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元和四年,也就是公元809年,成德節度使王士真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按照慣例,他的兒子王承宗應當接任節度使的職位,朝廷一般也

作者:貓叔說曆史

元和四年,也就是公元809年,成德節度使王士真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按照慣例,他的兒子王承宗應當接任節度使的職位,朝廷一般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可是,皇帝李純卻一改前兩任皇帝的遷就風格,他不想再慣着這些節度使,決心要改變朝廷威望衰微的局面。

當王承宗要求接替父親,出任成德節度使的奏章抵達長安時,李純沒有理睬,把它壓了下來。這下子,王承宗如同坐蠟,不知道朝廷到底要幹什麼。

按照李純的設想,朝廷必須抓住這個機會,空降一個聽話的節度使過去,一舉收複河北,讓政令再次暢通無阻。不過,想歸想,談何容易呢?

朝廷重臣們對此事的意見也不統一,七嘴八舌,吵得李純心煩意亂。

李绛的話應該最老成謀國,他說道:“河北藩鎮不服從朝廷指揮,人神共憤,可貿然拒絕王承宗繼承節度使的請求,恐怕也是做不到的。王家父子在成德一帶經營長達四十餘年,當地人早已習以為常,如果朝廷拒絕王承宗,恐怕他也不會奉诏。而且,範陽、魏博、淄青、易定幾個地方的節度使也在觀望,一旦朝廷向成德委派節度使,這四個地方必然也會惶恐不安,如今國庫空虛,朝廷無力同時應付多場戰事,必須謹慎處置!”

李绛的話,句句都是出自肺腑的忠言,可是,嘗到平定西川甜頭的李純,早已聽不進去這些話了,他想恢複祖宗的榮耀,一刻都不想等。

但凡上司有想法,下面就一定有人逢迎,這是鐵打的定律。比如吐突承璀,早就把皇帝李純的心思看透了,于是就拼命鼓吹出兵,說白了,他就是想在皇帝面前露露臉,順便還能撈一把好處罷了。

正當朝廷猶豫不決之時,總部設在蔡州的彰義戰區也出現了情況,一向把朝廷指令當成廢紙的節度使吳少誠生病了,而且還挺嚴重,大有一命嗚呼的趨勢。或許,對于朝廷來說,這是一個天賜良機。

李绛焦心不已,趕緊上疏,請求皇帝能夠通盤考慮,建議先把成德的事情放一放,集中精力解決淮西(也就是彰義轄區)的問題,千萬不能兩線作戰。

可是,想讓李純聽進去點意見,明顯沒那麼容易,他的目光始終鎖定在成德上,沒有絲毫松動的意思。

眼看朝廷對自己的态度搖擺不定,成德的王承宗如坐針氈,他知道,朝廷對他動刀隻是時間問題了,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于是,王承宗率兵把已經割讓給朝廷的德州和棣州再次占領,這下子,徹底與朝廷撕破了臉皮。

消息傳到長安,李純勃然大怒,這王承宗如此目無朝廷,連表面功夫都已經懶得做了,如果就這麼饒了他,皇帝的老臉往哪裡擱?

十月十一日,皇帝李純下诏,剝奪成德王承宗所有的爵位,任命左神策中尉吐突承璀為左右神策軍、河中、河陽、浙西、宣歙等道行營兵馬使,正式出兵征讨王承宗。

指令一出,滿朝嘩然,不為别的,是因為吐突承璀不是個完整的男人,而是個宦官。讓一個閹人領軍出征,難道朝廷無人可用了嗎?翰林學士白居易首先站出來反對,于是附和者一群接一群,這讓皇帝李純頗為尴尬,他隻是想重用一個宦官,怎麼一下子就成了衆矢之的呢?

大概大家都被宦官監軍、領軍這種事給傷害怕了,多少次慘敗,都是由宦官引起,皇帝為什麼就不能長點記性呢?

不過,面對大家的“聲讨”,李純并沒有做出實質性的改變,隻是把吐突承璀的官名改成了“宣慰使”,換湯不換藥,吐突承璀仍然是指揮官。此時,大家才如夢方醒,原來皇帝跟他的先輩沒有什麼差別,還是更信任宦官。

十月二十七日,吐突承璀率領大軍離開長安,兵峰直指成德。一場準備相當倉促的平叛戰争,就這樣拉開了序幕,結局如何呢?咱們日後分解。

#2021生機大會##我要上微頭條#

元和四年,也就是公元809年,成德節度使王士真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按照慣例,他的兒子王承宗應當接任節度使的職位,朝廷一般也
元和四年,也就是公元809年,成德節度使王士真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按照慣例,他的兒子王承宗應當接任節度使的職位,朝廷一般也
元和四年,也就是公元809年,成德節度使王士真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按照慣例,他的兒子王承宗應當接任節度使的職位,朝廷一般也
元和四年,也就是公元809年,成德節度使王士真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按照慣例,他的兒子王承宗應當接任節度使的職位,朝廷一般也
元和四年,也就是公元809年,成德節度使王士真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按照慣例,他的兒子王承宗應當接任節度使的職位,朝廷一般也
元和四年,也就是公元809年,成德節度使王士真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按照慣例,他的兒子王承宗應當接任節度使的職位,朝廷一般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