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紅樓夢中的香文化

一縷清香可以讓人心曠神怡,樂而忘憂;一卷書香可以浸潤風塵,穿越千年;曹雪芹的《紅樓夢》中可謂是芳香四溢,讓我們共赴一場紅樓香文化之旅。

紅樓夢中的香文化

曹家曾任江南織造,權力财富一時鼎盛,《紅樓夢》中描寫的用香場景,更是清朝貴族們生活用香的縮影。香文化悄然浸潤在《紅樓夢》的字裡行間,不僅生動再現了古代生活,香的故事、香的意蘊、香的味道充盈在紅樓長卷的字裡行間中。

紅樓夢中的香文化

縱觀《紅樓夢》,古代人們用香的世俗與廣泛在其中展現的淋漓盡緻,香品香物也是種類繁多:“沉香拐杖”、“紅麝香珠”、“香囊”、“香袋”、“香墜”、“紅香枕”、“腕香珠”、“旃檀香小護身佛”這些香物不僅家中必有,且宮廷賞賜亦用之,如迎春賜香“隻見上等宮扇兩柄,紅麝香珠二串,鳳尾羅二端。”;也可作為友人間禮品相贈。

紅樓夢中的香文化

古人喜愛佩戴香囊、香袋,利用天然香料香氣達到清醒提神的作用,同時也表現文人雅士的高潔風尚。而在異域名香傳入之後熏香的使用更加廣泛,“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長春之蕊”,這種熏香的使用在《紅樓夢》中場景很多。

紅樓夢中的香文化

第五回:“但聞一縷幽香,競不知所焚何物。寶玉遂不禁相問,警幻冷笑道:“此香塵世中既無,爾何能知!此香乃系諸名山勝境内初生異卉之精,合各種寶林珠樹之油所制,名為“群芳髓”。好爐配好香,氤氲的香氣自精緻的熏爐中袅袅而升,在這樣一種意境中,人們不僅舒緩身心,而且可以暫時忘卻塵世,去追求具象世界之外的意象世界。

紅樓夢中的香文化

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就曾經制出精巧的“屏風香漏”,通過香的燃燒時間對應相應的刻度來計時。在《中秋夜大觀園即景》的聯句中,黛玉和湘雲便有“香篆銷金鼎,脂冰膩玉盆”的對句。這描述的是香的一個品種——篆香。據洪刍《香譜》載:“香篆,镂木以為之,以範香塵。為篆文,燃于飲席或佛像前,往往有二三尺徑者。”篆香又稱百刻香,它将一晝夜劃分為一百個刻度,寺院中常用作計時器。

紅樓夢中的香文化

《紅樓夢》裡亦有用香治病的描寫,如第七回,寶钗在叙述“冷香丸”的藥物配伍時,除了四時之藥和四時之水外,也特地說明和尚給了一包“異常香氣”的“沒藥”作引子,指的就是某種有止咳化痰作用的芳香藥。第九十七回,寶玉在婚禮上揭開新娘的蓋頭,發現竟然不是朝思暮想的林妹妹,頓時舊病複發,昏暈起來。家人連忙“滿屋裡點起安息香來,定住他的魂魄”。安息香,載于唐代的《新修本草》,是安息香科植物青山安息或白葉安息香的樹幹受傷後分泌的樹脂,有開竅辟穢、行氣活血的功用,常用來治猝然昏迷、心腹疼痛等病症。

紅樓夢中的香文化

焚香也是古人抑制黴菌、驅除穢氣的一種方法。林黛玉在寫經時常焚藏香,《紅樓夢》第八十八回,黛玉在寫經時,丫鬟又拿起一子兒藏香道: “這是叫寫時點着寫的”。第八十九回中,黛玉清早起來,梳妝過後,便命丫環紫鵑點上藏香寫經。曹府使用的藏香,是一位名叫王景略的匠人所制,香方源于拉薩,其方收錄在清代醫學家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中。

藏香在清人的居家生活中,也是衛生防疫用品。沈叔埏《藏香酬袁春圃方伯》詩曰:“辟邪兼辟寒,卻穢同卻瘴”。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中說曹家制作的藏香配方,具有與“殺邪治祟”的功效,以其香熏後,能令人痘瘡不發、催生明目。

古人用香的普遍在每月必有的香例銀子這一開銷亦可感覺。《紅樓夢》中賈家祭祀、節慶也都要焚香還願。第十八回中,元春省親,元宵之夜的大觀園香花缤紛:“金銀煥彩,珠寶争輝,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長春之蕊…又有銷金提爐焚着禦香…隻見園中香煙缭繞,花彩缤紛……但見庭燎燒空,香屑布地。”古人節慶喜愛行香是因為香煙袅袅香氣氲氲可以營造種神秘高雅的氣氛,人們可以利用飄渺的香煙與神靈溝通,以達到淨化靈魂的目的。

版權聲明:【除原創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圖檔、視頻及音樂屬于原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或會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或作者名稱及原始出處标注錯誤等情況,非惡意侵犯原權利人相關權益,敬請相關權利人諒解并與我們聯系及時處理,共同維護良好的網絡創作環境】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