可能就會被淘汰。如果做到了,就能拿到這張資格賽的門票。”

短期内成功上市,固然能拉造血能力不佳的哪吒一把,但上市是否就能保證50萬的銷量,還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号。

哪吒這匹銷售黑馬,能否闖進資格賽,還需時間的檢驗。但張勇知道,留給哪吒汽車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作者:吳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