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海底撈的生意,被誰搶了?

海底撈的生意,被誰搶了?

文 | 開鳳梨财經(kaiboluocaijing),作者 | 吳嬌穎,編輯 | 金玙璠

300家門店關閉3個月後,海底撈發出了上市以來首次年度虧損預警。

不過,在海底撈關店收縮的這半年時間裡,火鍋江湖卻翻湧不止。

巴奴、周師兄、珮姐等川式火鍋品牌均拿下億元級别的大額融資,加速向全國市場擴張。粵式火鍋品牌撈王和海鮮火鍋品牌七欣天,更是沖刺上市,有望成為繼海底撈和呷哺呷哺之後的“港股火鍋第三股”。

而那些擴張期的新品牌,要想搶得更多市場佔有率,甚至是跟海底撈掰一掰手腕,從門店規模、盈利能力、品牌營運等方面來看,目前可能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火鍋仍是餐飲行業的一片紅海,競争也正在走向“内卷”,要想分得八千億市場的一杯羹,無論新老玩家,都有許多功課要做。

去年11月,海底撈一口氣關閉了300家門店。

這是瘋狂擴張的代價。截至2021年年中,海底撈的門店數是1597家,其中多達829家是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新開的,這比它過去25年的門店總數還多。

店開多了,但錢難賺了。關鍵資料都在下滑,新店盈虧平衡期和回報期拉長、總翻台率連續下滑、多家門店經營未達預期。2021年上半年,海底撈一線城市門店翻台率跌至3次/天,這是國信證券測算的海底撈單店盈虧平衡線。

直至去年底,海底撈不得不作出大規模關店決定,稱将适時收縮業務擴張計劃,若門店平均翻台率低于4次/天,原則上不會規模化開設新店。

老大想求穩,但翻滾的火鍋江湖不會是以而平息,相反,在過去一年多時間裡,行業“小弟”們紛紛暴露出逆襲的野心。

以往,最愛跟海底撈叫闆的,無疑是從河南起家的巴奴火鍋。

對标海底撈,巴奴一開始是“照葫蘆畫瓢”學服務,無奈打不過,反其道而行強調起了“适度服務”;後來,巴奴找到了自己的爆款單品——毛肚,高調宣稱“服務不是巴奴的特色,毛肚和菌湯才是”;一炮而紅後,巴奴再次打出“服務不過度,樣樣都講究”的slogan。

海底撈的生意,被誰搶了?

巴奴主打菜品“經典毛肚”

2012年,巴奴走出河南,進軍一二線城市,定位精品高端火鍋,平均客單價高達138.23元。但其門店擴張一直處于慢節奏。窄門餐眼顯示,目前巴奴毛肚火鍋在營門店隻有81家,其中約80%的門店集中在河南和江蘇,在鄭州尤其具有規模優勢。

川式火鍋的成瘾性、差異化的定位、特色産品的品類優勢,不僅為巴奴帶來了好看的資料,也讓它成為資本的寵兒。2020年3月,巴奴拿下番茄資本的近億元戰略投資。2021年6月,巴奴又獲得由CPE源峰資本領投的5億元融資,準備加速擴張,一年内實作門店數量翻倍。

除了巴奴,近半年時間内,周師兄、珮姐這兩個來自重慶的網紅火鍋品牌,也接連拿下億元級融資,拉開擴張的序幕。

先是2021年8月,重慶火鍋品牌“周師兄”獲得黑蟻資本的億元A輪投資。2022年1月,重慶火鍋品牌“珮姐”也宣布完成億元級A融資。

成立于2017年的周師兄,憑借特色爆品大刀腰片,成為重慶直營門店最多的火鍋品牌。窄門餐眼顯示,其目前在營門店有24家,客單價約為134元。

資本化的“周師兄”,開始瞄向全國市場。其創始人周到在接受36氪采訪時曾談到,味道、菜品、環境、服務、文化都好的火鍋,市面上幾乎沒有,“海底撈隻是把服務做了”。他認為,火鍋競争才剛剛開始,并稱“上海是必須拿下的城市”,“拿下上海就能拿下全國”。

與巴奴和周師兄相比,珮姐的門店相對分散,客單價也更低。窄門餐眼顯示,其客單價約為108元,目前在營門店有61家,分布在重慶、江蘇、安徽等全國18個省級區域。據報道,2022年,珮姐計劃開設直營門店25-30家,開辟北京、廣州、杭州等新市場;未來5年目标,其計劃直營門店增長到500家。

