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河南豫劇院新院址落成,河南豫劇大劇院啟用

大象新聞記者 梁新慧/文圖

曆經8年建設、總投資1.2億元,占地面積2.4公頃,建築總面積1.6萬平方米的河南豫劇院新院址暨豫劇大劇院,于2月20日正式落成啟用。它的落成啟用,标志着全國豫劇人有了一個新家,不但是全國戲劇界的一件大事,河南戲曲界的一件盛事,更是豫劇的一次再出發。

河南豫劇院新院址落成,河南豫劇大劇院啟用

河南豫劇院新院址暨豫劇大劇院位于鄭東新區蘆醫廟大街秀美路東北角,總投資1.2億元,總占地面積2.4406公頃,建築總面積16681平方米,包括業務綜合樓、大劇院、小劇場、貴賓廳、研學體驗廳、豫劇博物館、排練廳、演職員餐廳、地下停車場等,是一座集日常排練、創作演出、藝術展覽、交流展示等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文化場所和豫劇特色研學基地。

河南豫劇院新院址落成,河南豫劇大劇院啟用

落成典禮上,河南豫劇院院長李樹建說,河南豫劇院新院址暨豫劇大劇院在各級上司、社會各界的支援幫助下,經過8年建設勝利告竣,這河南文藝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文藝工作座談會講話精神的具體舉措,是全國戲劇界的一個重要事件,是河南戲曲界的一大盛事,更是豫劇的一次再出發,從此,全國豫劇人有了一個新家。

河南豫劇院新院址落成,河南豫劇大劇院啟用

“新時代下,河南豫劇院将以豫劇大劇院落成啟用為契機,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錨定’兩個確定’, 實施’十大戰略’,發揮豫劇’領頭羊’作用,創作更多讴歌黨、讴歌祖國、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高品質文藝作品,斬獲更多的國家級藝術大獎,并努力把豫劇大劇院打造成為豫劇網紅打卡地、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用實際行動回饋各級上司、社會各界對豫劇的支援和厚愛。”李樹建說。

河南豫劇院新院址落成,河南豫劇大劇院啟用

中國戲劇家協會秘書長崔偉說,河南豫劇院新院址暨豫劇大劇院的規模、功能在全國少見,有了新院址藝術家就有了家,有了創作的平台,有了劇場觀衆就有了看戲的歸宿,藝術家就有了展示的舞台。戲劇事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像河南這樣,豫劇藝術家有如此尊嚴,有這樣先進的創作和展示條件,豫劇文化有如此靓麗的平台,這是文化事業欣逢盛世的展現。

“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國戲曲學院的回信中說,發展傳承戲劇事業,關鍵在人。我們在河南豫劇院新院址暨豫劇大劇院落成這兩件事上,看到了關鍵在人的真理性。關鍵在人,不僅僅在于一代代優秀表演藝術家赓續薪火,更重要的是要有李樹建老師這樣的藝術家為戲劇開拓,曆經八年艱辛打造河南豫劇院輝煌的未來。”崔偉表示,河南豫劇院有着輝煌的曆史、成就了一批知名藝術家,如今有了這樣的新院址和舞台,河南豫劇有了屬于自己的家,河南豫劇事業前程可期,河南豫劇發展一定會取得更大輝煌。

河南豫劇院新院址落成,河南豫劇大劇院啟用

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黨組書記姜繼鼎說,河南豫劇院新院址暨豫劇大劇院落成是全省文藝界的一件大事、一件喜事,可以說圓了河南豫劇家的一個夢,為河南戲曲藝術發展傳承提供了新的平台。豫劇院建成曆經八年來之不易,一定要倍感珍惜、笃定前行。推動豫劇振興發展,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重要論述,落實省委、省政府文旅文創融合戰略,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希望河南豫劇院以此為契機,以銘德引領風尚,以精品奉獻人民,不斷推動藝術發展邁上新台階。

河南豫劇院新院址暨豫劇大劇院的落成啟用,引起了全國文藝界的高度關注。中國藝術研究院、國家平劇院、中國戲曲學院、中央芭蕾舞團、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上海平劇院、四川川劇院、中國藝術報社以及全國豫劇院團共40多家機關發來了賀信。全國文藝名家尚長榮、馮鞏、濮存昕、于魁智、孟廣祿、沈鐵梅、林永健、萬山紅、李玲玉、劉勁、盧奇、姜昆、郭達、張國立、閻維文、郁鈞劍、呂繼紅等50多位藝術名家發來了祝賀視訊。就連年過百歲的老藝術家馬金鳳、著名表演藝術家高潔也發來了祝賀視訊。張海、宋華平、張繼、毛國典、陳國桢、馬國強、楊傑、吳行、劉傑等30餘位著名書畫家贈送了精美的書畫作品。

河南豫劇院新院址落成,河南豫劇大劇院啟用

據了解,河南是豫劇藝術的娘家,河南豫劇院是全國豫劇表演院團的“領頭羊”。誕生了人民藝家常香玉、陳素珍、楊蘭軍、馬金鳳等聞名全國的老一輩豫劇家,豫劇《花木蘭》《朝陽溝》《穆桂英挂帥》等經典劇目至今還在全國傳唱,影響和教育了幾代人。

新世紀以來,河南豫劇藝術精品疊出,碩果累累,《香魂女》《程嬰救孤》《常香玉》《焦裕祿》《重渡溝》等先後榮獲第六屆、第七屆、第八屆、第十一屆、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文華大獎,多位演員榮獲中國戲劇“文華獎”、“梅花獎”,湧現出李樹建、汪荃珍、賈文龍、李金枝等一批豫劇名家,創造了享譽全國的“河南戲劇現象”,為建設中原文化高地,為建設文化強省,為河南實作中國藝術節大獎“七連冠”、文華大獎“六連冠”作出了卓越貢獻,而《程嬰救孤》等劇目多次代表中國到歐美等國家交流演出,讓豫劇成為民族藝術走向世界的中華名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