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西岸傳媒港,打造一席流動的數字化盛宴

在上海徐彙濱江地區,也有一條長約11.4公裡,面積約9.4平方公裡的岸線,名為“西岸”。作為“西岸文化走廊”品牌工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西岸傳媒港”在2014年開工,并于2021年基本完成建設。

如同塞納左岸的成功一樣,“左岸”不僅僅是地域上的差別,更是一種文化象征。上海西岸要成為與巴黎左岸、倫敦南岸比肩的國際濱水文化魅力區,要形成自己獨特的文化标簽,就需要在此畫出新的篇章。是以西岸傳媒港選擇用數字化勾勒出智慧園區的絕美“畫卷”。

1

“數智賦能、暢享濱江”理念下的智慧園區

西岸傳媒港,是一個典型又非典型的園區。

西岸傳媒港位于徐彙濱江的核心地帶,是徐彙濱江開發建設的重要先導項目,總投資312億元,總用地面積30公頃。作為一家面向未來傳媒産業叢集發展目标的園區,相應的也會帶來更高的管理難度。

在戰略規劃層面,西岸傳媒港明确要秉持“數智賦能、暢享濱江”的理念,凸顯全球城市卓越水岸特質,打造數字化轉型示範帶。同時,強化數字技術策源,推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打造更具國際競争力的人工智能産業叢集,推進生命健康、藝術傳媒、科技金融深度數字化轉型。

有了數字化轉型的總體綱領,未來重點的工作就落在場景面,作為一個建立園區,和未來濱江傳媒産業的中心,西岸傳媒港的很多場景都存在數字化的訴求,需要通過數字化技術與場景化需求相結合。

首當其沖,一個智慧的園區,要做到讓資料在園區中無縫流動,讓智慧遍布園區的每一處角落。這就需要大資料的全面聯通,并通過資料歸集和分析掌握整個園區的每一縷“神經”。

第二,所有的園區都有一個通病,就是高峰期的出入園的吞吐量,尤其在疫情的影響下,車輛出入和停車的管理問題亟需解決。

第三,有别于傳統房東式的園區管理,智慧園區要做好對入駐企業的數字化賦能,就需要從平台層更多的思考數字化服務能力的建設。

最後,作為一個典型的建立園區,西岸傳媒港要基于未來的場景,考慮到未來五年甚至十年後的發展,并為之留足成長的空間。

2

每個智慧場景,逐一突破

面對這些場景化的挑戰,西岸傳媒港選擇了與華為攜手,通過智慧園區的建設,支撐當下和未來的場景數字化需求。

首先,每一個智慧園區需要一個“大腦”,彙集和處理所有的資料來指導決策,并實作所有裝置的聯接,輔以人工智能技術,讓多數關鍵場景實作自動化,減輕人力運維負擔。同時支撐園區智慧應用,為園區使用者創造優質的服務體驗。

是以智慧的大腦是全場景智慧的基礎,而好的大腦必須要有嚴謹的數字孿生做支撐。西岸傳媒港則基于數字孿生全要素平台,通過融合GIS、BIM等多源異構資料,生成建構的西岸傳媒港的數字孿生底座人工智能營運中心(AIOC)。

在未來,随着園區的不斷營運、資料積累,AIOC将逐漸更新為園區數字孿生大腦,對任何的異常,都能及時預警,提供分析資料與處理建議,進一步提升園區智慧化管理水準。同時,基于數字孿生全要素基礎,可以快速關聯各種系統,帶給使用者更完善的體驗提升。

其次,數字生活無小事。就以停車管理為例,如果不能高效管理停車,勢必會影響園區内的企業運轉效率。

西岸傳媒港,這片綜合商業空間總建築面積約100萬平方米,其中占比46%的地下空間将建成一個共三層的大型停車場,共可容納5400個車位,正是“數字化賦能便捷停車”的典型應用場景。該場景也有很多創新的技術,如iBeacon的低耗能藍牙技術,解決了底下GPS信号丢失問題,做到高精度的室内外混合導航;再比如園區的停車吞吐量與後邊的道路擁堵有着緊密的聯系,如果處理不好園區停車問題,就會造成擁堵,以此為城市治理造成負擔,那麼西岸傳媒港采取了“深掏灘”的超級停車蓄水池,以AI算法來判斷停車需求,進而實作對城市治理過程中停車問題與道路兩側平衡的有效調節。

第三,一個園區提供大量的數字化服務,勢必會帶來極高的能耗,這似乎與國家降碳的目标有所背離,是以智慧園區不僅要做低碳園區,甚至是零碳園區。

而這也是西岸傳媒港的價值之一。園區的能源系統規劃建設貫徹“可視化、可控制、可優化”的方針,大力推行人工智能賦能節能減排和使用者體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并在基于AI算法的建築能效管理場景、基于需求側響應的虛拟電廠場景和基于智能自動駕駛的EV充電機器人充電場景都發揮了降碳、節能和智能化的作用。

例如,在“樓宇大腦”的建築能耗管理場景,西岸傳媒港的能效管理不僅僅是對裝置資料進行實時監測,還采用了空調節能AI專家輔助決策,AI節能算法的試點,預計将在夏季供冷時段可降低約20%的空調系統動力裝置(風機)能耗和約15%左右的空調負荷能量;再比如,虛拟電廠的設計,可以把電網中許多分散的電力負荷整合起來,聚沙成塔,變成具有一定規模的、可控制的負荷資源,通過這座“看不見的電廠”,既能“削峰填谷”調配電力資源,又能助力節能減碳。背後依靠的就是人工智能大腦對使用者資料的計算。

第四,傳統園區有諸多應急管理響應的問題,比如預警機制緩慢,處理應急事務的效率低下等等。

而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就是智能化。例如在智慧消防場景,通過将傳感器非可視化監測與可視化識别相結合,運用物聯網、雲平台、人工智能算法等手段實作人員、裝置、環境、建築物之間的資訊互通和共享,消除安全監管死角,資料實時采集、報警監測系統關聯,實作管理的統一與和諧。

3

建設智慧園區的完整“生命體”

每一個行業标杆都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作為一個新型智慧園區的标杆,西岸傳媒港從戰略規劃到方案組織,再到到細節的場景化,無一不遵循數字化的原則,為行業樹立了一個标杆。

首先是堅實的數字底座和智慧大腦。基于華為雲的智慧園區數字底座,和華為成熟的智慧園區管理平台,完成資料大集中,并以此來支撐大量智慧應用的落地和主動式服務,在高效的同時也保證了穩定。

其次,智慧園區可以看做是一個完整的“生命體”。是以,不僅要有大腦,也要有血液流動,神經系統操控每一個部位的流暢運轉。西岸傳媒港在每個場景下的創新,已充分證明了其作為一個智慧園區的完整性。

最後,園區作為縮小版的城市,它是一個樞紐,承上啟下,為所有産業和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支撐,也是最小的公共單元,西岸傳媒港為園區企業提供數字化服務的能力,本身就是一個貫穿各行業并帶動上下遊的新載體,通過物聯網、AI和雲等技術的形成的數字孿生底座,是各地建立智慧園區的标杆,同時在社會價值上,西岸傳媒港的成功落地,也展現了整個濱江的智慧建設在“善治”和“惠民”上的成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