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美鄉愁話建水】雷思嘉:“着漢服鑒紫陶” 身體力行融合曆史瑰寶

夕陽餘晖下,一座古橋橫卧在金黃之田野,一位身穿漢服的小姐姐布茶席于橋道,映着天幕的雲氣斑斓,入茶、沖泡、出湯、品飲,與山光湖色融為古雅的風景。

【最美鄉愁話建水】雷思嘉:“着漢服鑒紫陶” 身體力行融合曆史瑰寶

身體力行融合曆史瑰寶

這位小姐姐常常身穿漢服,做陶玩泥,穿梭于臨安古城,或在天緣橋泡茶、小憩,或至雙龍橋賞雲、刻陶,是為當地一景。

多方打聽,小姐姐姓雷名思嘉,是建水紫陶的文化推介和手藝簇擁者,追求留白的心境與東方美學的生活方式,常年遊走于大陸各大陶瓷場區和窯口,力求将中國傳統文化之美與生活相融合。她成立的減堂工作室緻力于陶瓷器物的設計與創作。

【最美鄉愁話建水】雷思嘉:“着漢服鑒紫陶” 身體力行融合曆史瑰寶

雷思嘉說,她很喜歡将《千裡江山圖》演活了的舞蹈詩劇《隻此青綠》,于是效仿,這才有了此番“身着漢服品鑒紫陶”的融合踐行。

【最美鄉愁話建水】雷思嘉:“着漢服鑒紫陶” 身體力行融合曆史瑰寶

在雷思嘉看來,建水紫陶從創生之日起便極為重視文化的内在表達,傳統書畫、金石篆刻等裝飾方法表現了中國古代文人的審美趣味和人生追求。樸雅莊重的傳統造型,古意盎然的書畫裝飾,正是其藝術魅力之所在。早期陶工雖為制匠,卻審美甚高,廣識建水諸地文人士子,引以文人書法字畫飾于陶坯,又獨創刊刻填泥技藝,将字畫永久封印于器物之上。器物雖供日常所用,用之閑餘亦可觀賞雅玩。

“心中若能容溝壑,下筆方能彙山河。書畫如此,舞蹈如此,做陶亦是如此。我希望能有一種美的形式去傳遞建水紫陶的美,别人在賞心悅目之時,認知它、喜歡它。”雷思嘉說道:“我推介建水紫陶,卻發現很多人并不認識建水紫陶,在不停地去跟别人講清楚什麼是建水紫陶的過程中,我思索着,除了身體力行地去推介建水紫陶,我還能做些什麼?”

【最美鄉愁話建水】雷思嘉:“着漢服鑒紫陶” 身體力行融合曆史瑰寶

“我交出的答卷,是‘着漢服推介建水紫陶’的跨界融合。漢服不僅是一種美麗,還有泱泱華夏5000年來的文化沉澱。陶瓷和服飾作為傳統文化‘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二者必然蘊含着相通的文化理念。用更直覺的方式,以美的形式将中國傳統之美展示給世人,是文化自覺到文化自信的轉化和必然選擇。”

【最美鄉愁話建水】雷思嘉:“着漢服鑒紫陶” 身體力行融合曆史瑰寶

建水紫陶因泥質細膩,故采用獨特的無釉磨光的工藝。經打磨抛光後,書畫的裝飾線條會呈現出好似經千年鏽蝕風化而斑駁陸離的肌理,表現出了古樸蒼勁的金石韻味,和中國山水畫的明暗濃淡之婉約相映成趣。

【最美鄉愁話建水】雷思嘉:“着漢服鑒紫陶” 身體力行融合曆史瑰寶

“在大陸倡導‘建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加強文化遺産保護,振興傳統工藝’的背景下,傳統手工藝迎來了發展的大好時機。建水紫陶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産受到極大的保護,相信将建水紫陶憑借着它獨特的工藝和文氣内涵,迎來更加蓬勃發展的春天。”雷思嘉意猶未盡。

雲報全媒體記者 馬喆 吳沛钊 殷潔 饒勇 劉宇丹 黃翹楚 趙麗槐 劉暢 攝影報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