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海底撈張勇夫婦推動新IPO,财富一年縮水220億

作者:新京報
海底撈張勇夫婦推動新IPO,财富一年縮水220億

雷達财經出品 文|肖灑 編|深海

一度登頂新加坡首富的張勇,繼續擴張旗下的餐飲版圖。

5月13日,海底撈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釋出公告,海底撈的海外業務特海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下稱“特海國際”)将在美國納斯達克股票市場上市,代碼“HDL”。

特海國際主要負責海底撈在大中華區(包括中國内地、香港、澳門及台灣)以外的餐廳業務,之前于2022年12月在港交是以介紹的方式挂牌上市,目前總市值超百億港元。

1971年出生于四川簡陽的張勇,17歲從簡陽一所技校畢業後,便開始在社會闖蕩。1994年,他決定和朋友合開一家火鍋店,第一家“海底撈”就此誕生。近30年來,海底撈憑着獨樹一幟的服務,成為國内首屈一指的火鍋品牌。

從2016年起,張勇、舒萍夫婦旗下的頤海國際、海底撈和特海國際陸續在香港上市。2019年,張勇夫婦一舉登頂《福布斯亞洲》新加坡首富,身價約138億美元(按當時匯率約合987億元)。然而,此後随着海底撈業績波動,張勇家族的财富也大幅縮水,2024年胡潤全球富豪榜中張勇夫婦财富約為530億元,相比一年前縮水達220億元。

海底撈海外業務赴美上市

5月13日,海底撈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披露公告,海底撈海外業務特海國際将發行269.27萬股美國存托股票(ADS),預計該股将在納斯達克股票市場交易,代碼為“HDL”。

本次發行完成後,假設承銷商不行使購買額外美國存托股份的選擇權,張勇控制的實體将總共擁有公司已發行股份的45.66%。同時,張勇的配偶舒萍為特海國際的董事、董事長。

2012年,海底撈開始了全球市場的布局,在新加坡開設了首家海外餐廳。其後逐漸在北美、東亞、歐洲、澳洲等地區落地開業。

在2022年年底,海底撈決定将其海外業務,即特海國際分拆出來,單獨上市。當年底,特海國際以介紹上市的方式登陸港交所上市。據悉,以該種上市方式,特海國際上市并不發行新股,也不涉及融資。

公告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特海國際已在四大洲的12個國家擴充至115家自營餐廳,其中70家位于東南亞地區,17家位于東亞地區,北美地區則有18家,10家位于其他地區(包括澳洲、英國及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而針對推動雙重上市的原因,特海國際稱,此舉有利于擴大其股東基礎,獲得額外資本,提升其在國際資本市場和消費市場的企業形象和影響力,進一步加強股份的流動性。

根據最新披露,5月13日特海國際普通股在香港交易所的收市價為每股16.68港元,拟定每股ADS的價格為21.35美元,預計發行的淨收益約為4880萬美元。如果承銷商行使全額購買額外ADS的選擇權,則約為5682萬美元。

所募資金扣除承銷傭金和發行費用後,特海國際拟将約70%用于加強品牌和在全球擴充餐廳網絡,其餘用于提升供應鍊管理能力、研發、營運資金和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業績方面,特海國際直至去年才扭虧為盈。資料顯示,特海國際2019-2022年收入分别為約2.33億美元、2.21億美元、3.12億美元與5.58億美元,公司擁有人應占年内虧損3302萬美元、5376萬美元、1.51億美元與4124.8萬美元。

而在2023年,特海國際營收同比增長22.94%至6.68億美元,公司擁有人年内應占溢利同比增長162.19%至2565.3萬美元。

對于扭虧的原因,特海國際表示,首先是因為每家餐廳的平均翻台率提高,其次是内部管理及營運的改善,讓與餐廳經營效率相關的成本及開支優化。

對應的,公司的翻台率由2021年的每日2.1次改善至2022年的每日3.3次,并于2023年進一步改善至每日3.5次;每家餐廳的平均每日收入從2021年的0.1萬美元增加到2022年的1.54萬美元,并在2023年進一步增加到1.63萬美元。

然而,進入2024年一季度,特海國際又陷入虧損。根據公司釋出的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三個月未經稽核财務資料,2024年第一季度實作總收入為1.876億美元,同比增長16.6%,主要得益于海底撈餐廳業務收入的增長。

同期,公司錄得虧損淨額450萬美元,而2023年同期為淨利潤560萬美元,本期錄得虧損淨額主要是因為該季度錄得彙兌虧損淨額1300萬美元。

不過,特海國際的經營表現持續改善。2024年一季度相較于上年同期,公司客人總通路量由600萬人次增加至730萬人次;翻台率由每日3.3次增加至每日3.9次;每家餐廳的平均每日收入從1.59萬美元增加至1.75萬美元;每位客人的平均消費從26美元下降至24.9美元。

