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展覽,走進一群“志于道遊于藝”的古人

近日,正在南山博物館舉辦的“志于道遊于藝——中國古代士大夫的理想、生活和審美”展覽,依托中國國家博物館豐富的藏品資源,展出文化盛宴。展期至4月10日。

在漫漫曆史長河中,中華民族湧現出孔子、蔡邕、“竹林七賢”、陶淵明、蘇轼、黃庭堅、林則徐等一大批傑出的士大夫,他們留下的文化遺産,不僅為中華民族提供了豐厚滋養,為中華文明增添了斑斓色彩,而且為世界文明貢獻了華彩篇章。

一個展覽,走進一群“志于道遊于藝”的古人

展覽現場

此次展覽選取150件(套)珍貴館藏文物,分為胸懷天下、逍遙塵世和風雅藝趣三個部分,通過中國古代青銅器、金銀器、瓷器、玉器、石刻、家具、書畫、書籍等文物,以“士大夫”為中心,表現在儒家傳統文化影響下,他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最高人生理想,以及注重個人修養、陶冶性情所反映出的精神追求和藝術審美。這些雅緻的情趣不僅是他們生活方式、審美态度和哲學思想的演繹,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其中,明萬曆四十年鄉試卷和二品文官補服等來自中國國家博物館的藏品分别從考試機制和服飾兩大方面呈現了如何入仕,以及入仕後在服飾上的變化。

一個展覽,走進一群“志于道遊于藝”的古人

隐逸,是中國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文化與精神傳統。遠離塵嚣,徜徉于山水之間,或躬耕南畝、詩意栖居,或枕石漱流、傍泉依鶴。從清光緒五年任薰創作的《高士觀鶴圖》扇面中即可窺見一斑。

一個展覽,走進一群“志于道遊于藝”的古人

在中國的文化傳統中,自然與人息息相關。敬畏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并最終達到“天人合一”之境,是中國傳統的自然觀念。所謂“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明山秀水不僅僅是美麗的自然景緻,更是文人士大夫的精神家園。紅花綠葉有意,禽鳥草蟲含情。觀賞之餘,令人市井之心稍去,田園之意漸萌。

一個展覽,走進一群“志于道遊于藝”的古人

明代陳洪绶創作《荷花湖石圖》軸、清代道光年間林則徐手書的行書《遊華山詩》卷等作品均在展覽中展出,可以說中國古代文人士大夫以吟詩作賦和揮筆潑墨的方式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感悟,花鳥魚蟲也被賦予了審美意義和思想情感,成為“托物寓性”的理想對象。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李巧蓉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李巧蓉

視訊/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李巧蓉

部分圖檔來源:主辦方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 戴雨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