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聽梁曉聲《覺醒》有感:能劃破黑夜,完成救贖

這篇文章,很早的時候就想寫了,但一直遲遲沒有下筆,原因是我想從“人”的角度寫一下我自己的看法,但敲擊鍵盤的那一刻,我深覺自己的知道的太少了,與其說沒有下筆,倒不如說是不敢。

直到今年春節,我追了一遍根據梁曉聲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人世間》,方才有些醍醐灌頂的頓悟。

這才開始真正的認識梁曉聲,認識他筆下那個特殊時代的年輕人,感受他們的困惑,以及困惑中的思索,繼而思索後能深刻感受到他們那種青春無悔的悲壯英雄主義。

聽梁曉聲《覺醒》有感:能劃破黑夜,完成救贖

“即使再渺小的生命,也可以通過自我覺醒之光,劃破時代的黑夜,讓短暫的生命迸發明亮的光輝。”

這句話是《覺醒》收聽入口:熱門推薦裡邊的序言。

聽梁曉聲《覺醒》有感:能劃破黑夜,完成救贖

第一次看到《覺醒》收聽入口:熱門推薦書名時,就在心裡問了句:什麼是覺醒?為什麼要覺醒?覺醒的意義是什麼?

抱着這樣的疑問,開始品聽梁曉聲這部新作。

書中講述的是一個定居美國多年的某大學教授陶姮,因為醫生告知她身患惡疾,将不久于人世。

因為時日無多,是以身為主人公的陶姮決定與美國丈夫沃克回到中國,贖罪之前所犯的過錯,忏悔望得以心靈上的救贖,可以走得“了無牽挂”。

而正是主人公陶姮的贖罪,牽出了一段湮沒于歲月深處的童年往事。

聽梁曉聲《覺醒》有感:能劃破黑夜,完成救贖

陶姮的年少時期,正好與中國特殊的時期遇上,是以在這樣一個動蕩的時期,細微渺小的過錯也會成為讓一個人跌入深淵的推手。

當時14歲的陶姮,就因犯下了一個無心之錯,釀成了陶老師的悲劇、和後來自己的苦果,年少時的陶姮一直記得媽媽說過“做了壞事,會遭天譴”。

自此,“天譴”二字,就像是符咒,一直伴随着隻有14歲的陶姮到她成年、出國、結婚。

聽梁曉聲《覺醒》有感:能劃破黑夜,完成救贖

對于陶老師的愧疚和不安,讓陶姮今後一直活在“自責”和“苦果”裡。

于是才有了她和丈夫沃克來中國尋找那位陶老師諒解的坎坷故事。

最終主人公陶姮通過"關系網"見到了陶老師,當她向陶老師提及對往事的忏悔時,陶老師卻用“僞記憶”來勸慰陶姮放寬心。

不管陶老師是否真的是“僞記憶”還是假的“僞記憶”,梁曉聲能給《覺醒》收聽入口:熱門推薦設定一個這樣的結果,還是特别令人滿意的。

聽梁曉聲《覺醒》有感:能劃破黑夜,完成救贖

由于内容篇幅較長,在這不便過多展開,喜歡的可以點選底部閱讀原文收聽由李野默老師演播的有聲版收聽入口:熱門推薦《覺醒》。

覺醒,既是醒悟。陶姮當面向陶老師忏悔,完成自我救贖,這是自我醒悟;往事随風飄散。

陶老師的晚年在精神病院裡還算安詳,這是曆史的醒悟。

聽梁曉聲《覺醒》有感:能劃破黑夜,完成救贖

寫到這裡,這本書讓我深刻的感受到覺醒不是終點,是起點!

即使再渺小的生命,也可以通過自我犧牲和覺醒的意志之光,劃破時代的黑夜,讓短暫的生命迸發明亮的光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