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不想再做你的垃圾桶,我們以後别聯系了

我不想再做你的垃圾桶,我們以後别聯系了

文 | 念小五

子琪和我從幼稚園就認識了,我們可以說是從小玩到大,和親姐妹也沒什麼差別。而我們兩家的大人也因為我們兩個互相熟悉。

幼稚園、國小、國中,我們從沒有分開過,幾乎是一起上學、放學。甚至有的老師和同學還以為我們是親戚關系。

不過,我們十多年的姐妹情卻從中考那一年開始改變了。

中考,我失利了,去了一所普通高中,而她發揮得很好,去了市裡的重點高中。雖然我很傷心自己的失利,但面對她的成功,我是由衷地祝福她。她雖然沒有安慰我,但我知道她隻是怕我難過而已。

重點高中的課程安排很緊,從高一開始每周就隻有周末一天假。到了高三,就隻剩下周日下午的半天假,學習強度真的超大。

我們普通高中,高一就特别輕松,完全感受不到多麼強烈的學習氛圍。直至高三,我們好像才開始變得緊張起來,才感受到聯考的壓力。

高中我是走讀生,而她從高一開始就住校了,很少回家,自然我們也就很少見面了。但我知道,我們的友情不會發生什麼變化,甚至,她的努力也鞭策着我好好學習。同時我也期待着能和她在同一座城市上大學,這樣我們就又可以在一起了。

也許是我真的不夠聰明吧,高中三年我努力地學習卻依然和她拉開了很大的距離。她去了北京一所985院校,而我留在了省會城市讀了一所普通大學

聯考分數出來的那一天,我記得很清楚,她特别高興地給我打了電話。說她的各科成績,說她想去的城市,說她想讀的大學。

我很開心她能夠實作自己的夢想,“子琪,祝賀你!你真棒!”她聽了我的話,很開心,然後繼續給我講她們班其他同學的成績,什麼以前沒有她考的好的現在比她考的還高,運氣啊什麼的。

我安靜且認真地聽着,直到快挂電話了,她才問了我一句:“你考了多少?”

我并沒有隐瞞,“556分,應該會在本省找個大學讀。”

她聽了,隻是“嗯”了一聲就說要挂了電話。

我不想再做你的垃圾桶,我們以後别聯系了

嘟嘟…的電話聲,像是敲打在我的心髒上一樣,疼,好像又不那麼疼。

沒有想象中的安慰,也沒有想象中的鼓勵,什麼都沒有。有的隻是電話裡那一聲聲的嘟嘟聲,沒有感情的聲音。

這一次,我卻沒有辦法安慰自己說,“她隻是怕我難過。”

也許,我們的距離真的越來越遠了。

大學,她去了北京,我留在了省會。我們開啟了各自的人生,也交了新的朋友。

我們依舊很少聯系,但她一有不開心的事情就會找我,向我訴苦,甚至不分時間,也不管我是否在忙。我很珍惜這份從小到大的友情,是以很多次,我都忍住了。

我們關系破裂的導火索,是她的男朋友。

她大一的時候就交了男朋友,一個學生會的學長。聽說人長得不錯,各方面能力也很強,當時追子琪的時候也是下了一番功夫。畢竟子琪年紀小,人也漂亮。沒過多久,子琪就和她的學長在一起了。

她的男朋友是學生會的,要接觸很多人,人也外向。不過他給我的感覺就是那種油嘴滑舌、不靠譜的人,因為子琪和她男友在一起後已經有數不清的次數跟我抱怨她男友了。

子琪再一次跟我抱怨她男友的時候,是因為她男友和某個學妹又又又在一起單獨吃飯了。我覺得這個男生不靠譜,而子琪又陷在愛情的沼澤裡看不清。

于是,出于一起長大的友誼,也出于對子琪的考慮,我還是建議她考慮一下分手。

但萬萬沒想到的是,我們的聊天記錄被她的男朋友看見了。他立即打了語音過來責罵我,說我多管閑事,還讓子琪當面承諾以後不要和我聯系,甚至删了我的微信。

而當時在一邊的子琪,沒有為我辯解一句。

原來,一切真的是我多管閑事。

我不想再做你的垃圾桶,我們以後别聯系了

我想了很多很多事情,從小時候一直到現在。那些小時候的美好回憶仿佛就在昨天,而今天,卻被她的男朋友割裂了。

或許,一直以來,都是我自以為是地在假裝着友情,憧憬着友情而已。我們的友情,可能早就不在了。

對于子琪來講,我就像一個垃圾桶,盛裝着她一切的煩惱、抱怨和負面情緒。滿滿的負能量,沒有一點點的正能量。

甚至最後,她都沒有為我辯解一句。

是的,一句也沒有。

現在看來,我們的關系好像一直都是她主宰的。我為她提供的情緒價值基本都是積極、正向的,而她帶給我的情緒價值全都是消極、負向的。

研究學者說,在親密關系中,雙方能否為對方提供正向的情緒價值,很大程度上可以決定這段關系的成敗。

也許,從高中分開以後,我們的關系就注定着破裂。

那天晚上夜很靜,我給她打了電話。

“以後,我們就别聯系了吧。”

随後,我挂了電話、拉黑了她,親手結束了這段十幾年的友情。

我沒有任何的愧疚,或者後悔。有的隻是一個陌生人對她的祝福,願她往後的人生,一切安好。

【作者:念小五(微信公衆号:念小五),一個漂泊上海且不按套路出牌的寫字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