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才是真年少有為!24歲成為博士生導師,他是中科大最年輕的教授

作者:蝴蝶花雨

在國内的高校非升即走的聘用制度之下,一個博士生想要成為一名副教授都是很困難的,因為學校要的是你的項目或者是研究成果。

這才是真年少有為!24歲成為博士生導師,他是中科大最年輕的教授

前幾天,南京農業大學的海歸博士宋凱,因為沒有通過學校的4年聘期考核,而被降職為講師,他選擇了服藥自殺;

後兩天,華僑大學的一位女教師因為沒有通過學校的考核而被解聘,盡管她懷有9個月的身孕,依然沒有得到學校的眷顧。

這兩件事一出,一時引起了輿論的高度關注。其實,他們被處理,學校其實不存在什麼明顯的錯誤,因為這本身就是對賭——學校是因為期望你能拿下項目或者研究成果,并且是以高聘了你為副教授,而你沒有在任期内完成自己的承諾,就是被解聘也是在情理之中——當然,女教師在懷孕的情況下被解聘,确實有些讓人不舒服,這可是明顯違背《勞動法》的行為啊。

這才是真年少有為!24歲成為博士生導師,他是中科大最年輕的教授

他們被學校作出處理,說白了,就是自己的科研能力不夠強大有着莫大的關系。而科研能力強大的人,就是學校有着怎樣嚴苛的要求,他們都能輕松地拿捏,沒有多少的難度,就譬如說,中國科技大學的陳杲教授,就是其中的一個翹楚。

陳杲教授成為教授,做博士生導師,是在24歲的時候。而到中國科技大學成為教授則是在26歲的時候。

陳杲在國小的時候,就是家長眼中的他人家的孩子。讀一個國小,就跳了兩次級。她九歲就讀了國中,12歲讀高中。而高中也隻讀了兩年,就憑借着自己的聰明和努力,順利地進入中科大少年班學習。

而在進入大學之後,他的學習能力和科研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挖掘。2012年,他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大學學業,随後前往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攻讀博士學位。

這才是真年少有為!24歲成為博士生導師,他是中科大最年輕的教授

讀博期間,他與導師陳秀雄教授合作,成功解決了1977年諾貝爾實體學獎得主史蒂芬·霍金提出的"引力瞬子"問題,這一研究成果引起了國際數學界的廣泛關注。

因為學業成績優秀,他獲得了菲爾茲獎得主唐納森爵士、沃爾夫獎得主沙利文教授等大牌數學家的推薦,前往著名的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在完成了博士後的研究之後,他就被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聘為助理教授,開始指導博士生,成為該校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之一。

2021年,陳杲毅然決然地回到了母校中科大工作,被破格聘請為教授,而那時他才27歲。在中科大做研究期間,陳杲攻克複微分幾何領域世界難題,引起國際數學界的關注。他在《數學新進展》期刊上發表了《J方程和超臨界厄米特-楊振甯-米爾斯方程的變形》論文。

這才是真年少有為!24歲成為博士生導師,他是中科大最年輕的教授

這篇論文對于解決數學界的難題,提供極為有用的參考,引起國際數學界的關注,美國科學院院士勞森等人第一時間引用。是以,陳杲當年獲得達摩院青橙獎。

陳杲27歲就被聘用為教授,一方面是他的優秀使然,另一方面也說明國内的高校開始破除論資排輩的壁壘,給了青年學者施展才華的機會。

90後的青年學者在科研界嶄露頭角,這是國家的幸事。因為他們擁有着全球化的視野,擁有更充足的創新精神,用心培養他們才能讓大陸的科學技術能得到充分地發展和進步。

科技是第一生産力。而任何國家的科技想要發展,就必須要建立起一個年輕化的科研隊伍。大陸航空航天領域的科研人員已經逐漸實作年輕化,這是數十年努力的結果,也希望其他領域,我們年輕的學者英才輩出。

對于宋凱博士和華僑大學的那位女教師而言,他們的遭遇,無疑給那些正在學術道路上奮鬥的學子們敲響了警鐘:在追求科研的道路上,除了擁有紮實的學術基礎和創新能力,更要有堅韌不拔的毅力和面對失敗的勇氣。

這才是真年少有為!24歲成為博士生導師,他是中科大最年輕的教授

然而,陳杲教授的成功則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光輝的榜樣。他的成長軌迹充分展示了優秀人才的培養路徑:從小便展現出過人的天賦,經過系統的學習和培養,逐漸在科研領域嶄露頭角,最終成為國際知名的學者。他的成功不僅得益于個人的努力和才華,更離不開國家對青年人才的重視和培養。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年輕學者正在大陸科研領域嶄露頭角。他們擁有全球化的視野,具備創新精神,是大陸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然而,我們也應該看到,在科研領域,仍然存在一些阻礙年輕學者發展的因素,如論資排輩、資源配置設定不均等問題。

這才是真年少有為!24歲成為博士生導師,他是中科大最年輕的教授

是以,我們需要在制度層面進行更多的改革和創新,為年輕學者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和空間。例如,可以進一步完善科研評價體系,更加注重科研成果的品質和實際貢獻;可以加大對青年科研人才的投入和支援,為他們提供更多的資源和平台;還可以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推動國内外優秀科研人才的交流與合作。

總之,陳杲教授的成功為我們指明了科研發展的方向。我們需要更加重視年輕學者的培養和發展,為他們提供更多的機會和平台,讓他們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和潛力,為大陸科學技術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我們也需要不斷推進科研領域的改革和創新,為科研事業的繁榮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

這才是真年少有為!24歲成為博士生導師,他是中科大最年輕的教授

親愛的讀者,對于陳杲24歲就成為博士生導師,27歲成為中科大教授這件事,你有什麼想要說的呢?歡迎大家留言,讨論。

【我是蝴蝶花雨話教育,專注教育時事和最新教育動态,喜歡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喜歡我的朋友,請關注我:蝴蝶花雨話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