川式火鍋們還在融資擴張,更小衆的粵式火鍋和海鮮火鍋,已經開始搶灘登陸二級市場。

去年9月,粵式火鍋品牌撈王送出招股書,沖刺“港股火鍋第三股”。撈王2015年成立于上海,主要覆寫口味更為清淡的華東市場,大部分門店位于江蘇、上海和浙江。

招股書顯示,撈王旗下目前擁有撈王·鍋物料理、鍋季、撈王·心靈肚雞湯三個品牌,2021年客單價分别為123.9元、109.8元和108.2元。至2021年7月,撈王共擁有門店136家,根據招股書,主品牌“撈王·鍋物料理”在接下來三年分别計劃新開門店49家、75家、103家。

今年1月,海鮮火鍋品牌七欣天也披露了IPO招股書,拟登陸港交所募資約2億美元。

七欣天主打炒海鮮+海鮮火鍋的“一鍋兩吃”吃法,截至2021年9月,其在一線及新一線、二線、三線及以下城市的門店客單價分别為139元、130元和119元。目前,七欣天在全國共有256家門店,大部分位于江浙地區,江蘇尤為集中。2022-2024年,七欣天預計新增門店300家,從華東地區擴張至華南、華中和華北地區。

火鍋行業市場集中度不高,在這些融資、上市的新火鍋品牌之外,還有許多非知名品牌也在搶占細分品類的市場佔有率。

百觀科技分析師畢名怡告訴開鳳梨财經,據統計,2020年底到2021年初,火鍋行業門店數增長幅度最大的三個品類分别是牛羊肉火鍋、小火鍋和海鮮火鍋,同比增幅分别達到20%、10%和6%。“川渝火鍋因為一直都是火鍋裡量級最大的品類,是以增幅變化不算明顯。”

“小弟”和“大哥”的明争暗鬥

有人關店收縮、有人融資擴張、有人沖刺上市,過去一年,火鍋行業何以風起雲湧?

通過對餐飲業門店資料的追蹤,畢名怡觀察到, 2021年上半年,餐飲行業門店整體業績處于環比下降的狀态,直到下半年才轉負為正。受疫情反複的影響,消費者用餐場景發生改變,增加了在家飲食的頻率,預制菜大火以及外賣體量同比增長,也從側面印證了這一點。

“這樣的消費偏好變化,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線下餐飲行業的競争。而海底撈、呷哺呷哺這類大型連鎖化業态,對環境的波動更為敏感,且會直接影響盈利能力。”她解釋道。

與之相反,對一些更小的品牌來說,由于本身體量小且處于高速增長中,環境對營收的影響不會很大,加上處于融資擴張階段,現階段的盈利情況不會被過多關注。

另一方面,海底撈“服務至上”的光環,在一衆“産品為先”的品牌圍攻下,也正在變得黯淡。

畢名怡向開鳳梨财經分析,對餐飲行業來說,影響品牌口碑的三大因素是口味、服務和成本效益。“超預期的服務在早期可能會帶來一定新鮮感,但長久來看,消費者會更關注口味和成本效益,但海底撈一直以來在口味和産品方面沒有特别突出的爆款。”

但海底撈的痛處,卻被新品牌集體盯上了。比如,巴奴搶占毛肚品類、周師兄力推大刀腰片、撈王為豬肚雞代言……幾乎每一個新品牌,都找到了一個優于海底撈的爆款産品,讓消費者為之買單。

當然,新品牌能成長,不全靠自己的努力,也與中國餐飲行業上遊供應鍊和下遊消費者的變化有關。

“以前中國餐飲行業和明顯的短闆是供應鍊不成熟,導緻很多品牌難以實作規模化、連鎖化,門店營運效率大大下降,但這種情況在過去幾年有了比較大的改善。”易觀分析資深分析師李應濤指出,另一個變化是,餐飲行業的數字化明顯提升,成熟的門店資訊系統、外賣系統等,支撐起品牌連鎖化。

而在下遊消費者端,随着大衆收入水準的提升,以及消費需求的更新,也就是,“消費頻次的增加、消費者成熟度的提高、消費偏好的多元化”,一個火鍋品牌已經無法滿足消費者了。李應濤認為,新品牌更擅長用新型營銷方式迎合年輕人,加上資本對二線品牌的助推,火鍋行業正在形成“一超多強”的競争格局。

