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戰前BMW Motorrad車型盤點之一

很少有時間閑來無事地刷DY,但不刷不要緊、一刷真吓一跳:過去的DY相對還是娛樂性比較強地存在,看看貓看看狗、看看美女跳個舞什麼的也是一種打發時間的娛樂工具,但最近偶爾刷一下,發現這個平台早已變質,除了那些噏主充滿自信、“指天笃地”介紹商品内容外,那些移花接木的假曆史、僞文化内容比比皆是,例如将隻有二十多歲的羅斯查爾德第一代與還沒出生的JP摩根、洛克菲勒扯到一起、一同影響了美國獨立戰争,華盛頓成了摩根的代理人雲雲,已經不知道Z節跳動這個公司是如何保證其出品是否還應該具備一點社會責任和道德倫理,商業淩駕社會良知,對于年輕人和下一代會如何?

同樣是在DY上刷到不少寶馬機車噏主的視訊,一部分确實是以車論車的優質内容,但更大部分的噏主則依然是那種嘩衆取寵、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做派,找輛寶馬機車拍“測評”,恨不得把“軸傳動”技術說成是寶馬機車的發明.....那台雙缸水準對置發動機更是在他們口中成了天下無敵般的存在.....好吧,或者咱就以汽車媒體編輯的角度嘗試着去寫幾篇關于寶馬機車的發展史吧,雖然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能夠靜下心去看完這類文章,但一向以媒體清流自居的筆者,更希望将不加文學處理的品牌發展史或者車系發展史呈現給車迷,正如男女關系那樣,污濁的媒體氛圍下,你所見的大部分資訊都如同淪落風塵,滿眼都是假臉假胸僞娘,如果你想如同買輛車那樣娶個老婆,你的愛會交給那些連睡覺都要化妝的“假人”嗎?

圖:寶馬機車的品牌應該叫BMW Motorrad,rad在德語的意思是車輪,之是以出現這個子品牌,目的就是為了将飛機發動機部門區分開來,而一戰後的飛機發動機生産恢複于1923年,容克斯飛機向寶馬下了100台的IIIa型發動機訂單,到了1926年,推出首款V12的V型飛機發動機。

上文已經介紹了BMW Motorrad的品牌起源,我們不善于吹噓,更習慣将那些塗脂抹粉擦掉地欣賞一個品牌,真實的才是最美的。寶馬之是以開拓機車産品,原因并不高尚也沒有多大的抱負,純粹是因為當時的BFW确實沒什麼可以賴以為生的産品可以讓企業活下去,老寶馬轉嫁過來的,更多的隻是在航空發動機僅存的名氣,而且這種名氣還是被《凡爾賽條約》看管着的,越不得雷池半步,波普和弗裡茨剛好想起BFW之前曾經跟老BMW購買過發動機裝在機車上使用,既然BFW已經成了新BMW,那麼就直接在Helios上修改成自家的機車産品吧。其實R32誕生的原因就是這麼簡單和直接,幾乎所有的技術都是現成的,車架可以借鑒Helios的,發動機是由弗裡茨開發的,怎麼擺放最容易布局他比誰都清楚,至于R32上面的軸傳動技術,還真不是BMW獨家的技術,機車上的軸傳動技術最早誕生于1902年的比利時FN機車上,這家公司成立于1889年,比老寶馬的前身Rapp Motorenwerke GmbH早了24年,更比BFW巴伐利亞飛機公司造了27年,這家公司從1901年至1967年間生産過機車,也是歐洲地區較為知名的一個機車品牌,1901年開始推出單缸機車、1903年推出軸傳動機車、1905年推出世界首款四缸機車、1907年推出世界首款皮帶傳動機車、1908年開始參加馬恩島TT賽,到二戰前,共保持着TT賽事中33項的世界記錄。是以吧,車迷應該把眼界放開一點兒,更别隻聽一面之詞便以為很懂車了,軸傳動技術在寶馬1923年推出R32時已經是20年的科技了。

二戰前BMW Motorrad車型盤點之一

圖:寶馬生産機車的動機和初衷都很簡單,更沒有國内那些噏主般說得如此傳奇化,目的就一個,讓剛完成品牌産權轉移的BFW和新BMW公司生存下去,總不能繼續造鍋碗瓢或者火車刹車皮吧?而BFW就有一輛Helois機車可以參考,在上面修改即可。

