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陽明究竟有何過人之處?中國五千年“兩個半聖人”為何有他?

歡迎大家來到千面略懂先生的《王陽明心學》課堂!

解密王陽明心學,做内心強大的人!

修煉強大内心的神奇智慧,做内心強大的人必看,彙集《傳習錄》全書精華;汲取王陽明知行合一的力量,内心強大的光明之學,成功修身的智慧之源。

希望你能有所收獲,今天講第一講,請您閱讀。

當今世人回看曆史,舉世皆說:“華夏往來聖人有兩個半”。

其中“晚清三傑”之一的曾國藩被稱為 “成仙、為官、為将、完人”的半聖大儒。

那麼另外兩個聖人呢?其一為儒家創派祖師孔子,而另一個則是明朝心學代表人物王陽明。

王陽明,本名王允,後改名王守仁,世稱伯安先生,浙江餘姚人,明代心學大師。

相傳王陽明少時,求學私塾期間,先生問:“何為之天下第一?”王陽明脫口回答:“世上惟一等就是成為聖人。”從這裡不難看出他異于常人的人生追求和境界。

王陽明究竟有何過人之處?中國五千年“兩個半聖人”為何有他?

王陽明一生起伏跌宕,但治學嚴謹;他生于書香門第,家學淵博,精通儒道釋三家學說;并能貫通自成一派,開創心學。

他既是文臣又是悍将,官至兵部尚書,是史上真正具有文韬武略的治世大儒,從生平功績所看,某些方面甚至超越了孔子。

陽明心學對後世影響深遠。曾國藩曾說過:“王陽明終其一生都在糾正舊風氣,開創新風尚”。前國民黨委員長蔣介石在敗退台灣後,出于對王陽明學說理念的推崇,甚至将草山改名為陽明山。

而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更斷言:“21世紀将是王陽明思想的世紀”。

由此可見,王陽明對後人的影響力,不亞于先賢孔孟。

華夏文明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王陽明之是以能與往聖孔丘同居聖人之位,是因為他一生都堅持這三點,後世譽為“真三不朽者”。

01

立德:盛德不泯

王陽明究竟有何過人之處?中國五千年“兩個半聖人”為何有他?

終其一生,王陽明都在“緻良知”。他十三歲喪母,但仍堅持報予世界大愛。

少時求學,王陽明問老師人生一等事是何事,根據儒家“學而優則仕”的思想,老師回答:“讀書而登第。”但他卻反駁老師說:“人生第一等事,應當是學做聖賢。”老師極為震驚,從此對他刮目相看。

可見王陽明從小便心存大德,以“聖賢”為人生追求,與絕大多數世人功利的目标大相徑庭。

正所謂 “心底無私天地寬”,心存大愛,盛德不泯,王陽明“知行合一”,一生都在立德樹人。

王陽明說過:“天下無不可化之人。”他始終認為德行才是處世必修的功課,從沒受過世俗的影響而變得随波逐流,堅定不動搖地以身作則,以德行去教化萬民。

王陽明究竟有何過人之處?中國五千年“兩個半聖人”為何有他?

據傳,王陽明被貶貴州曾遇強盜,但他并沒有進行血腥鎮壓,反而對強盜們講起道義。而惡貫滿盈的強盜們根本就聽不進去,反諷道:“你說人人有良知,但我們十惡不赦,惡行震天,難道還有良知嗎?”

王陽明為了證明強盜們仍然心存良知,于是開始指令強盜脫衣,直到隻剩褲衩,那時候強盜們說什麼都不肯脫了,哀求道:“脫光太羞恥了,不能再脫了。”至此,王陽明欣然一笑,說:“羞恥之心就是良知,你們縱有大惡,良知也未能全泯。”

最後強盜們終于受到教化,棄惡從善。

雖然王陽明在仕途上并不算順遂,但他一直能秉持“良知”處事,為官治政,也一如對待強盜一般,以教化為主,赢得群眾的愛戴和尊重。

王陽明究竟有何過人之處?中國五千年“兩個半聖人”為何有他?

