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以國資為賭注,中國最大合資車企在油車和電車之間,做了最終選擇

作者:哔哔汽車

油車還是電車,不但困惑消費者,也困惑車企。消費者選擇油車或者電車,還有機會切換;車企笃定路線後,切換的成本極大,甚至會面臨生死存亡的問題。

在油車還是電車的路線選擇上,中國最大的合資品牌,一汽大衆,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油車和電車,各有千秋。

以國資為賭注,中國最大合資車企在油車和電車之間,做了最終選擇

油車傳統,但可靠,缺點是智能化不足

在中國,尤其在一線城市,電車滲透率已經超過50%,但就世界汽車市場而言,傳統油車仍然是主流。

中國的電車普及,不代表世界電車普及。

相對傳統油車而言,電車的使用條件更為苛刻,要求的配套也更為進階。油車經過多年的發展,可靠性比電車更高,使用場景比電車廣闊很多。

在大部分群眾心中,有一個根深蒂固觀念:油車是可靠的代名詞。

無可否認,電車帶動了汽車的智能化,大部分群眾認知裡,電車幾乎等同于智能化,但大夥要清楚認識到:油車和電車,隻是驅動方式的差別,電車上面智能化的功能,同樣可以移植到油車上面。

以國資為賭注,中國最大合資車企在油車和電車之間,做了最終選擇

現在本田跟華為合作的領域,就是要将華為的智能座艙應用到全球車型,而目前本田的全球車型裡,相當部分是油車。

油車雖然傳統,但是可靠。

至于智能化方面,在移植電車的智能化後,這個短闆是可以彌補的。屆時,油車的競争力将不弱與電車。

電車有未來,但可靠性有待提高

電車方興未艾,在中國市場發展迅猛,似乎代表着未來的發展方向。

但電車存在硬傷,且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

比如裡程焦慮、充電時間過長、最為重要的安全問題。

當油車也智能化之後,其與電車的競争,将再次展開。

油車智能化後幾乎沒有短闆,但電車的可靠性卻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達成的。

妄言電車取代油車,為時尚早,實際上,電車也不可能徹底取代油車。

王傳福預言電車将全面取代油車,那是因為現在比亞迪隻生産電車。吉利、奇瑞和長城等,則沒有如此偏激的言論。

一汽大衆,選擇既要又要

作為中國合資品牌一哥,一汽大衆選擇了“油電共進”的戰略路線。

這是極為穩妥的做法,也符合一汽大衆的實際情況。

在2024北京車展上帶來了其在燃油車、電動車兩個領域布局的“全新一代邁騰+ID.7 VIZZION”王炸組合,傳達出一汽-大衆将繼續深化踐行“油電共進”發展戰略,緊抓汽車市場制勝權的意圖。

以國資為賭注,中國最大合資車企在油車和電車之間,做了最終選擇

一汽大衆唯一要解決的問題是,在油電共進的過程中,解決優先級問題,即在資源一定的情況下,優先發展油車還是電車的問題。

目前,一汽大衆的産品布局,以油車為主,電車為輔。

油車車型有14個,新能源車型有6個,産品布局為14:6。

在銷量上,傳統油車銷量碾壓電車銷量。

以國資為賭注,中國最大合資車企在油車和電車之間,做了最終選擇

事實上,現在大部分車企,都選擇了油電共進的中間路線。無論是傳統的國有車企,亦或是長城、吉利、奇瑞等非嫡生國企。

而ALL IN新能源的車企,系以造車新勢力為代表,新勢力是沒有經曆過油車,一步到位生産電車,不存在放棄油車的說法;比亞迪算是比較例外,屬于傳統車企放棄了油車闆塊。

這裡邊需要指出的是,在油車時代,比亞迪一直是透明一般的存在,比亞迪油車是比亞迪不願提及的過去。

了解了比亞迪過往,就會對比亞迪放棄油車以及王傳福語言電車取代油車的偏激言論,就多了幾分裡了解。

以國資為賭注,中國最大合資車企在油車和電車之間,做了最終選擇

至于一汽大衆,在油電共進路線上,補足油車智能化偏弱的短闆,同時快馬加鞭趕追新能源頭部車企,從現昔日榮光,也不是不可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