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國“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出爐,前十強悄然發生變化

我國“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出爐,前十強悄然發生變化

日前,科技部中國科技資訊研究所釋出了《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21》,對全國72個創新型城市進行了綜合評價。《報告》顯示,2021年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前十強依次為:深圳、杭州、廣州、南京、蘇州、武漢、西安、長沙、合肥、青島。

相較2020年,前十強的内在格局發生了什麼變化?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采訪了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統計評價研究室副主任張宓之。

【何謂創新型城市】

創新型城市是指自主創新能力強、科技支撐引領作用突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水準高、區域輻射帶動作用顯著的城市。作為區域創新高地,創新型城市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更是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要支柱。

為進一步推動資源優化配置,目前創新型城市主要面向地級市,北京海澱區和上海楊浦區作為創新型城區納入監測評價,但由于城區資料的缺乏,未進行排名。

《報告》設定了由創新治理力、原始創新力、技術創新力、成果轉化力、創新驅動力等5個一級名額、30個二級名額構成的評價名額體系。

【杭州、蘇州、合肥排名顯著提升】

“雖然排名前十五位的城市沒有發生顯著變化,但其内在格局的變動正悄然而至。”張宓之說。

随着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的加快布局,位于G60科創走廊的杭州、蘇州、合肥較2020年排名顯著提升,杭州從全國第三升至全國第二,與排名第一的深圳的差距從2020年的10.89分縮小到了6.35分;蘇州從全國第七升至第五;合肥從全國第十三上升至第九,是排名前十五位中變化最顯著的城市。“長三角協同創新水準的快速提升,正在賦能各城市自身創新體系建設。”

我國“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出爐,前十強悄然發生變化

深圳依舊一馬當先,衛冕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首位。2021年,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占比達5.46%,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超2萬家,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穩居全國城市首位。根據其釋出的“十四五”規劃,到2025年深圳的經濟總量将超過4萬億元,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将超過1.5萬億元,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産總值比重達5%左右,也就是2000億元。

此前由世界知識産權組織聯合國際知名研究機構公布的《2021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杭州在全球科技叢集中排名上升至第21位,創曆史最好排名。在杭國家重點實驗室增至14家,之江實驗室、西湖實驗室、良渚實驗室、湖畔實驗室四家省級實驗室組成了杭州重要戰略科技力量體系,在杭企事業機關獲得29項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數量創曆年新高。2021年10月,杭州連續11年入選“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在榜單上僅次于北京、上海。

2021年,蘇州全社會研發投入總額占GDP比重達到3.8%,位居江蘇省第一。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有效數首次突破萬家,總量位列全國第五。去年,蘇州成功獲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生物藥技術創新中心、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成為全國唯一擁有兩個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的地級市。全國首個先進技術成果區域轉化中心——長三角轉化中心亦落戶蘇州。

2021年,在《科技日報》梳理的中國科技十項重大突破中,合肥雄踞四席,分别是“九章”“祖沖之”上新,在兩個實體體系實作量子優越性;光存儲時間達1小時,向量子U盤邁出重要一步;“人造太陽”重新整理世界紀錄,實作可重複1.2億℃燃燒101秒;證明凱勒幾何核心猜想,解開數學界60多年“懸案”。合肥市已有、在建和預研的大科學裝置達10餘個。近年來,合肥财政科技投入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超過10%,這一占比在全國主要城市中位居前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