其實王陽明立德的核心不外乎 “知行合一”,我們要做到“知行合一”,那就應該了解兩層意思:

1、所“行”即所“知”。正所謂“該為不為謂之陋,不該為而為謂之惡。”求證一個人的認知水準以及對方的“知”與“行”是否相悖,要站在客觀立場上,看他的行為舉止,而不是僅僅聽取一面之詞。

2、“知”與“行”要同步,換句話來說就是“心裡明白”了,就要“見諸行動”。但不是純粹沖動的“一念之起,行即相随”,也不是說慢慢弄懂道理再付諸實踐。而是,心念動,就要有所部署,付諸實際行動。

立德樹人,不隻是心明善惡,而是明心見性,用實際行動去做出榜樣,并能教化他人。而王陽明用他的一生,為社會及後世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02

立功:功成不居

王陽明究竟有何過人之處?中國五千年“兩個半聖人”為何有他?

王陽明說過:“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甚于掩人之善,惡莫深于襲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恥。”

意思是說:最大的禍殃就是把上天的功勞歸結給自身,最重的罪行就是遮掩他人的善舉和優點,為惡沒有比跟下屬争功逞能更深的,最大的恥辱是自身不知廉恥。

他認為做人如果這四樣都占盡,災難也就不遠了。

明朝的能臣,大多文武雙全,王陽明也不例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堪比将才,一生立功無數。

王陽明究竟有何過人之處?中國五千年“兩個半聖人”為何有他?

例如:正德十三年,平定江西為患數十年的民變;正德十四年,平定甯王朱宸濠叛亂;嘉靖七年,平定西南思恩、田州土瑤叛亂,以及斷藤峽匪禍等等,數不勝數。

文韬武略,汗馬功勞,縱觀史上大多功臣能做到這一步,大多都身家顯赫,權勢滿門。但王陽明卻始終如一,謹小慎微不居功。

有人問:“用兵有術否?”王陽明回答:“用兵何術,但學問純笃,養得此心不動,乃術爾。”

王陽明極為謙遜,他認為能立功并非行軍作戰有什麼高明技巧,隻是一直在堅持努力做學問,保持心境不妄動。

人與人的智慧都相差無幾,決定勝負的關鍵在于此心動與不動。如果平時學問不到位,臨事就會自亂陣腳,急中生智的智慧和魄力不會憑空而來,而是因為平時學問純笃。

王陽明究竟有何過人之處?中國五千年“兩個半聖人”為何有他?

王陽明并不是迂腐的老學究,在平甯王叛亂中,他假裝傳檄各地勤王,對外宣稱朝廷共計十六萬精兵平叛,而實際上卻是刻意誇大用于震懾的煙霧。

當甯王醒覺已經延誤軍機,王陽明是以為自己集結大軍争取了充足的時間,而最後,實際上也隻是在當地抽調府兵共計八萬平叛。

王陽明作戰中不斷疑敵惑敵,最終以少勝多,屢建奇功,未用朝廷所派一兵一卒就平定了叛亂。但王陽明立此大功後,卻并未受到朝廷封賞,他也沒有心生怨恨,反而急流勇退,沉寂下來安守本分。

人生自當應有大抱負,并為之而不懈奮鬥,但縱觀世人所求,也大多隻為功成名就,迷失了自己。

王陽明究竟有何過人之處?中國五千年“兩個半聖人”為何有他?

