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世界第八大奇迹!2400多年的曾侯乙編鐘,是如何改變中國音樂史?

之前我們曾經介紹過湖北省博物館的寶藏之物------越王勾踐劍。

而除了越王劍,湖北省博物館還有另外一個鎮館之物,不僅是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同時也是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迹”-----戰國曾侯乙編鐘。

世界第八大奇迹!2400多年的曾侯乙編鐘,是如何改變中國音樂史?

這套編鐘,憑什麼成為世界第八大奇迹?

第一,中國青銅時代巅峰的藝術精品

這套65枚編鐘可謂是至今為止最完整、最大的一套青銅編鐘,其高273厘米、寬335厘米,架長748厘米。

最大者通高153.4厘米,重203.6千克,最小者通高20.4厘米,重2.4千克。整套鐘體總重2567公斤,加上鐘架(含挂鈎)銅質部分,合計4421.48千克。

作為當時禮樂文化的代表作,整套編鐘反映出當時先秦文化的文化燦爛。

而編鐘的銅焊、鑄鑲、錯金等工藝技術,以及圓雕、浮雕等裝飾技法,反映了先秦時期冶金鑄造技術的高水準。

世界第八大奇迹!2400多年的曾侯乙編鐘,是如何改變中國音樂史?

(曾侯乙編鐘出土運進庫房時)

第二,中國先秦文化的音樂燦爛之作

在編鐘出土時,考古人員還在附近發現有6個丁字形彩繪木槌和2根彩繪木棒,考古人員推斷分析,這些木槌和木棒主要用在敲鐘和撞鐘。

這套可以被譽為全世界最雄偉的樂器,即便沉睡了兩千多年,依然可以音域寬廣,音調準确,同時還具備““一鐘雙音”,一個鐘正面敲打,和側面敲打具有兩種完全不同的樂音。

自1978年出土後,曾侯乙編鐘原件就奏響了3次。

首次是在1978年8月1日,以《東方紅》為開篇舉辦一場長達2小時的演奏音樂會。

世界第八大奇迹!2400多年的曾侯乙編鐘,是如何改變中國音樂史?

(1978年8月1日曾侯乙編鐘原件演奏會現場)

第三,中國樂律學上的曆史成就

這套編鐘出土時完好無損,鐘筍、鐘鈎、鐘體共有銘文3755個字,而每件鐘體上刻有錯金篆體銘文,錯金銘文可以達到2828個字。

這些銘文除了标注各種發音律調階名,同時還清晰标注了這些階名與楚、周、齊、申等各國律調的對應關系。

世界第八大奇迹!2400多年的曾侯乙編鐘,是如何改變中國音樂史?

(镈鐘銘文)

在編鐘出土之前,在過去已知的先秦史料中尚未出現“變宮”一詞,導緻人們長期普遍認為音樂的七聲音階是随着佛教從國外傳入。

但在銘文中,可以發現“變宮”、“變徵”的音名及其實際演奏,也證明了在先秦時代,古人在樂律上早已采用七聲音階。

世界第八大奇迹!2400多年的曾侯乙編鐘,是如何改變中國音樂史?

(編鐘局部圖,圖源網絡)

另外,在編鐘銘文,以及後續在湖北江陵雨台山出土楚國律管銘文證明:

楚國時期就已經有自己的十二律律名體系,以傳統五音中除角以外的宮、商、徵、羽4個階名為主,加上變化音名的宮角、商角、徵角、羽角及宮曾、商曾、徵曾、羽曾所組成。

這也證明了戰國時期,古人已經具有完整的十二樂音體系,打破了以往學術界認為十二音律是從古希臘傳入的。

世界第八大奇迹!2400多年的曾侯乙編鐘,是如何改變中國音樂史?

整套曾侯乙編鐘,反映了中國先秦禮樂文明與青銅器鑄造技術的鼎峰。

可惜的是,禮崩樂壞也在東周初期時達到一個混亂地步,人欲橫流。而随着主情國風時代過去後,即便齊桓公和晉文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周禮雖說又再次複興。

但以編鐘的大型樂器,卻不如從前輝煌,最終消失在曆史舞台。

沉睡2400多年的編鐘,也正安靜坐落在博物館内,等待現代人去感受當年貴族所享受到的國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