二戰前的寶馬機車是按照排氣量區分等級的,這跟二戰後陸續出現的“字頭序列”很不同。

R32在1926年停産後,接替它500cc級位置的是R42。1925年11月,也就是R32上市兩年後,寶馬在柏林車展上釋出了新一代的續航車R42,其排氣量因為借鑒了一些R37賽車的設計,是以排氣量比R32略小,為494cc,該發動機被命名為M43,同樣采用側閥式配氣機構,最大馬力提升至12匹,同樣是三檔變速箱,但增加了“萬向傳動軸”設計,注意,這套傳統系統并沒有萬向節結構,它通過Hardy盤實作這種複雜的扭力變向操作。R42最高時速95 kph,當時的售價為1510馬克,比前代R32要便宜不少,這也讓R42的産量大幅提高到6500輛,随後在1928年推出了第三代的R52。R52于1928年7月投産,但它開始不再孤單了,因為多了一個排氣量更大的R62形成高低搭配,兩者車架底盤變速箱是相同的,同樣可以增加邊框車身乘坐第三人。不過R52隻生産了兩年,到了1929年停産時隻生産了4377輛,停産的很大原因是因為經濟危機導緻的銷量前景不明朗所緻,與R52同年停産的還包括了R57。

二戰前BMW Motorrad車型盤點之一

圖:R42嚴格來說就是R32的完善型号。

二戰前BMW Motorrad車型盤點之一

圖:從外觀上分辨,R52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制動鼓直徑大幅增加。

R52的下一代車型是R4,它是在通過R2的熱銷讓BMW機車站穩了腳跟後才推出的,不過R4并沒有延續R52的500cc級排量,而是在R2單缸引擎的基礎上,通過增加活塞行程至84mm獲得398cc排氣量,同樣使用R2系統的OHV配氣機構以保持12匹的動力輸出,這種做法怎麼跟今天大夥兒都在縮減排氣量來滿足環保排放法例呢。R4共分為兩個系列,1931至1933年之間的是Series 1,使用三速波箱,1933年後的是Series 2,換上了四速波箱。R4的産量很高,至1937年,共生産了15193輛。

二戰前BMW Motorrad車型盤點之一

圖:如果不說明這台是R4的話,相信大部分人第一反應就是台200cc的R2,不過,它的出現為希特勒上台後的經濟繁榮帶來生氣,R4也成為了二戰前寶馬銷量最高的車款之一(稍比R2少十幾輛)。

R4之後,還推出過一款名叫R3的、排氣量更小的型号,它的排氣量進一步縮減至305cc級别,但市場回報并不理想,僅生産一年、生産了740輛便停産,後來,R3和R4一同被1937年的R35取代。這台車雖然生産周期短、産量低,但也不是完全沒有特點,首先,它開始跟随R4配備了交流發電機,還擁有一顆四前速變速箱,沖壓鉚接的車架讓其生産成本大幅降低,而且還配用了前後鼓式制動器,最高時速也能跑到100 kph。其實很多産品都是如此,單品看來性能還不錯,或者換位思考,如果當時有這麼一款性能不錯且動力不差、配置也主流的機車讓你挑,或者會列入預算不多的情況下考慮,但當時德國的經濟已經開始擺脫困境,人民生活開始富足,在有更好選擇之下,R3賣不好也是可以了解的,更不需要以此嗤之以鼻。

二戰前BMW Motorrad車型盤點之一

圖:R3隻生産過一年,總産量也就是區區740輛,雖然價格相對便宜,但因為它在市場并不太受歡迎,是以隻能選擇停産。

将R32那台引擎減去一隻氣缸的250cc級别屬于入門版本,這就是1924年12月推出的首款單缸車型R39,雖然R39曾在1925年獲得過德國公路賽250cc級别冠軍,但它在市場上并不受歡迎,即使它的價格僅需要1870馬克,比R32便宜将近四分之一,但隻賣出過855輛便在1927年停産,加上這一年剛收購Dixi,是以單缸型号的換代計劃被推出到了1931年才釋出第二款單缸車R2。

二戰前BMW Motorrad車型盤點之一

圖:R39是寶馬首款單缸機車,但它并不受市場歡迎,投産的三年間僅生産了855輛,心灰意冷下,寶馬将其接替型号的計劃暫時擱置。

二戰前BMW Motorrad車型盤點之一

圖:R39上的單缸發動機,它所使用的OHV配氣機構技術其實是來自R37賽車上的那台M2B36,排氣量247cc,剛好是494cc的一半,最大馬力6.5匹,最高時速90 kph。