其實我們應該明白,建功立業是人生追求,最重要的是實作自我價值,過程中要記住三點:

1、要有行事的能力

人生是一個不斷累積的過程,一個人最後的成果,取決于他所付出的努力。是以無論是誰,都應該有不斷進步的積極性,要刻意培養自己的能力。

2、要有決斷的魄力

水無常勢,兵無常形,存乎一心,世上萬事萬物不會一成不變,呆闆的墨守成規,隻會作繭自縛。成功的根本在于能力和選擇,學會堅守本心,以結果為導向,在合适的時候做正确的選擇,才能有所成就。

3、要有随緣的智慧

貪天之功其實是為人大忌,做人急功近利必有損功德,拿得起放得下是一種豁達,不強求的心境永遠是強者的依仗,是以,我們應該學會,盡力而為,順從天命。

03

立言:為善去惡

王陽明究竟有何過人之處?中國五千年“兩個半聖人”為何有他?

如果僅僅是有大德,能立大功,其實史上能比肩王陽明成就的人,并不在少數。

王陽明之是以能成為聖人,是因為他不僅僅能建功立業,更兼具大智慧去治學,自成一家且永傳後世。

什麼是王陽明的“心學”?其實心學并非唯心主義,反而是秉承朱熹的“格物緻知”,結合儒佛道衆家之長,而自成一派的學說,是王陽明結合生活實際,長久形成的,是唯物的。

王陽明提出心學理論四句教:“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大意為:沒有善惡之分的隻是一具軀殼,善惡的行為才是心靈活動的映射,明辨善惡才是良知,能做到揚善去惡就是格物緻知。

王陽明究竟有何過人之處?中國五千年“兩個半聖人”為何有他?

簡單而言,王陽明認為,一個人的行為是應該對社會有所貢獻的,格物緻知要帶給社會後世正面的作用。

“心學”是他對後世最大的貢獻,他用一生去鑽研這門學問,就是為了實作少時做“聖賢”的理想。這就是王陽明的“立言”。

王陽明父親是狀元,官至吏部尚書,而他兩次科舉落第,面對父親的安慰,他說:“你們以不登第為恥,我以不登第卻為之懊惱為恥”,此時已經可見他博大的胸懷。

王陽明務實的精神,讓他可以直面人生所有災難,能夠一直保持客觀理性的态度和豁達樂觀的心境。

王陽明究竟有何過人之處?中國五千年“兩個半聖人”為何有他?

據說他因觸怒宦官劉瑾而被貶貴州龍場,但他并沒有氣餒反而躺在棺材裡思考人生,史稱“龍場悟道”;平定甯王叛亂後由于小人進讒,而沒有得到封賞,他也一笑置之,急流勇退。這些都是他“心學”精神的展現,心有聖賢的人,又怎會因世俗得失而苦困?

王陽明并不執着于個人得失,他把他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心學,他的治學态度在于不偏有,不着空,直趨中道。他積極推動書院建設,并設館辦學,創辦龍崗書院和陽明書院等。

即使是臨死之時,王陽明也隻是說:“此心光明,亦複何言。”可見他信念笃定,能堅持 “為善去惡”,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也正因為這樣,他才成就了三不朽中的“立言”。

王陽明究竟有何過人之處?中國五千年“兩個半聖人”為何有他?

王陽明在《重修山陰縣學記》中說:“夫聖人之學,心學也。學以求盡其心而已。”意思是:儒家的聖人之學就是心學,學習聖人的根本目的在于探究“心即理”這個道理。

為人處事,盡心并不容易,而内心躁動不止,所求過多,心也無盡處。說到底,欲望是人性絕症,而心學無非是喚醒人心中的本我,去僞存真,明心見性,以大道為天理盡力而為罷了。

這便是心學教人三字:緻良知。内有良知便清明;良知現外才成和合。良知,才是心學的靈魂,也是世人的歸宿。

王陽明之是以能夠成為聖人,就在于他始終以做“聖人”為目标,通過各種途徑去探索成為“聖人”的方法,最終建立了陽明心學,使之廣為傳播,為世人帶來光明。

作者:千面略懂先生

家事國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煩心憂心玻璃心,開解三四。

人有千面,物有萬象,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湧動的真實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

千面略懂先生每天帶你一起識破生活假象,化解人生迷局。

所有圖檔均來自網絡,隻是臨時作為文字輔助作用,絕對不會用于商業用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