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林黛玉病危,賈元春派出一名太醫前來診治後,加速了她的死亡

紅樓夢續文164:林黛玉病危,賈元春派一名太醫前來診治,雖然出于好心,但是林黛玉的感受不同,反而加速了她的死亡。

林黛玉病危,賈元春派出一名太醫前來診治後,加速了她的死亡

(創作導讀:閱讀《紅樓夢》有諸多不同境界,其中依據前八十回的内容,推測人物的最終命運,解析事情的發展走向,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林黛玉死前,一定會有太醫為她診治,為何沒有治好她的病情?本文從王夫人曾經為林黛玉請的鮑太醫入手,探析其中的情節,還原一些事實!)

01

林黛玉自幼有病,請遍名醫也未能治愈。

寄居榮國府之後,雖然錦衣玉食,也一直服用人參養榮丸,但違背了癞頭和尚的叮囑之言,聽到哭聲,而且與外姓親友生活在一起,是以病情一直未痊愈。(《紅樓夢》第3回,癞頭和尚明确說過:“從此以後總不許見哭聲,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親友之人,一概不見,方可平安了此一世。”)

不僅如此,婚姻受挫更讓她的病情雪上加霜。

林黛玉病危,賈元春派出一名太醫前來診治後,加速了她的死亡

她和寶玉相親相愛,原來以為在賈母的支援下,可以喜結連理、比翼雙飛。但是,薛寶钗選秀失敗後,賈元春竟然以貴妃身份,千方百計成全她和寶玉的“金玉良緣”;王夫人和薛姨媽更是推波助瀾,讓兩人婚姻大事充滿變數。

愛情失去顔色,人生也就沒有了希望,生命的一切也随之失去意義。

江南甄家被抄,預示着賈家即将大難臨頭,這種末世帶來的恐慌,疊加身體的疾病,讓林黛玉一病不起。

賈母非常着急。賈敏死後,她執意将林黛玉接進榮國府;林如海病死,她堅持讓賈琏将林黛玉再次接回。作為林黛玉的合法“監護人”,林黛玉病死在榮國府,是她最不願意看到的結局。于是,四處請醫給林黛玉治病。

02

平時進出賈府負責給主子看病的有兩位太醫,分别是王太醫、張太醫。(參考依據:《紅樓夢》第51回,婆子笑道:“王太醫和張太醫每常來了,也并沒個給錢的,不過每年四節大趸送禮,那是一定的年例。這人新來了一次,須得給他一兩銀子去。)

此時,王太醫已到軍前效力,不在京都。張太醫也不知所蹤。賈琏為尤二姐治病,寶玉為晴雯治病,請的都是胡庸醫。尤二姐死後,胡庸醫逃離京都。情急之下,賈母隻好讓賈元春出面請鮑太醫進府。

林黛玉病危,賈元春派出一名太醫前來診治後,加速了她的死亡

賈元春為何派鮑太醫進賈府?

因為鮑太醫與她熟悉。

賈元春封為賢德妃後,王夫人母憑女貴,四處炫耀,幫助林黛玉請鮑太醫就是一種方式。

《紅樓夢》第28回,林黛玉和寶玉等人在王夫人房裡等候吃飯,王夫人當衆問道:“大姑娘,你吃那鮑太醫的藥可好些?”林黛玉道:“也不過這麼着。老太太還叫我吃王大夫的藥呢。”

林黛玉将鮑太醫與王太醫比較,證明鮑太醫來自于太醫院。

王夫人請鮑太醫給林黛玉治病,自然是通過賈元春。

賈元春沒有請王太醫、張太醫,而是請了鮑太醫,自然是信得過的人。

林黛玉病危,賈元春派出一名太醫前來診治後,加速了她的死亡

03

林黛玉見到鮑太醫,本能地抗拒。

她記得非常清楚,王夫人請鮑太醫給自己治病後,賈母過問此事,明确說出不能服用鮑太醫開出的天王補心丹。但是,王夫人卻充耳不聞,公開派人為她買藥。

人心似海,關系之妙,存乎人心。關系融洽,所作之舉皆為良善;關系惡化,所有善意也皆成惡意。

王夫人不喜歡林黛玉,賈府上下皆知,她高舉着關心林黛玉的旗幟請太醫,,對于林黛玉來說是一種折磨。

是以,無論鮑太醫開出的藥方是否對症,鮑太醫作為王夫人的代表,所有舉動,在林黛玉的心裡,即使是醫者良心的善舉也不足信。

人在悲觀時,想到的皆是悲觀之事。

林黛玉病危,賈元春派出一名太醫前來診治後,加速了她的死亡

鮑太醫的第二次出現,意味着賈母已經無法保護自己,鮑太醫開出的藥方,一定不是救命之藥。

現代醫學表明,心理暗示會對病人的心理産生影響。積極的心理暗示,調節神經内分泌系統,可以促進腦中有益激素的分泌,增強體質;消極的心理暗示,會讓人産生心理障礙,對治療疾病喪失信心,甚至抗拒治療。

林黛玉看到鮑太醫,心裡一片灰暗。

是以,鮑太醫為林黛玉治療過後,林黛玉的病情沒有減輕,反而加重,最終魂消魄散,早早死去,成為可悲可歎的可憐人。

林黛玉病危,賈元春派出一名太醫前來診治後,加速了她的死亡

作者:小涵讀書,一個有溫度的人,有一支帶溫情的筆,熟讀不同版本《紅樓夢》,我不挖熱點,不追八卦,隻求每天寫一個《紅樓夢》的新故事,在不斷探尋故事中,伴您共同感受文學之美。

寫作不易,分享容易,您的關注、收藏、點贊、轉發,在一瞬間就能給予我一生寫作的動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