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思和對談陳尚君:以批判的思維和經典對話

“我們今天這個時代,不重要的書太多,不重要的學問太多,似是而非的學問太多,有害的學問也太多。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回到過去,讀一些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經典。”2月20日下午,在虎年首場“大師面對面”活動中,複旦大學教授陳思和如是說。

在活動中,陳尚君與陳思和這兩位複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以“談古論今”為題,分享他們的讀書心得與治學經驗。

陳思和對談陳尚君:以批判的思維和經典對話

主辦方供圖

“自學的好處它是野生的,它充滿着強烈的占有欲。”

陳尚君首先從自身經曆開始談起。今年是他進入複旦大學的第45年,但他覺得自己做過的最好的工作還是知青時期做的農活,因為這裡培養了他中國農民式的平凡而樸實的生活态度。在高強度的體力勞動外,他憑靠對閱讀的激情和渴望,幾乎讀遍了自己可以接觸到的所有書籍刊物,這也為他日後的學術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

“農村最艱苦的勞動之中,一個人的潛力是無窮的。以前我總覺得想看許多書都看不到,但等到我有機會進入複旦大學讀書的時候,複旦圖書館什麼書都可以找到,那是極大的愉快。”

進入複旦大學之後,陳尚君遇到了很多令他印象深刻的老師。第一位是陳允吉先生,當時陳尚君擔任陳允吉的課代表。“每周三晚上他來輔導同學,我是以有機會和他聊天。我覺得他的學問很好,談論興緻很高,但我必須要有合适的話題來問他,這對我也是一個考驗。”第二位是朱東潤先生,他是傳統教育出身又留過洋,陳尚君認為跟着他讀書開拓視野、通達古今、中西融合、透達人心;第三位是王運熙先生,他能把古代文史研究難以了解的入門途徑講得淺顯而明白。陳尚君說:“我到複旦以前有一些自學的經曆,自學的好處就是在于自己有激情到處去鑽去看,但是缺乏系統性和了解門徑。到了複旦以後的學習,我得到了幾位老師很好的指導。”

就這樣,他從學術起步階段跌跌撞撞一路走來,不斷拓寬自己學術研究的廣度與深度,以“發古今所未言”的目标投向唐代文學,尤其是向唐詩考證領域進軍。“我始終保持着一個最基本的追求,就是希望能夠 ‘發古今所未言’,在細節問題或是重大問題上能夠有新的發現。很小心,不敢講假話,不敢講傻話,更不敢講套話。文章凡有發表,總希望有所新意,能夠和别人講的不同,講得有情調和有味道。”

陳思和對談陳尚君:以批判的思維和經典對話

陳思和、陳尚君、傅傑

陳思和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當時上海盧灣區圖書館,他經常參與圖書館的書評和講座活動,并以此為機會進行學習。進入複旦後,他一直跟随着賈植芳先生學習,從學習現代文學到研究比較文學,“可以說我整個人格是通過複旦大學,通過賈植芳先生的為人處世塑造出來的。”陳思和感慨道。

2001年,為了實作中文系學生博古通今曉天下,陳思和提出要為新生開一批原典精讀課。“把我們中文系最好的老師安排到一年級,講他們的專長,要讓學生得到一種吸引力,了解最棒的老師是怎麼上課的,最棒的學問是怎麼樣的。”陳思和希望中文系的學生在一二年級的時候争取能夠精讀十幾門原典,“我當時就沒要求老師去講太多的學術理論,就是你好好地幫同學把一本書讀完。”他相信,學生讀深了經典後,再學抽象的文學理論就有了基礎,容易把知識都串起來得到提升。

“中文系的學生要多讀外語,千萬不能因為是中文系,是以隻讀中文。”陳思和還表示,無論外部條件如何變化,真正的讀書人都要有能力、有勇氣去挑選自己喜歡的書閱讀,即使不讀經典,同樣也能體會到閱讀的快樂。不過對于在校學生而言,還是要避免讓碎片化、快餐式的閱讀成為自己唯一的閱讀方式,仍舊要有能力和精力浸潤在經典中,以系統批判的思維和經典對話。如果遇到好作品更要反複閱讀,因為好書是可以讀一輩子的。

陳思和對談陳尚君:以批判的思維和經典對話

此次活動不僅是“大師面對面”講座,也是上海書展進校園的活動之一,由浙江大學馬一浮書院特聘教授傅傑主持,由複旦大學研究所學生團工委、悅悅圖書聯合主辦。

活動現場還舉行了《好書是可以讀一輩子的》新書首發儀式。首發儀式上,陳尚君、陳思和、傅傑、悅悅圖書負責人羅紅共同為《好書是可以讀一輩子的》揭幕。據悉,本書是傅傑主編的《我的讀書經驗》系列叢書第一種,邀請了榮新江、徐俊、陳思和、陳子善和陳尚君五位在學界極有建樹的學者,講述自己讀書的經曆和治學的道路。傅傑表示:“五位主講人愛書、讀書幾十年,所閱圖書無數,深悉何為好書、如何讀好書,其讀書分享亦蘊含治學、樹人、成才之理,能為身處資訊碎片化時代的讀者,尤其是年輕讀者,提供有益的讀書、學習、研究指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