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車市調查:新能源汽車漲價 補貼退坡并非唯一原因

随着新能源補貼退坡,多家車企先後公布新能源車型漲價消息。而就在不久前,在某車企在釋放漲價資訊後被質疑為營銷炒作,目的是制造“恐慌”繼而促使使用者加快下單。

車市調查:新能源汽車漲價 補貼退坡并非唯一原因

車企的這波漲價熱潮究竟是轉移補貼退坡的壓力還是制造噱頭?新能源車型漲價對終端市場影響幾何?随着新能源補貼進入倒計時,漲價是否會成為趨勢?補貼退坡又是否是造成車企漲價的唯一原因?

為此,車雲網實地走訪了幾家新能源汽車銷售門店,結合店内實際情況,對目前新能源車型漲價的現狀進行了一番了解。

補貼退坡倒計時:車企漲價“姿勢”各不同

“現在店内銷售的兩款新能源Ei 5、i6 Max EV車型,一輛現車都沒了。”一位榮威4S店的銷售陳經理告訴車雲網。

陳經理表示:“應該是大家得知了新能源補貼的消息,是以年前店内的兩款車基本已經賣完了。”

當問及漲價情況時,陳經理說:“目前已經接到了漲價的通知,但現在各車型會漲價多少還不清楚,預計要在3月1日之後才能确定。”

日前,上汽榮威官方公布消息稱,将在3月1日上調旗下多款新能源車型價格。

日前,上汽榮威方面表示,受全球晶片短缺以及國家新能源補貼政策退坡等不利因素影響,迫于成本上漲壓力,上汽榮威不得不決定于2022年3月1日起,對旗下多款新能源車型的官方指導價進行上調,以應對新能源市場變化。

車市調查:新能源汽車漲價 補貼退坡并非唯一原因

雖然,目前榮威新能源車型價格還未正式上漲,但是銷售門店已經通過優惠收窄的方式,開始“變相漲價”。

“現在的優惠沒有以前那麼多了,大概減少了3000-5000元。在補貼退坡前Ei 5的終端優惠有1.8萬元,現在隻能優惠1.3萬。”陳經理表示。

當車雲菌在問及提車時限時,陳經理表示:“i6 Max EV要改款,具體什麼時候上新車還不清楚,而Ei 5現在訂車的話,提車時間也不能确定,估計要等3個月以上。”

相比榮威優惠收債彌補補貼退坡的做法,廣汽埃安在今年年初就上調了官方指導價,成為第一波漲價的車企。

廣汽埃安的銷售王經理表示:“今年1月1日,埃安上調了官方指導價,根據各車型補貼的不同,漲價區間在3000-5000元不等。”以埃安S PLUS 80科技版為例,漲價前為17.26萬元,漲價後為17.98萬元。”

“今年3月1日之後,價格還要上漲,預計漲幅在3千到6千。”王經理表示:“因為今年的補貼退坡和往年不同,往年是當年一次性退坡,今年是按季度退坡,是以在今年之内國家新能源補貼會逐漸完全退出。”

車市調查:新能源汽車漲價 補貼退坡并非唯一原因

據了解,2021年12月31日,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發改委等四部委聯合釋出《關于2022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财政補貼政策的通知》。《通知》明确表示,為保持新能源汽車産業良好發展勢頭,綜合考慮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規劃、市場銷售趨勢以及企業平穩過渡等因素,2022年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于2022年12月31日終止。

這也就是說,2022年将是新能源補貼政策的最後一年。自2022年12月31日之後上牌的新能源車輛,将不再享受新能源補貼政策。

“随着補貼的逐漸退出,我們的指導價格也會逐漸往上走,直到完全覆寫補貼。”廣汽埃安的銷售王經理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伴随政策補貼退坡,車型漲價已是大趨勢,但我們注意到漲價并非涉及所有車型,對于自身熱銷的車型,車企還是留了個“後手”。

