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真正厲害的人,都懂得“見外”

楊绛先生曾說:

“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反過來講,很多時候,别人的事情也與我們沒有太大的關系,甚至更是不願被幹涉、被參與。

隻是,我們并未發覺:那些不被允許的“為你好”和不被接受的“開玩笑”,都會變成“不讨好”和“不禮貌”。

若想彼此陪伴的這一程更長久,就要在相處中懂得“見外”,擺正自己的位置,說話有所顧忌,做事有所考慮。

真正厲害的人,都懂得“見外”

朋友小鵬,原定好的婚期因為鄰居張阿姨的一句話,推遲了。

小鵬的母親和張阿姨,從20多年前的平房時就是鄰居,兩家人的關系很要好,經常一起吃飯聊天。

前幾天,知道他們家最近在忙着小鵬的婚事,張阿姨也跟着張羅起來。

母親難抵熱情,就帶着她到新房去參觀。

可從一進園區,張阿姨就開始“發表意見”:“這裡位置有些偏,綠化也不夠;你這樓層不行啊,采光也不好;哎呀,聽說物業也不負責……”

到家,沒等吃完晚飯,還特地跑來勸小鵬重新換個房子結婚。

其實,新房是小鵬和女朋友,考慮到上班的距離和現有的經濟條件,思考了很久一起選的。

原本想着馬上裝修,下半年就可以舉辦婚禮,這樣一來,不換覺得别扭,換吧,至少還要一年的時間。

讓小鵬沮喪又為難。

真正厲害的人,都懂得“見外”

《增廣賢文》中有這樣一句話:

話到嘴邊留半句,事到臨頭讓三分;飽經世故少開口,看破人情但點頭。

再好的關系,講話時也不能忘記分寸。

這種不考慮别人的處境和心情,隻是站在自己角度的“指手畫腳”,非但不能拉進彼此的關系,反而會将對方越推越遠。

對别人來說,也不是真正的善意,而是想要逃開的負擔。

李宗盛曾說:“這世界是如此喧嘩,讓沉默的人顯得有點傻。”

很多時候,不管多麼親近的關系,任誰也不能完全走進對方的心裡,更不能時刻知曉對方的想法。

就算擁有很多經曆,也要明白有些話不該說,有些問題不能提。

希望,我們的身上都能留存些許“傻氣”,懂得“見外”,适時沉默,不多管閑事,不好為人師。

真正厲害的人,都懂得“見外”

上周,一向溫柔沉靜的婷婷,和同僚皓哥翻臉了,因為一份早餐。

皓哥是辦公室裡出了名的“小耗子”,因為,不管誰的桌子上有吃的,他都能第一個發現。

然後,不管不問,拿起來就走,招呼都不打一下。

早上,婷婷本就有事沒來得及吃飯,順路買了一份早餐拿到公司。

可待她洗手回來,卻發現好好放在電腦邊的三明治不見了。

她習慣性地看向皓哥,隻見他眯着眼得意地笑着。

婷婷終于忍不住,走過去:“我胃痛了3天,剛買好的早餐,你拿走至少要打個招呼吧?”

“不就吃你點東西嘛,至于這樣?”皓哥非但沒有覺得不妥,反倒怪起别人小氣。

令人憤怒,也很無奈。

其實,婷婷并非在乎一份三明治的去留,更多的是對這種“不把自己當外人”的不爽,以及對這種不分場合和時間的“侵犯”的反感。

真正厲害的人,都懂得“見外”

《自我邊界》中說:

經過雙方同意的跨界行為會讓兩個人變得親密無間,而未經雙方同意的跨界,會讓我們産生不快。

可現實中卻總有人,從不認為這些“玩笑”是添麻煩,是跨越了界限,反而把它了解為彼此親近的證明。

從未看到,對方為了經營這段關系,付出了多少辛苦。

有時候,對方不拒絕,是在刻意保留體面;對方沒有回怼,是對這份感情還心存感激。

邊界存在的意義,不是要把關系中的兩個人分開,而是提醒我們,保持适當的距離,彼此間才能留有空隙,去消化情緒和安放焦慮。

長久的關系,都要懂得“見外”,不對别人的底線視而不見,按奈住自己的“熱情”,不主動冒犯,不惹人反感。

真正厲害的人,都懂得“見外”

《愛,需要學習》一書中講過這樣一對夫妻:

妻子學了多年的心理咨詢,業餘愛好就是分析丈夫的心理:

“你就是這樣想的,隻是你沒有意識到。”

“你其實心裡不願意,隻是嘴上不說。”

“你的性格就是怎麼怎麼形成的。”

……

總是把丈夫作為自己分析的案例,無時無刻不在探尋他的想法。

丈夫對此曾表達過憤怒:

“在她面前我很不舒服,就像有什麼秘密要被揭穿一樣,總有一種不安全感。”

的确,這種把職業帶入生活的做法,就像擺錯了自己的位置,本是妻子的角色,卻一直把丈夫置于“被窺視”之中。

這種強勢的親近,就像是一種控制,讓人感覺到空間被擠壓,一切都要公開在衆目之下,不被尊重也很不自在。

真正厲害的人,都懂得“見外”

梁文道曾在《圓桌派》中講過這樣一段話:

“最理想的人際關系,幾乎就像是人跟貓的關系。

它跟你作伴,但不幹擾你,你又要尊重它的空間和獨立性,不要過分騷擾它,大家的界限還是存在的。”

生活中,不論是夫妻,還是親人朋友,正是因為熟悉,才更要清楚什麼話可以問,什麼事可以選;更要明白找準自己的位置,拿捏好分寸,不多加幹涉,不增添負擔。

不在“自作多情”裡赢得存在感,也不從“自以為是”中尋求成就感。

不去打破平衡,才會相處不累。

真正厲害的人,都懂得“見外”,親密而不失禮,相近而不相擾。

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但不忘尊重對方的個性,能夠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

在得當的位置上,給予彼此最舒适的空間,不強人所難,也不放任不管。

西澤保彥曾說:“所謂正常的人際關系,就是要和别人交往時保持一定距離。”

而這種距離就像是一種約定:我們親密熟悉,但不會模糊彼此的邊界,給予但不控制,相依卻也獨立。

餘生,希望我們都可以在相處中保持清醒,熱情恰到好處,親近留有餘地,疏落有尺,深淺有度。

共勉。

作者| 劉小暢,熱愛文字和生活。

主播| 賞新晴,視訊号:賞新晴讀書,公衆号:聽晴聲。

圖檔| 視覺中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