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早産寶寶反應遲鈍、不會走路,為什麼?怎麼預防?

早産寶寶反應遲鈍、不會走路,為什麼?怎麼預防?

如何判斷早産寶寶是否存在運動發育遲緩或異常?

運動發育異常可能對早産寶寶寶寶造成長期且深遠的不良影響。運動發育是嬰兒神經系統發育的一個重要标志,研究顯示,嬰幼兒時期出現運動發育異常的早産寶寶更容易出現智能評分(IQ分數)低、多動症和注意障礙等問題1;同時,嬰兒期運動發育遲緩也可能是腦癱、智力低下等疾病的早期表現2。

早産寶寶反應遲鈍、不會走路,為什麼?怎麼預防?

寶寶運動發育可能存在異常時會有哪些表現?

寶寶的運動發育情況可根據日常的行為和狀态進行簡單判斷,若出現下列情況,提示早産寶寶可能存在運動發育遲緩或異常的問題,應及時帶寶寶前往醫院就醫檢查:

校正1月齡

經常哭鬧且不易安撫,或過于安靜;

喂奶時經常嗆咳,吸吮無力,吸吮後常出現停 頓或氣急;

身體經常打挺、後仰,或松軟無力,肢體活動過度或過少,兩側肢體活動不對稱。

校正3月齡

不會注視人臉,不會追視活動的物品和人;

俯卧時不能擡頭;

手指緊握不會張開;

頭經常後仰,或身體松軟無力,上肢或下肢經常繃直或僵硬,肢體活動過度或過少,兩側肢體的活動不對稱。

校正6月齡

4個月不能豎頭,5個月不會翻身,6個月不會扶物坐起;

手指不會張開,緊握拳頭;

不會伸手抓東西。

校正7~9月齡

8月齡不能獨坐;

扶站時腳跟長久不能落地;

不會将物品從一隻手換到另一隻手。

校正10~12月齡

不會爬;

不會扶物站立;

站立時腳尖着地或下肢呈剪刀狀;

不會用拇指和食指捏起細小的物品;

不會模仿做拍手、再見的動作。

早産寶寶反應遲鈍、不會走路,為什麼?怎麼預防?

哪些因素可能造成早産寶寶運動發育異常?

早産寶寶運動發育異常通常由母嬰雙方的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導緻,常見的高危因素包括3:

1

母親相關高危因素

胎膜早破、前置胎盤大出血、妊娠期高血壓、妊娠期糖尿病控制不佳、高齡産婦、剖腹産等。

02

早産寶寶自身高危因素

出生體重<2500g、男性、多胎、胎兒宮内窘迫、新生兒窒息、代謝性酸中毒、呼吸暫停、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機械通氣、肺部感染、糖代謝紊亂、呼吸窘迫、休克、貧血、顱内出血、産傷等。

且寶寶的出生胎齡越小、出生體重越低,發生運動發育異常的風險就越高。

早産寶寶反應遲鈍、不會走路,為什麼?怎麼預防?

怎樣預防早産寶寶出現運動發育異常?

早産寶寶具有極高的發育潛能,即使具有多項高危因素,也可以通過早發現、早幹預來幫助寶寶追趕發育,降低異常的發生風險。

對于出生胎齡相對較小或具有其他高危因素的寶寶,可以在随訪時進行全身運動(GMs)品質評估,它是目前用于預測早産兒腦癱及神經發育障礙等運動發育異常情況的技術,是一種準确、安全的診斷性工具,需要由專業醫師為寶寶進行相關測定4。

全身運動品質評估的方法非常簡單,隻需要讓寶寶獨自平躺在暖箱或小床上,使用錄影機拍攝一段時間内寶寶全身的運動情況,由至少2位專業人員進行評估,即可判斷寶寶是否具有符合對應發育階段的行為和運動。

爸爸媽媽日常多注意早産寶寶的狀态和活動習慣,定期随訪、複診,并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适當幫助寶寶進行适于發育階段的運動訓練,可以幫助早産寶寶發揮運動潛能,迅速追趕生長,降低發生運動發育異常的風險,為寶寶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 李蓓, 等. 中國兒童保健雜志. 2013; 21(5): 470-472.

2. 徐志兵, 等. 中國當代醫藥. 2011; 18(19): 136-137.

3. 甘斌, 等. 中國生育健康雜志. 2018; 29(2): 169-170.

4. 張巍, 等. 早産兒醫學.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8. 267-271.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