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韓系車是時候退出中國市場了?多數車型月銷隻有幾百台

曾經風光無限的南韓車,如今幾無存在感,從年銷量百萬級的輝煌,到如今多數車型月銷隻有幾百台,南韓車是時候退出中國市場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韓系車是時候退出中國市場了?多數車型月銷隻有幾百台

1. 月銷隻有幾百台?

曾經有多風光,如今就有多落寞,用這句話形容南韓車,再合适不過了。虎年伊始,各大車企紛紛釋出2021年的成績,而北京現代卻連自己的總銷量,都不敢或者羞于公布。在其釋出的銷量戰報中,有意隐藏了全年銷量等多個關鍵資料,僅重點提及了幾款重要車型的成績。而在剛剛過去的一月份,我們發現在轎車領域,隻有伊蘭特一款車銷量過萬,悅動也隻有兩千多,而其他四款車僅有幾百台,簡直就是全線潰敗。

韓系車是時候退出中國市場了?多數車型月銷隻有幾百台

2. 是時候退出中國市場了?

成立于2002年的北京現代,曾經非常輝煌,2012年在廠商銷量榜上高居第四名,與南北大衆、上海通用是同級别的存在。2013年實作年銷百萬輛的成績,北京現代成為最短時間達到百萬銷量的合資車企,而南北大衆分别用了26年和20年。但是好景不長,2014年北京現代銷量達到巅峰時期的116萬輛,随後好幾年原地踏步,從2017年開始每況愈下,銷量“跌跌不休”。及至2021年,銷量暴跌至僅剩38萬輛左右,已經連續五年下滑。

韓系車是時候退出中國市場了?多數車型月銷隻有幾百台

銷量困境之中,北京現代并沒有坐以待斃,而是發動産品攻勢,企圖通過豐富的産品線,将自己拉出泥潭,可惜功虧一篑。這些陸續上市後的新車,除了伊蘭特還算可以之外,其他的一個能打的都沒有,基本上都沒有受到消費者多大的關注。無奈之下,北京現代不得不出售産能過剩的工廠,将北京第一工廠賣給了造車新勢力理想汽車,還有傳聞稱第二工廠也将挂牌出售。南韓現代這是準備退出中國市場的節奏嗎?

韓系車是時候退出中國市場了?多數車型月銷隻有幾百台

3. 到底怎麼回事呢?

大浪淘沙和優勝劣汰,這是市場不變的規律。北京現在之是以一落千丈,有三個重要原因。首先,不作死就不會死,天作孽猶可活,自作孽不可活。2017年前後,南韓不顧國際輿論的譴責,以及中國和俄羅斯的強烈反對,不惜以美國戰略附庸的低姿态,配合部署了薩德。此舉引發了國人極大的憤慨,由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抵制南韓汽車。是以北京現代的滑落,與薩德事件,有很大的關系。

韓系車是時候退出中國市場了?多數車型月銷隻有幾百台

其次,韓系車高成本效益的優勢,已經蕩然無存,無法再赢得國内消費者的青睐。過去,南韓車在德日美等合資車企看不上,而自主品牌又無法企及的市場領域發力,通過高配低價的“成本效益”政策而大行其道。但是如今存量競争市場的大環境下,德系、日系等合資車企不斷将價格下探,搶占以前看不上的市場。例如大衆的許多車型,售價甚至在10萬元以内,豐田、本田、日産車的價格,也在不斷下探。這樣的情況下,誰還願意買南韓車?

韓系車是時候退出中國市場了?多數車型月銷隻有幾百台

最後,自主品牌的飛速進步,是壓垮韓系車的最後一根稻草。自主車企最近這些年,不斷地品牌向上,産品力越來越強,不僅将“成本效益”的政策做到了極緻,讓韓系車的核心競争力消失殆盡,而且還強勢殺入合資品牌傳統勢力範圍和市場領域,例如比亞迪王朝系列、吉利“中國星”、長安藍鲸系列車型、長城哈弗和坦克等。打鐵還需自身硬,自主品牌的跨越式進步,徹底宣告了南韓車的沒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