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代俊傑的一首七律,情感真摯,娓娓道來,不愧為傳世的佳作

人世間充滿了很多未知的因素,有時自以為非常努力,卻一直難以有所進步;有時随心所欲,卻得到了人們的贊揚。其實個人的觀點不可能與大衆的思想完全一緻,是以不必亦步亦趨,但也不可與世隔絕。

明代有一位詩人學問淵博、文章一流,但其主張卻與另一位才子大相徑庭,于是他們之間時有争論。他做學問雖然嚴謹和獨立,但是他為人處世卻很值得後世贊賞。下面分享明代俊傑的一首七律,情感真摯,娓娓道來,不愧為傳世的佳作。

明代俊傑的一首七律,情感真摯,娓娓道來,不愧為傳世的佳作

得獻吉江西書

明代:何景明

近得浔陽江上書,遙思李白更愁予。

天邊魑魅窺人過,日暮鼋鼍傍客居。

鼓柁襄江應未得,買田陽羨定何如?

他年淮水能相訪,桐柏山中共結廬。

何景明從小就非常聰慧,19歲進士及第。由于在文學上的突出成就,他與李夢陽(字獻吉)都被後世稱為明代前七子之一。李夢陽由于在江西仕途受挫,心情郁悶,詩人得知他的遭遇之後,便賦詩寄贈,表達了自己的關切之情。

明代俊傑的一首七律,情感真摯,娓娓道來,不愧為傳世的佳作

開篇點明題旨,詩人聽說對方在浔陽頗感失意,便激起腦海中的很多往事,也為朋友的處境感到擔憂。作者以李白代指李夢陽,因為詩仙也曾有被發配到夜郎的經曆,可謂用典确切。

何景明與李夢陽雖然都是明代數一數二的俊傑,但是他們的文學主張卻不盡相同。李夢陽主張文宗秦漢,詩學盛唐,對革新當時文壇風氣起到了積極作用。而何景明則力主領會神情、不仿形迹,而不是一味地效仿先賢,于是二人之間便産生了隔閡。

明代俊傑的一首七律,情感真摯,娓娓道來,不愧為傳世的佳作

不過君子和而不同,李夢陽遭難,詩人并未在一邊幸災樂禍,反而極其關心地寫信問候對方,可見其襟懷磊落,也表現出儒家弟子仁義智信等高尚品格。

接下來作者就進一步表達了自己的感慨,“天邊魑魅窺人過”,出句化用杜甫寫給李白的詩句,抨擊朝堂裡的蠅營狗苟之徒。作者痛斥他們整天無所事事,卻專門窺探别人的過失,恨不得立刻置人于死地。

“日暮鼋鼍傍客居”,對句也顯得信手拈來,鼋鼍(yuán tuó)是古代傳說的巨鼈和鳄魚,作者以其比喻身邊心懷叵測的小人,他們仿佛影子一樣纏着人們,根本就擺脫不掉,卻在不經意時被其陷害。

明代俊傑的一首七律,情感真摯,娓娓道來,不愧為傳世的佳作

詩人非常同情李夢陽的不幸境遇,他放心不下,除了急切地詢問對方的境況,他還奉勸李夢陽,既然歸鄉不易,何不買田他鄉。

襄江,即襄河,指漢水在湖北襄陽一帶的稱呼。李夢陽的祖籍在甘肅,歸隐故園需要經過湖北。陽羨,即江蘇宜興,這裡引用蘇轼的故事,蘇轼被貶多次,但每到一處都會積極準備置地建屋,希望可以久留。

明代俊傑的一首七律,情感真摯,娓娓道來,不愧為傳世的佳作

作者由買田而逗起尾聯,盼望對方淮水相訪,偕隐桐柏山的願望。詩人家在河南信陽,李夢陽家在開封,彼此相距不遠,而且都離淮河、以及桐柏山不遠。

是以作者希望如果有可能,他們可以不計前嫌,一起泛舟湖面、相攜隐居,不再忍受無端的痛苦,更可忘記那些悲愁。李夢陽幾經沉浮,後來終于不願為大明王朝效勞,他退隐林泉、終不複仕,潛心創作、名馳四海。

明代俊傑的一首七律,情感真摯,娓娓道來,不愧為傳世的佳作

何景明的這首七律情感真摯,作者娓娓道來,表達了對朋友的關心,也彰顯出詩人不願随波逐流的态度,不愧為明代的佳作。

作者學識淵博、精通古籍,在文中化用了杜甫和蘇轼的詩句,既不顯雕琢,又令人感覺不蔓不枝、一氣呵成。李夢陽在困境中得到詩人的關懷,可謂三生有幸。最後他辭官歸隐,也多少得益于對方的勸說,進而可以安享晚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