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小老師眼中最難搞的夫妻:爸爸歲月靜好,媽媽一驚一乍

一個國小老師眼裡的“問題學生”,“問題”都是怎麼來的?

這個真實故事裡的一對家長,典型,常見,但可能是90%中國老師最大的痛點。

如有雷同,不妨對号入座。

國小老師眼中最難搞的夫妻:爸爸歲月靜好,媽媽一驚一乍

01.

“老師,我媽把我書包扔到垃圾桶,然後被收破爛的人撿走了。”

上午臨近放學,班裡的小凱才被送到學校來。之前他媽媽在電話裡跟我說,孩子不聽話,母子倆在家裡鬧沖突了,要好好教育他一下。

得知孩子有家長監護,我暫且放心,但是沒想到小凱到校之後告訴我,他媽媽把他的書包給扔了!

原來,小凱的媽媽覺得孩子最近特别不聽話。寫作業磨磨蹭蹭,還常常出錯。為了讓他有進步,盡快趕上其他同學的成績,他媽媽又給他準備了幾套模拟試卷,每天做完作業再讓他做練習。

小凱寫作業本來就慢,常常寫到十點鐘,正準備完成作業睡覺時又被媽媽摁住做卷,苦不堪言。就這樣,母子之間因為此事常常鬧沖突,小凱越來越叛逆,動不動就不吃飯,把全家都攪得雞犬不甯。

國小老師眼中最難搞的夫妻:爸爸歲月靜好,媽媽一驚一乍

今天早上,小凱又鬧着不吃早飯,他媽媽攢了好幾天的怒火終于爆發了,直接把碗摔了,揪着孩子揍了一頓。之後,就把小凱的書包給扔到垃圾箱裡了。

我問家長生氣就生氣,為什麼還要扔孩子書包?他媽媽說:“一讓他學習就跟我鬧騰,我就是想吓唬吓唬他,讓他以後好好聽話。”

聽了小凱媽媽的控訴,我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一個母親對于一個12歲孩子的管教已經到了這種極端粗暴的地步,這也證明了她早就已經對這個孩子的叛逆無計可施了。

02.

“無計可施”,聽起來像是事情最終發展的結果。但事實上,很多時候,“無計可施”正是某些事态走到無可挽回的原因。

當你教育孩子時,不曾動過腦筋,不曾想過對策,隻憑着一時興起,或者是轉瞬即逝的熱情和靈感,孩子接收到的訊息就是斷斷續續的,不成系統地。

這就是詐屍式育兒,也是小凱媽媽的育兒手段。

國小老師眼中最難搞的夫妻:爸爸歲月靜好,媽媽一驚一乍

跟小凱媽媽接觸四年多, 給我留下的印象始終都是“一驚一乍”。

每次跟她聊孩子的近況,她的表情仿佛我們聊的是别人家孩子一般驚訝。說孩子的作業沒寫,她吃驚;說孩子練習冊丢了,她也吃驚;甚至當我反應孩子上課睡覺,可能是睡眠不足時,她依然覺得吃驚。

當然,每一次與小凱媽媽交談之後,效果也是立竿見影的。

數學老師反映孩子不交作業,找家長回報完以後,小凱的作業會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按時上交;孩子總是上學遲到,跟家長說過之後,小凱也能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按時到校。

但是,每一次交談的效力就像是賽前的一針興奮劑,打一針就能管一場比賽。但是比賽之後呢?當選手退場,觀衆退席,一切就像沒發生過一樣。

國小老師眼中最難搞的夫妻:爸爸歲月靜好,媽媽一驚一乍

每一次與小凱媽媽深度交談之後,我都會有一種“這一次肯定能徹底扭轉家長态度”的錯覺。事實上,我幾乎總是在時刻準備着下一次找家長回報意見。

于是,家長的“一驚一乍”就一覽無餘地反映在了孩子身上。

03.

小凱基礎特别差,班裡這樣的孩子也不在少數。但是,我平日裡會專門給這部分同學布置一些基礎複習類的作業,配合上家長的監督,長此以往,多數同學也是有所進步的。

但是,小凱的基礎複習本總是薄薄的一本,該寫的内容沒寫多少,也不怎麼拿來給我批改。我問他原因時,孩子說:“本子的很多頁都被媽媽撕了。”

我問他媽媽是不是經常輔導考查你的基礎知識?他卻搖搖頭說:“偶爾考,但是我不會寫,她就是我的本。 ”

國小老師眼中最難搞的夫妻:爸爸歲月靜好,媽媽一驚一乍

我無言以對。

偶爾考一次,一次考幾十個甚至上百個詞語。我知道他媽媽的思路是指望“考一次管一次效果”。

但是一來,孩子接受不了一次性考這麼多生詞,錯得多,家長一暴怒就撕本,結結實實地打擊着孩子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教育本就不該是一針又一針臨時抱佛腳的興奮劑,而是需要細水長流的耐性和責任感。

作為老師,即使我知道叫家長來一次,效果可能連一個月都堅持不下來。但我不可能在觀察到孩子腿部的情況下,每個月都把家長叫來一次。我的時間精力不允許,她的耐心更不允許。

于是,我隻能看着孩子一點點地趕上來,還沒等到追上别人就又哧溜溜地滑下去。我隻能利用他在校的一切時間幫他穩定住好不容易得來的進步,但又要無奈地接受,周末兩天休息之後或是小長假之後的小凱,開學又是一副茫然無知的神情。

标準的“詐屍式”育兒就是如此,不僅孩子感受得到,對此深有感觸的,往往是孩子的老師。

04.