“火鍋一哥”張勇的發家史

目前,張勇夫婦已手握海底撈、頤海國際和特海國際三家港股上市公司,總市值超千億港元。如果特海國際順利登陸納斯達克,張勇将迎來第四個IPO。

作為餐飲界當仁不讓的赢家,張勇是如何憑借普通的火鍋生意發家緻富的呢?公開資料顯示,海底撈張勇出生于1970年,四川簡陽人。

1988年,18歲的張勇就中專畢業了,在這個年齡很多人才剛考上大學。随後他進入了父親當廚師的四川拖拉機廠當起了電焊工,這一幹就是6年時間。

但張勇也不甘心每個月隻拿93.5元的工資,他開始學周圍的人下海經商。幾年時間裡,他搗騰過撲克牌遊戲機、賣過汽油,都失敗了。

1994年,張勇在老家四川簡陽擺起了四張桌子,利用業餘時間賣起了麻辣燙。後經過深入仔細的市場調查分析,張勇跟女友舒萍,以及好有施永宏及女友李海燕,四個人湊了8000元,打了四張火鍋桌,第一家“海底撈火鍋”正式開業。

此後,衆所周知的是張勇通過其敏銳的商業嗅覺和獨特的商業思維,成功地将海底撈從一家普通的火鍋店發展成為全球知名的餐飲品牌。

據悉,開業之初,張勇目标已不在四川本土,而是把眼光投向了全國。之後他不斷向國内大型餐飲企業求經學藝,鑽研出海底撈獨樹一幟的服務體系。

張勇還倡導親情式的管理,他曾說自己一直在琢磨餐飲業的核心競争力究竟是什麼,是環境、口味、食品安全?還是服務品質?最後發現都不是,“我覺得如果人力資源體系打造好了,反而有可能會成為海底撈未來的核心競争力。”

除此之外,在張勇的主導下,海底撈成功突破了家族企業的天花闆。2004年,張勇提出讓自己的妻子舒萍和施永宏的妻子李海燕離開公司,隻做股東。

張勇随後又在2007年讓施永宏也離開海底撈,并以原始出資額的價格從施永宏夫妻手中購買了18%的股權。2007年,張勇夫婦成了海底撈68%絕對控股的股東。

2018年9月,海底撈在中國香港上市,第一天市值便突破千億港元,這也讓張勇跻身巨富行列。不到一年時間,海底撈市值逼近2000億港元大關,張勇順利成為新加坡首富。

目前,除了上市的海底撈、特海國際,張勇夫婦還擁有另一家上市公司的股權,即早在2016年登陸資本市場的頤海國際。

頤海國際是海底撈的底料供應商,前身為海底撈成都分公司。截至2023年底,張勇舒萍夫婦共同持有頤海國際31.44%的股份。

不過,由于海底撈股價的節節敗退,就個人财富層面而言,張勇夫婦目前的身家較巅峰期大幅縮水。胡潤全球富豪榜顯示,2023年和2024年,張勇、舒萍的财富分别為750億元、530億元,據此計算張勇夫婦财富一年縮水220億元。

火鍋賽道競争加劇

海底撈的發展,也并非一帆風順。尤其疫情期間的逆勢擴張,将公司一度帶入虧損的境地。

過往财報顯示,2017年底海底撈還僅僅隻有273家門店,2018年上市當年新開店近200家,全球門店數量達到466家。2019新開308家,2020年頂着施虐的疫情繼續猛擴544家。

2021年全年,新開業421家海底撈餐廳,同時關閉276家。也正是這一年,海底撈迎來上市後首虧,虧損金額達41.6億元,其中計提由于閉店計劃處置長期資産的一次性損失超過36.5億元。

在這份巨虧業績披露前夕,張勇急流勇退,将海底撈CEO職位交棒給有“最牛服務員”之稱的楊麗娟。張勇曾反思稱,“疫情幾年我總是決策失敗,我覺得應該開放了結果關了,我覺得應該關了結果放開了,每次都踩偏。”

進入2022年,随着整個餐飲業複蘇,海底撈重回盈利。同花順iFinD資料顯示,2022年海底撈實作收入約為347.41億元,淨利潤約13.73億元。

根據2023年業績公告,海底撈全年營業收入為414.53億元,同比增長33.6%;公司所有者應占利潤為44.99億元,同比增長約227.33%。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業績好轉,今年3月4日,海底撈品牌自成立以來首次宣布大規模開放加盟許可。目前,海底撈已成立加盟事業部,加盟海底撈的最低資金門檻超過1000萬元。

有業内人士指出,目前餐飲市場強勢回暖,頭部餐飲企業開放加盟趨勢愈加明顯,不少品牌選擇開放加盟擴充市場,進而導緻火鍋賽道的競争更加激烈。

2024年1月,九毛九集團釋出公告,自2月1日起,将逐漸開放旗下太二酸菜魚和山的山外面酸湯火鍋的加盟與合作業務。3月8日,珮姐老火鍋也表示,尋找城市合夥人,正式開放特許加盟。

在大龍燚火鍋創始人柳鸷看來,火鍋市場的競争确實更加激烈了,大批創業者湧入市場,大量新的火鍋店出現,已經形成了可怕的“門對門競争”。他表示,接下來火鍋市場将不可避免地迎來一次大洗牌,優勝劣汰會成為常态。

這種情況下,作為行業領頭羊的海底撈,自然也随着大量新品牌的湧入,和現有品牌通過加盟等方式而擴大市場佔有率,競争壓力無疑會顯著增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