R39的後繼車款是1931年推出的R2,1929年,華爾街引發了金融危機,全球經濟環境惡化,對于德國而言更是百上加斤,過去賴以生存的重工業和軍事工業被束縛着、巨額的戰争賠款沒完沒了、加上經濟危機,像寶馬這種大排量機車制造商首當其沖地被波及,銷量急轉直下之際,波普想起了德國在1928年曾經發不過的200cc車型無須執照且免稅的政策,于是便火速進行研發,R2的意思就是200cc(以下),這台發動機的排氣量隻有198cc,最大馬力6匹,後來加入了高性能化油器選項,馬力可以提升至8匹,配三前速波箱,最高時速可以跑到95 kph。R2開始搭載6V/30W發電機,并配備了電池,點火系統通過電池獲得電力,經過多次改進的R2,一直生産至1936年,售價僅為790馬克,比500cc和750cc的便宜一截,共賣出15207輛,也為寶馬在經濟危機期間依然能盈利帶來實質性的幫助。其接替型号為1937年R20,它算是R2的深度改進型,隻生産到1938年便因為戰争而停産,共生産過5000輛左右。

二戰前BMW Motorrad車型盤點之一

圖:産品單一、尤其是那些隻生産高端産品的品牌,抗經濟風險的能力越差,寶馬機車也隻将注意力集中在500cc、750cc上,但1929年的經濟危機和R2的成功,算是教會了BMW機車這個道理了,在汽車界同樣是這個道理,這不,2020年一場疫情下來,那些虛假繁榮般的奢侈品很多都被打回了原型。

二戰前BMW Motorrad車型盤點之一

圖:R20雖然在動力系統上與R2相類似,但車架部分經過深度改進,開始改用了液壓支柱式前叉,雖然後輪的避震依然要靠座椅上的彈簧提供舒适度,但其車架剛性和操控性能,都要比使用鋼闆彈簧式的設計要舒适得多。

R35是二戰前最後一款500cc級别的車型,當然,從命名便可知道它并沒有500cc雙缸引擎那個配置,動力系統僅僅是通過縮小R4的缸徑改進而來,缸徑為72mm,而R4為78mm、R2為68mm,R35的缸徑尺寸剛好處于中間,排氣量為342cc,最大馬力不降反升,有14匹。這台R35開發的目的也是為了供應給政府、警察和國防軍使用的,雖然剛開始時,R35在慕尼黑投産,但為了騰出地方生産飛機發動機,生産線被搬去了艾森納赫工廠,這也為二戰後東德恢複生産時,EMW率先投産了R35埋下了伏筆。

二戰前BMW Motorrad車型盤點之一

圖:R35是二戰前寶馬機車品牌下最後一款500cc級别的民用車型,當然同期的還有正經的雙缸R5和R51,但這兩款車被列入賽車或者高性能型号裡,或者說,如果用汽車一樣的分級的話,R51屬于500cc中級車的高配、R35屬于中級車的低配,這就容易了解了吧。

二戰前BMW Motorrad車型盤點之一

圖:R35在寶馬機車迷圈裡是有一定名氣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它曾經進入過二戰前德意志第三帝國的政府、警察、軍隊裡服役過。

R32的賽車版本名叫R37,也讓BMW機車成為了當時機車領域的新話題。R37在寶馬機車發展史上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R37的出現及賽事成績,寶馬機車或者根本走不到後來“舉世知名”的地步。首先是R37的開發者,或者針對性強一點的說是那台M2B36發動機的研發者是Rudolf Schleicher(魯道夫·施萊歇爾),之前在介紹寶馬二戰前汽車系列文章裡也多次出現過這位德國工程師,他曾經為Horch研發過直列8缸發動機,回到寶馬後又為寶馬研發出了第一款直列六缸引擎,而R37上這台水準對置發動機則是他第一次待在寶馬時的傑作。而他在1956年第三次回到寶馬工作後,又為BMW 700研發出了新一代的水準對置雙缸發動機,這款車共賣出了18萬輛,讓寶馬的股東會有了底氣,不至于成為Daimler AG的子品牌。回過頭來R37的新引擎,它最大的變化是在缸蓋部分,從老舊的Side Valve側閥式配氣機構更新為緊跟當時時代潮流的OHV形式,頂置氣門通過中缸内的凸輪軸、通過頂杆進行控制,徹底将進氣和排氣分開處理,提高了進排氣量效率,雖然排氣量稍稍比M2B33少了4cc,但壓縮比可以設得更高,達到6.2,配合上更大口徑的化油器,最大馬力可以在4000轉時發出16匹,快是必然的,這在它參加過的賽事便可知曉,在1924年出戰德國各地的爬山賽、公路賽都獲得優異的戰績,到了1926年8月由Rudolf Schleicher親自駕駛,代表德國隊A隊獲得了第八屆世界6日賽的金牌,這也是BMW機車在國際賽事中的首次。

