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元宵節特輯】憶元宵‖謝萌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元宵節特輯】憶元宵‖謝萌
【元宵節特輯】憶元宵‖謝萌

憶元宵

謝 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我是非常喜歡過元宵節的。很小的時候,元宵節對我而言的全部意義,就在于趴在暖熱的竈台邊,看着鍋裡起起落落的元宵使勁咽口水;再大一點,元宵節在我心中就變成了紅通通的顔色,穿着紅襖紅褲,追逐着紅紅的燈籠紅紅的鞭炮滿街亂跑;到了青澀的年齡,元宵節悄然幻化為一句宋詞:“月上柳稍頭,人約黃昏後”,朦朦胧胧,自我陶醉,自我憧憬;而今年的元宵節,我淡淡的,隻是從手機短信中才意識到。

【元宵節特輯】憶元宵‖謝萌

小時候,元宵節那天,外婆會提前叫我們這些小輩起床,叫醒我們之後,她則會立馬到廚房開始為我們準備早飯。元宵節的早飯當然是元宵啦,我是我們這輩中穿衣穿得最快的,穿好後就跑到廚房去看外婆煮元宵。燒開的水裡一顆顆飽滿潔白的元宵開始翻騰滾動,就像許多小朋友在嬉笑打鬧。我看着看着不自覺地流口水了,外婆就笑着說我是一隻小饞貓。雖然外婆早已去世,但每每回想起當時的情景,總會認為外婆還在我們身邊。

月上樹梢,大路上,各色名樣的燈一字兒排開,每當這時,一路上總會揚起陣陣笑聲。拎到大路上的燈都是各家的精品,是展示,更是一種比賽。有的燈不僅會轉,而且四周還貼滿了神奇的畫,這些畫有三國演義、楊門女将、紅樓夢....燈上的圖案都反映了一種喜好,把大人和小孩子們喜歡的經典人物和故事展示在大家的眼前,看了都會引起無窮的聯想。一盞燈上一個故事,有的拎着燈還講起了文學名著中的動人故事。它們成為鄉村大路上一道豔麗和獨特的文化風景線。

【元宵節特輯】憶元宵‖謝萌

每到這時,大家還會提着燈籠互相比較,使欣賞的過程成為藝術交流的過程。當月亮升上樹頂時,隊伍越來越壯大,在龍燈、虎燈、魚燈的帶領下,隊伍沿鄉間的大路浩浩蕩蕩行走開來,像一條遊龍,閃閃發亮地在鄉間的大路上晃悠開來。

元宵節啊,你知道今日又讓多少人感懷吟歎,編情為經,織愛為緯,細細地密織思念的網,用豐潤暈染的唐詩念你,用豪放婉約的宋詞粘你,用飽滿情懷的丹青妖娆你,用感人心魄的樂曲萦繞你。

一鍋元宵煮飄搖,一場團聚,一世離歌,惟有真情不老。每一碗元宵,每一個元宵,都有親人的疼愛,粘着血緣親情,需要用心去咀嚼,或深或淺,或甜或淡……

【元宵節特輯】憶元宵‖謝萌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謝 萌(宜賓學院文藝學部2021級4班漢語言文學專業)

配圖: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圖檔、音視訊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資訊。文章所含圖檔、音視訊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元宵節特輯】憶元宵‖謝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