說到這裡,想必你也會有疑惑:小凱沒有爸爸嗎?

事實上,小凱并非出自單親家庭。隻不過爸爸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幾乎像是空氣一樣,知道他存在,卻看不見也摸不着。

國小老師眼中最難搞的夫妻:爸爸歲月靜好,媽媽一驚一乍

記得二年級的時候,學校組織各班學生參加心理沙盤遊戲治療,傾向于選取各班在學習或者成長中較為落後的學生,請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幫忙分析孩子出現問題的心理成因。

我幫小凱報了名,并且邀請孩子的父母都到場來聽取心理醫生的建議,這也是我第一次見到小凱的爸爸。

小凱在操作沙盤的時候,媽媽一直盯着孩子的舉動,眉毛擰在一起,仿佛若有所思。而小凱的爸爸卻獨自坐在床邊的沙發上,一邊鼓搗着手機,偶爾朝沙盤的方向瞟兩眼。

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參與程度一目了然,這一切似乎跟他無關。

在進入心理咨詢室之前,小凱爸爸顯示出的不專心和不耐煩,似乎暗示着他很有可能是被老婆逼着來參加的。

國小老師眼中最難搞的夫妻:爸爸歲月靜好,媽媽一驚一乍

小凱在沙盤上的多個位置上擺放着一些小人偶,尤其是在他自我意識反射區中,赫然将一座高塔擺在了中間,一個小男孩孤零零地站在塔下。

心理咨詢師在後面的分析中特别提到,孩子的自我意識明顯沒有得到很好地建設和發育,那座高塔的意義是:他潛意識中需要一個權威性人物的支撐,這個人一般情況是家裡的男主人。

與之沖突的是,塔下空無一人,隻有一個小男孩獨自站立,這說明他陷入了迷茫,感到孤單和無助。

尤其是在許多關鍵部分,孩子擺放的物品影射的幾乎是同一個問題:“他一邊在忍受着一種無以名狀的壓力,一邊又在渴望支援和陪伴。”

國小老師眼中最難搞的夫妻:爸爸歲月靜好,媽媽一驚一乍

同時,心理咨詢師建議小凱的爸爸多陪伴孩子,尤其是在孩子清晨起床的時候以肢體的觸摸來喚醒孩子,這樣有助于建立他的安全感。

此時,小凱的媽媽斜睨了爸爸一眼,嘴裡嘟囔着:“每天連人都見不到,還有時間叫孩子起床?”

05.

幾近失位的爸爸,一言不合就暴躁的媽媽,構成了小凱全部的成長空間。

在這個空間裡,爸爸從未主動承擔育兒責任,逐漸在教育領域失去了話語權,進而父子關系逐漸演化為不聞不問的零交流溝通模式。

孩子從父親的身上看不到自己作為孩子所投射的任何影子,從父親的嘴裡聽不到一句哪怕是數落缺點的評價。他在父親面前像一個透明人,就像父親在他面前一樣,毫無存在感。

國小老師眼中最難搞的夫妻:爸爸歲月靜好,媽媽一驚一乍

媽媽憋着一肚子怨氣,指望孩子省心不給家長惹事。奈何常常被老師反應問題。于是,老師反應一次,就回家制造一次狂風驟雨。沒有老師的電話資訊,就維持一段時間的風平浪靜。

由于對于孩子的教育缺乏自主分析能力,看不到風平浪靜之下醞釀的浪潮洶湧。于是,老師下一次的約談,就是下一場風暴的起點。

喪偶式育兒的爸爸,詐屍式育兒的媽媽,養育出一個對批評表揚、贊美鞭策都喪失了敏感的孩子。在小凱身上,我常常看不出任何波瀾,表情從容,性格冷淡。

每一個問題兒童,都是喪失了信心的兒童。

小凱的信心,又是在何時被殺死的?

國小老師眼中最難搞的夫妻:爸爸歲月靜好,媽媽一驚一乍

在他一次次與爸爸分享遊戲時遭遇的冷臉?還是被媽媽撕毀試卷、扔掉書包之後的暴怒?

像小凱這樣的孩子還有很多,有些已經面臨過絕境,有些卻正在一步步被逼到了懸崖邊緣。

他們都是來自月球的孩子,就像小王子心心念念的612星球,也許那裡會有真正懂他們的父母,願意用一生來學習如何陪他們一起長大。

國小老師眼中最難搞的夫妻:爸爸歲月靜好,媽媽一驚一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