二戰前BMW Motorrad車型盤點之一

圖:1926年,既是工程師又是賽車手的Rudolf Schleicher(魯道夫·施萊歇爾)駕駛R37獲得世界6日賽的金牌,這也是寶馬機車奪得的首個世界賽殊榮。

二戰前BMW Motorrad車型盤點之一

圖:當時的R37雖然是一輛賽車,但在那個時代裡,街車與賽車的差別并不像今天有法律明文規定,是以賽車版隻是一件更貴的商品,如果你喜歡,大可以買輛賽車回家代步,去車管所一樣可以上牌。R37當時的售價比R32貴了700馬克,各種舒适性功能性配置都要額外付費。

二戰前BMW Motorrad車型盤點之一

圖:R37前叉柱上的銘牌,此車一共生産過152輛,當時售價為2900馬克。

二戰前BMW Motorrad車型盤點之一

圖:M2B33發動機的缸蓋特寫,中缸依然采用風冷式缸體,兩條銀管内是凸輪軸頂杆,用以控制缸蓋上的氣門搖臂,順流式的進排氣道布局讓呼吸更為順暢。

從R37開始直至二戰前,寶馬共推出過5代500級别的賽車,分别是R37、R47、R57、R5和R51,但應該說,除了R37外,後面的四代賽車的賽車屬性其實已經并不那麼突出了,更多的屬于私人參賽用車,又或者如筆者剛才介紹的那樣,我有錢就買一輛性能最好的、上了牌,然後天天開着用來代步。

二戰前BMW Motorrad車型盤點之一

圖:R47,可以視為R42的OHV高性能版本,合共生産過1720輛,銷量比R37要高一些。

二戰前BMW Motorrad車型盤點之一

圖:1928年是寶馬機車推出新品的高潮年份,這一年有四款全新車型上市,分别是R42的接替型号R52、排氣量更大的750cc級别型号R62及其OHV賽車版本R63,而上圖這台則是R47賽車的接替型号R57,兩者最大的分别是前刹車,新款R57的刹車鼓直徑有200mm,比R47的150mm大一圈。

二戰前BMW Motorrad車型盤點之一

圖:R5是繼R57之後推出的500cc級雙缸運動型機車,此時該系列的用途和定位已經發生變化,因為R4/R3這一脈已經變成了單缸車型,而作為中級産品的頂配型号,R5的責任更是巨大,它大量參考了1935年255型的技術,繼續改進494cc的OHV對置雙缸引擎,最大馬力可達到24匹。車架換上雙環管式車架,前避震擁有軟硬調節功能,應該說,它的改進是劃時代的,甚至奠定了二戰後寶馬機車的發展方向。此車咱們日後單獨出一篇繼續聊。

二戰前BMW Motorrad車型盤點之一

圖:留意前叉頂部的旋鈕,這個就是軟硬調節鈕,這在當時是非常高端的配置。R5隻生産了兩年,合共生産了2652輛,1938年被擁有後獨立懸挂的R51取代。

二戰前BMW Motorrad車型盤點之一

圖:R51并非R5的改進型,而是一輛擁有全新車架設計的新車,它開始具備後輪懸挂設計,配備了直立式避震機,不用再依靠座墊抵消震動了。在同一個車架上,根據配置的發動機不同,還衍生出了R61、R66和R71另外三款車型。該車的發動機開始大量使用鑄鋁材質,每個缸蓋都有注油口以便維護,使用四前速變速箱驅動。

二戰前BMW Motorrad車型盤點之一

圖:R51分為普通的民用型号R51,兩個賽車版本分别是R51 SS和R51 RS,其中R51 RS隻生産過17輛。二戰後複産的R51被稱為R51/2。整個R51車族生産至1940年停産,合共生産3775輛。

這一集到R51這裡就暫告一段落吧,下回咱們繼續系統地挖二戰前寶馬機車的族譜,尤其是高配的750cc級别的發展史,也就是從R62開始,随後發展出的R11、R12、R71,以及在此基礎上衍生出來的賽車版本R63、R16、R17、R66,還有R6、R61、R7、R36等等。敬請期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