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心理學:3歲以後,就不要給孩子穿别人的舊衣服,你知道原因嗎?

大家好,我是布谷媽~

布谷媽出生在大家庭中,是以布妞出生後,她前頭便有好幾個哥哥姐姐。而這些孩子們長得快,穿不下的衣服自然就多。

其中還有很多挺新的,老人家覺得扔了可惜,便都收好,說留給後面的孩子穿。而這“後面的孩子”,就是布妞。

布谷媽也是個挺節約的人,看着那些衣服雖然是“舊衣服”,但其實都還不錯,便都替布妞收下。

好在布妞這娃心大,天天穿着哥哥姐姐的衣服上蹿下跳,也不在乎。

2、3歲的娃,愛鬧騰,一言不合就在地上撒潑打滾。她穿舊衣服折騰,我不心疼,而且還省不少錢,一舉兩得。

心理學:3歲以後,就不要給孩子穿别人的舊衣服,你知道原因嗎?

不過,随着布妞逐漸長大,特别是上幼稚園後,我就不再給她穿别人的舊衣服了。

心理學認為:若物質條件允許,永遠不要給孩子穿舊衣服。

雖然“永遠”有待商榷,但孩子到了3、4歲以後,如果條件不是太艱苦,布谷媽也建議不要給孩子穿别人的舊衣服了。原因有三:

一:影響一生的氣質

《捕捉兒童敏感期》一書指出:孩子在4歲左右,會進入“審美敏感期”。

這一時期的孩子,特别愛美,尤其是女孩表現得較為明顯。

侄女4歲時,就喜歡經常翻我的化妝包。而且,每次隻要我化妝,她都一定會在旁邊認真地看。

有一次她問我:“姑姑,我可以化妝嗎?”

對于小姑娘的要求,我不忍心拒絕,便同意了。沒想到,她也對着鏡子,有模有樣地畫眉、抹腮紅、塗口紅。化完妝,還去戴好自己的公主頭飾,又穿來她媽媽的高跟鞋。

一身裝扮完成,她逢人就問:“我漂亮嗎?”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心理學:3歲以後,就不要給孩子穿别人的舊衣服,你知道原因嗎?

書中作者認為:“童年期的審美,奠定人一生的審美傾向和生活品質,并且決定一個人成年後的氣質。”

有些女孩,你看她随便穿搭,幾十元的衣服都能穿出上千元的氣質。而有些人,即便全身上下都是名牌,但就是感覺沒氣質。

其實,這就是由一個人從小到大對審美的判斷決定的。

而孩子要發展審美敏感期,不僅要給他買“好看”的衣服,而且

還要買“他認為好看”的衣服。

舊衣服有時候我們覺得好看,但孩子卻并不一定喜歡。如果一直給孩子穿别人穿過的舊衣服,他就沒有機會對“美”進行選擇,也就很難發展出“審美”這一能力。

心理學:3歲以後,就不要給孩子穿别人的舊衣服,你知道原因嗎?

想要孩子順利發展審美敏感期,我們除了不要讓孩子穿舊衣服,

還需要給他選擇的機會。

有條件的家庭,在帶孩子買衣服鞋襪時,可以讓他自己挑。

如果覺得孩子挑的衣服成本效益不高,或者超出承受範圍,那就在已有的衣服中,盡量尊重孩子的意見——

讓他選擇自己想穿的衣服或搭配,而不是強制他必須穿哪一件。

二:産生“無助感”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控制感”,指的是一個人相信自己的選擇、判斷,并且認為自己的行為和對應的結果存在一緻性。

如果一個人“控制感”不強,就會出現“無助”的狀态——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去控制、改變目前的狀态和局面。

孩子長期穿别人的舊衣服,不但會影響他“審美敏感期”的發展,還會影響他“控制感”的發展。

因為一直被動接受,沒法自己選擇喜歡的款式,孩子就會有

“自己無法做主”

的感覺。這種感覺不僅展現在穿衣方面,還可能是生活中的各個方面。

時間一久,他就會“習得性無助”——我不知道該怎麼辦。

心理學:3歲以後,就不要給孩子穿别人的舊衣服,你知道原因嗎?

其實穿不穿别人的舊衣服,跟家庭貧富無關,而隻是父母的一種觀念。但可能就是這一小小的“節儉”行為,帶給孩子很多心理上細微的變化。

有些孩子長大後,缺乏主見和不夠獨立,依靠他人做決定。

這種“無助感”,并不是孩子天生的性格,而很有可能,是他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出“控制感”導緻的。

三:不自信

布谷媽為啥不建議孩子在3歲以後還穿别人的舊衣服?

因為這一時期,孩子差不多進入幼稚園了。

布妞3歲前,我不太在意她的形象,放手讓她玩,釋放天性,衣服髒一點也沒有關系。但進入幼稚園後,就不能身上的衣服每天還髒兮兮的。

因為3歲後的孩子,自我意識已經發展到一定的程度,他開始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評價,尤其看重人際關系中的評價。

心理學:3歲以後,就不要給孩子穿别人的舊衣服,你知道原因嗎?

這一階段的孩子,自我價值開始萌芽,他會逐漸發展出自信。

一個孩子,如果長期穿别人的舊衣服,而看到同伴穿的衣服卻都是漂漂亮亮的,他心裡難免會産生落差。

再加上小孩子童言無忌,一兩句無意識的話,就可能帶給娃很大的傷害。

在這樣的對比中,孩子的自信心,就會受到影響。

自我價值感不強的人,相對應的,就是發展出自卑。

自卑的孩子,長大後,通常會有兩種表現:

“炫耀”

:你看那些沒事就高調炫耀的人,其實就是自卑的一種表現。正是因為越缺什麼,就越要炫耀自己有什麼。

“嫉妒”

:如果說炫耀是展示自己有什麼,那嫉妒就是看不得甚至破壞别人擁有的。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常會因跟自己無關的事情而苦惱,幸福指數不高。

是以,如果家庭條件允許,布谷媽還是建議家長們盡量不要給孩子穿别人的舊衣服。

當物質條件不缺,卻還要長期處于“被施舍”的狀态,孩子心理難免會出現不平衡的情況。

心理學:3歲以後,就不要給孩子穿别人的舊衣服,你知道原因嗎?

當然,布谷媽并不是說,完全不能穿别人的舊衣服。

畢竟,我小時候也是穿哥哥姐姐、别人家衣服長大的孩子。

若條件不允許,那就大大方方的接受。但我們也要告訴孩子:

“這隻是暫時的,一個人的價值,并不來自于你外在穿什麼,而來自于你内心。你認為你是什麼樣的人,你能成為什麼樣的人。這才是最重要的!”

【圖檔來自網絡,侵立删】

作者簡介:

布谷媽媽,一個善觀察、愛思考、有辦法的媽媽。交流育兒經驗,分享心理知識,喜歡就關注吧~

更多精彩推薦:

班主任坦言:早戀的孩子,一般喜歡買3樣東西,一看一個準

心理學發現,孩子一生中有“黃金3年”,很多父母後悔看晚了

有種“熱”叫孩子愛踢被子,其實不止熱,娃有“苦衷”媽媽不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