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未了|王義尚:春到月牙灣(散文)

春到月牙灣(散文)

文/王義尚(山東)

青未了|王義尚:春到月牙灣(散文)

在山東煙台長島縣北長山島的北端,人稱北隍城的海邊,猶如天上的一彎新月,背倚青山,懷抱碧水,面北而卧。那山光水色,使我與之離别18年之久的人,也不由得一陣陣心馳神往……

那還是1976年的3月,我青春的腳步踏進了綠色的軍營,來到了與蓬萊隔海相望的“海上仙山”北長山島。在一個星期日,我與幾位同鄉戰友到九丈崖下的月牙灣散心,遠遠的望去,隻見在強烈陽光的映照下,那布滿海灘的石子泛着白光,待步入海灘俯首細瞧,才感覺出它的奇妙來。那大如拳小似卵的海石,個個光潔華潤,色彩斑斓。潔白的如玉,橙黃的象桔。鮮紅的如瑪瑙,晶瑩的似凝脂。再細看那花紋,或若日月雲天,或似陡岩飛瀑,或如花鳥蟲魚……難怪宋朝大學士蘇東坡就曾有“五彩斑斓,秀色璨然”一說了。

青未了|王義尚:春到月牙灣(散文)

擡頭眺望碧藍的海面上,微風吹拂下,雪白的浪花向岸邊滾滾壓來,聳起一道道“水嶺”“山壁”,隻聽“嘩”地一聲,“山壁水嶺”在岸邊倒下,那海灘上的石子被猛地往上一推。随着一個浪頭的退去,剛湧上的石子又一齊向下滑落,合奏出一種“嘩、沙”的音律。如此堅持不懈,不辍不絕。

當時我簡直是看呆了,伴随着那不停的“嘩、沙”聲,我心中蓦然一動:奧、月牙灣的鵝卵石,不正是随着每一個浪頭的起跌,曆經無數次的撞擊與摩擦才孕育而生的嗎?遺憾的是當時竟忘記揀幾個那鵝卵石帶回家鄉留念(因部隊調動離開海島),至今讓我感到不無遺憾。

據考古專家證明,億萬年前,長島曾與陸地相連,月牙灣那時還是一座高聳的山。後來因地殼升沉變遷,長島才成為海中的群島,月牙灣也才成為真正的一個海灣。兼有西南方的廟島媽祖廟、“娘娘賜燈“與曆史上“八仙過海”的傳說,更為蓬萊、長島增添了不少美麗的神話和傳奇故事。據史傳,秦始皇與漢武帝,為尋找長生不老藥曾登臨此島,故名長島。1979年葉劍英來長島時,也欣然為月牙灣題詞:“内長山島月兒灣,勤車漁農并石田,昂價球石生異彩,婦孺豈情指頭艱。”

由于長期的自然運動,具有質地美麗的巨石粉碎了,浩瀚的大海用它那滔天巨浪和微微細波,年複一年、日複一日不停地撲打着揉搓着岸邊的亂石,經過長久的痛苦磨練,亂石終于變成了今天的鵝卵石。

“嘩——沙”,寒暑交替,日月經年;“嘩——沙”,這是生命的交響曲。

生命總是伴随着痛苦而誕生。大海給予了亂石千萬次的挫折和磨砺,才使它升華,光彩豔麗引人注目。啊月牙灣,走近你,可以使卑怯懦弱者自信自強,讓高傲昏昧者自謙自省……

月牙灣,我雖與你闊别十八年之久,可你那雪浪撲打海灘的聲音依然回響在我的耳畔,倘若有來生,我還要重新融入你的懷抱間……

刊載于1996.10.11《曹州晚報》、1999.6.5《民兵生活報》、2000.1.4《菏澤日報》文學副刊、2021.4月刊載于《新世紀大愛文學作品精選》散文卷。

青未了|王義尚:春到月牙灣(散文)

【作者簡介】:王義尚(筆名冬蟲夏草),1957年生,政府職員、中共黨員。曾受聘于山東菏澤新聞學院《記者搖籃》報編輯部副總編。自1979年在部隊發表作品,已發表作品3000餘件。作品散見于《菏澤日報》《大衆日報》《牡丹文學》《作家與讀者》《現代作家文學》《時代文學》《文筆精華》《世界詩歌文學》《大西北詩人》《北極光》《文學縱橫》《當代華語名家文選》《當代文學精選》《參花》《東方典藏.金榜名篇——四十年文創成果精品選粹》《新世紀大愛文學.作品精選》《中國鄉村詩選編》等報刊、雜志等一些文學網站近百家,獲省、市級表彰獎勵80餘次。作品多次入選《齊魯文學作品年展》,散文《春到月牙灣》,2021.9月入選四年級國文閱讀教材上冊。系山東省作協會員、山東散文學會、菏澤市作協、中國作家網會員,中國詩歌網藍V詩人等,江山文學網簽約作家,定陶區作協理事。

青未了|王義尚:春到月牙灣(散文)

壹點号 冬蟲夏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