“我們賣的最好的埃安V PLUS沒有參與第一波漲價。這款車型在我們店的銷量占到僅4-5成的銷售比例,是以廠家應該是考慮希望通過這款車拉升銷量,是以價格暫時沒有變動。”不過,前面的“虧空”将通過後續漲價來彌補。王經理表示“不過,3月1日之後,這款車型價格應該會上漲,而且漲幅可能到1萬元左右。”

在漲價大潮下,作為國内新能源汽車巨頭的比亞迪,成為今年漲價較晚的車企。

“可能是想在農曆年前再拉動一波銷量,我們在今年2月1日才漲價,”比亞迪4S店銷售朱經理表示:“主銷車型漲價幅度在3000-6000元不等。”其中,比亞迪秦PLUS 漲價3000元,比亞迪漢EV漲價5000元。

車市調查:新能源汽車漲價 補貼退坡并非唯一原因

另外,兩款車型的終端優惠和此前保持一緻,比亞迪秦PLUS終端優惠5000元,比亞迪漢EV終端優惠6000-8000元。

朱經理表示:“為了照顧消費者的購買情緒,我們也做了一些調整來彌補。比如,我們為比亞迪漢EV的車主準備了價值4千元的更新包,包括電動尾門及中控螢幕。另外,還有低價換購京東卡等活動。”

車市調查:新能源汽車漲價 補貼退坡并非唯一原因

另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多家車企新能源車型售價已經上調,以上圖表資料根據廠家公布的資訊及探訪4S店了解所得,具體以實際到店情況為準。

在此輪漲價中,特斯拉價格漲幅較大,Model Y入門版車型售價由此前的28.0752萬元上調至30.1840萬元,漲幅2.1088萬元。Model 3後驅版車型售價由之前的25.5652萬元上調至26.5652萬元,漲幅1萬元。

面對漲價:消費者能了解

以目前的形勢來看,新能源汽車漲價已是大勢所趨,對于剛剛起步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來說是否會造成影響?又是否會打擊消費者的購買熱情?

面對新能源補貼退坡導緻的價格上漲,乘聯會方面認為并不會對終端市場造成過大影響。

2月14日,乘聯會在月度資訊釋出會上稱,車企對此應有能力化解壓力,新能源車的市場價格預計不會大幅上漲,2022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将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2022年中國新能源車市面臨更大的發展機遇,比如消費者對新能源車接受度提升、補貼正在延續、補貼技術名額并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等等,上述幾個因素将推動新能源車較強增長,是以我們預計2022年新能源乘用車的規模有機會突破550萬輛,繼續實作70%左右高增長。”

車市調查:新能源汽車漲價 補貼退坡并非唯一原因

從2021年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來看,已經突破331萬,總體表現相對較強。

崔東樹認為2021年新能源車市場發展主要是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的爆發增長,而客車處于嚴重萎縮的狀态,是以新能源車市場爆發增長是屬于市場化轉型的特征,而新能源客車萎縮也證明補貼不能推動一個市場的發展,而必須經曆市場化的過程,才能使整個産業獲得新的發展動力。

另外,有券商分析人士指出,新能源汽車市場已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補貼退坡對新能源汽車整體市場增長影響有限。政策給車企和消費者以明确的信号,明确了2022年補貼标準及補貼退出時間,業内對新能源補貼退坡早有預期,是以補貼進一步退坡不會對新能源車銷量産生較大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車雲網在走訪了多家新能源汽車門店後發現,銷售人員對車型漲價并不擔心。不少銷售經理表示,從過年前門店銷量就比較不錯,即便是漲價過後車型依然賣到脫銷。榮威門店陳經理表示:“現在沒有庫存,就連現在店内的僅有的兩款(Ei 5、i6 Max EV)展車都已經被訂走。”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廣汽埃安門店的顧客齋先生表示,“因為之前就知道了補貼政策要退坡,是以車企漲價也能了解。不過,希望車企能通過增加配置等辦法來給我們消費者一些心理上填補。”