資本的青睐不難了解,“火鍋能解決餐飲行業的兩大難點,一是标準化程度高、可複制性強、容易連鎖化;二是供應鍊體系成熟、品質好把控。”李應濤說。

這也是火鍋能夠成為餐飲行業市場規模最大、增速最快的品類的主要原因。東方證券調研預測,2023年,大陸火鍋門店的市場規模将突破8000億元。研究機構普遍認為,火鍋品類的行業集中度不足10%,即便是目前規模最大的海底撈,市場占有率也僅有4.7%左右。

“火鍋行業的市場空間,能夠容納2-3家與海底撈體量相當的品牌。”李應濤認為,新品牌還有晉升為頭部玩家的機會。

誰能跟海底撈“掰手腕”?

新品牌的“圍剿”,對海底撈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除了門店規模和消費者心智,海底撈相比一衆新晉網紅品牌最大的優勢,被認為是強大的供應鍊。

“頤海國際作為海底撈的供應鍊公司,已經從成本中心變成了利潤中心。一個餐飲品牌可能很難壟斷市場,但一家供應鍊企業,有很大機會在行業裡始終保持較高的市場占有率。”李應濤表示。

那麼,未來,誰能和“斷臂求生”但底氣不減的海底撈打擂台?

可以看出,過去一年多拿到融資和尋求上市的品牌,多具有地域性特點,這也反映了火鍋行業品類逐漸細分的大趨勢。從處于高速擴張期的巴奴、撈王、七欣天的經營情況,或許可以一窺品類細分趨勢下新玩家的“戰鬥力”。

先看門店營收情況。

七欣天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前九個月,營收分别為12.9億、14.3億和14.8億,在此期間,七欣天的門店從115家增加至250家。規模優勢下,其原料成本、員工成本以及裝置折舊率等都有所下降,是以,報告期内的利潤也有了明顯提升,分别為0.8億、1.7億和2.6億,對應的淨利率分别約為6.2%、12%、17.6%。

撈王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上半年,撈王門店數量從76家增至134家,營收分别為10.9億、11.2億和6.5億,對應的利潤分别為7992萬、6744萬和2145萬;淨利率分别為7.3%、6%和3.2%,均處于下滑狀态。

某咨詢機構資料顯示,2018年至2020年,巴奴營業額增速保持在15%-25%/年,2020年營業額為16-18億元,其鄭州門店淨利率達到15%-20%,屬于行業中高水準。

再看核心名額翻台率。

2019年至2021年9月,七欣天也采取了漲價政策,堂食客單價從117元漲到131元,但招股書顯示,翻台率反而從2.1提升至2.2。

海底撈的生意,被誰搶了?

七欣天餐廳表現 來源 / 招股書

2021年上半年,撈王的客單價回到了2019年時的123.9元,但翻台率持續走低,下滑至2.4。

海底撈的生意,被誰搶了?

撈王主品牌餐廳表現 來源 / 招股書

不過,從不同城市的翻台率情況來看,撈王和七欣天在一線城市的翻台率表現,普遍低于其平均水準。這也說明,地域性品牌要想實作全國化布局,難度很大。

但巴奴在一二線城市的表現卻可圈可點。某咨詢機構資料顯示,北京首家巴奴門店客單價為160-180元,開業3-4年處于平穩狀态,據估算,該店平均翻台率為4.5-5.5;西安某門店翻台率甚至高達8+。

在李應濤看來,這是因為川式火鍋閱聽人面更廣、成瘾性比較強。而這個品類,依然被認為是最有可能出現下一個“海底撈”的賽道。

但他也強調,擴張節奏非常重要。“一旦過度擴張、管理失控再關店收縮,不管是資本市場還是消費者,亦或是企業體系内的員工,信心都會受到打擊,可能會進入負向的惡性循環。”

多位分析人士認為,對擴張中的新玩家們來說,接下來最大的挑戰,不是如何增收,而是是否擁有在更大體量下進行營運的能力。

“一些網紅品牌,從0到1的階段增長很快,但從1往後就會遇到很多問題,比如口味、品質、口碑等等,這需要靠長期的監測,在營運過程中摸索出來一套自己的經營理念。”畢名怡談到。

“地方火鍋除了滿足‘老鄉’之外,更需要考慮如何拉新、如何獲得其他地區消費者的青睐,這需要在菜品、口味上做文章。”淩雁管理咨詢師林嶽認為,這也是地域性品牌要實作全國擴張的必經之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