提車難:供應鍊問題更值得關注

在走訪過程中我們發現,多家汽車品牌存在“提車難”的現象,而這并非完全是因為車型熱銷,而是受到排産限制。

廣汽埃安銷售王經理表示:“大概是從2021年6月份之後,汽車行業原材料緊缺問題加劇,自此以後有關部門要求車企按需排産。這和以往主機廠現供貨後銷售的模式完全不同。主要是因為原材料緊缺,為了避免浪費是以要求按排産制執行。”

據了解,廣汽埃安目前的提貨時間在3個月左右。

除了造車“提車難”的問題,材料成本上漲也是造成新能源車價格上漲的關鍵因素,車雲菌認為也是更為值得關注的因素。

據說,在3年多,是材料商追着電池商、電池商追着整車廠推銷,而2021年以來發生了大逆轉轉,變為整車廠追着電池商、電池商追着材料商求供。

同時,我們看到原材料成本的上漲的情況還在延續。

根據上海鋼聯釋出的資料顯示,1月20日,電池級碳酸锂均價為每噸36萬元,比1月16日增長7.14%,月漲幅達36%;電池級氫氧化锂均價達每噸29.5萬元,比1月16日增長0.62%,月漲幅達35%。

從産業鍊環節看,下遊(整車、充電樁)、中遊(電池、電機)、上遊(電極、隔膜、電解液),對應去年三季度同比增速分别為22.1%、34.9%、265.5%。其中,上遊電池正極、電解液廠商受價格因素影響利潤增長迅猛,從氫氧化锂(磷酸鐵锂、三元裡正極制備原材料)、碳酸锂(磷酸鐵锂正極制備原材料)、六氟磷酸锂(電解液原材料)現貨價格也可印證。

截止去年底,上遊材料供應商貝特瑞年内股價累計漲幅達343.17%;德方納米漲幅達294.67%;容百科技漲幅為167.83%。

由此,電池供應鍊成為資本搶奪的香饽饽。

今年以來,億緯锂能宣布耗資約2億元,通過競拍和受讓入手興華锂鹽49%的股權;格林美聯手新洋豐搶占磷酸鐵锂材料“賽道”;奉新時代志存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冊資本10億元,由甯德時代、江西志存锂業有限公司共同投資,主營碳酸锂、锂電正極材料等相關産品;比亞迪方面則表示,以6100萬美元(約合人民币3.87億元)獲得智利8萬噸锂礦産量配額。

“2022年新能源汽車漲價的原因不僅僅是補貼退坡。”成都新能源汽車産業推廣應用促進會秘書長範永軍表示,動力電池等零部件方面,對政策規定退坡20%的新能源商用城市配送物流車的單車成本影響更大。

以平均裝配85度磷酸鐵锂電池的4.2米純電動廂式貨車為例,2021年一度電補貼252元,2022年補貼僅201.6元,一度電少了約50元,85度電就少了4250元,而電池成本單度電又上漲200元,電池包成本上漲1.7萬元。兩項疊加一增一減,企業銷售成本上漲高達21250元。為了抵消這部分成本,車企隻有通過漲價來消化。

小結

無可厚非,政策退坡是新能源汽車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而相比政策因素導緻的車價上漲,車雲菌認為目前行業内的原材料成本更值得關注,目前迫切需要的是新能源原材料供應鍊的穩定。

分析認為,一方面,如果自主品牌整車價格出現較大幅度調整,或降低市場競争力。而原材料短缺與漲價如果導緻動力電池全面漲價,整車企業很可能被迫減産,這将給新能源汽車市場帶來不利影響;另一方面,動力電池原材料緊缺及漲價固然是個現實問題,但相關的擴産項目也要避免盲目擴産,進而避免重蹈前些年的覆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