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立訊精密“造車”?果鍊公司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車

智能電動車賽道又迎來一位重量級選手,目前近3000億市值的立訊精密決定入場。

在2月13日的一場調研會議上,立訊精密董事長、總經理王來春談道:“我們認為Smart EV是中國汽車人百年不遇的機會……Smart EV(智能電動)帶來的機會不隻包括整車,更加包括生命力更強的Tier1。”

立訊精密瞄準的市場定位便是車廠一級供應商(Tier1)。王來春表示,Tier1的市場規模本身幾乎是所有車企總産值的70%,如全球四大Tier1廠商博世、日本電裝、采埃孚、麥格納,收入規模都在300億美金以上。而全球100大Tier1廠商中,中國企業有8家,新的格局下,市場需要ODM造車。

同時,她強調:“立訊精密不造整車,而是協同奇瑞新能源開拓為别人造好車的ODM業務,志在抓緊機會視窗拼進全球領先的Tier1。”

跨界不易,需要更多資源和支援,立訊精密選擇和車企進行結盟。2月11日,立訊精密釋出公告稱,公司和奇瑞旗下多家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架構協定》,并且立訊精密與奇瑞新能源拟共同組建合資公司,專業從事新能源汽車的整車研發和制造。

資本自然也不可少,立訊精密攜着重金入局。當日,立訊精密控股股東立訊有限公司與青島五道口簽署《股權轉讓架構協定》,約定立訊有限以100.54億元人民币購買青島五道口持有的奇瑞控股19.88%股權、奇瑞股份7.87%股權和奇瑞新能源6.24%股權,交易完成後,立訊有限不對奇瑞控股、奇瑞股份及奇瑞新能源構成控制。

有制造業代工廠高管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新能源汽車蘊含巨大的藍海市場,是大家必定會切入的産業。”而對于龐大的汽車産業,百億的金額或隻是開始,哪些勇士能夠争得未來的一席之地,還将上演持久的角逐。

100億起步

立訊精密本身一直在拓寬産品線,尋找新增長曲線。作為消費電子的制造龍頭、蘋果的重要供應商,立訊精密一度市值飙漲超過4000億元,然而眼下出現下跌。

從業績看,立訊精密體量還在增長,但受疫情、原材料、消費電子景氣等影響,2021年上半年扣非淨利潤增速低于市場預期。同時,依賴蘋果的果鍊痛點也一直存在,市場情緒也在波動之中,立訊精密欲培育更多健壯的産品線。

一直以來,立訊精密開展了一系列收購,一步步切入筆記本連接配接線、汽車電子連接配接線、手機連接配接線、通信領域、耳機、無線充電,到iPhone組裝等領域。其中,代工蘋果的無線耳機AirPods廣為人知,在業内看來,Airpods的大量代工标志着立訊精密在高複雜度和精度的智能硬體制造、規模生産上的實力,也讓立訊精密實作從零部件到整機代工的突破。

如今,立訊精密又要進入到新的大賽道中。财報顯示,2020年立訊精密實作銷售收入925.01億元,實作歸屬于母公司的淨利潤72.25億元。從數值來看,立訊有限100億左右的投資,超過了立訊精密2020年整年的歸母淨利潤。

其投資新能源汽車的決心可見一斑。業内人士向記者表示,百億級别的投入才是起步,目前立訊精密的主要收入來源還是來自消費電子行業,汽車相關業務的收入增速雖高,但是占比基數較低。大體量企業的加入,将對市場産生影響力,能否成為市場“新風暴”還需要觀察落地的産品。

對于客戶和車型,立訊精密并沒有透露具體情況,“但ODM業務目前已經有比較明确的落地項目,大約在12-18個月陸續投産。合資公司預計主要目标業務将是國外傳統品牌車企的業務及國内新Smart EV品牌業務,”立訊精密的高管表示,“立訊精密協同ODM造車的投資,除海外需要更多的投入外,在國内ODM造車上,目前基于奇瑞已有的産能平台及未來奇瑞新能源的相關規劃,立訊精密不需要過多的投入,且我們志在參與,重在Tier1,會結合利益考慮決定。”

在和奇瑞牽手後,立訊精密表示,要抓住這一時機,在未來3個5年實作Tier1騰飛,通過新平台,在重要零元件快速實作從0到1和規模高速成長中實作1到100。

同時,立訊精密的高管也坦言:“立訊精密的汽車業務從零啟動,曆經10年發展實作突破,達到目前營收規模,是以實作從0到1或1到100的突破難度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在這個時期,如果按照目前節奏和速度,我們擔心會錯過視窗。尤其當有ODM機會出現時,我們也擔心會失去進入關鍵零部件的機會。”

果鍊公司的汽車新賽場

另一方面,近年來,從富士康到立訊精密,蘋果代工廠們都在加速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有投資人向記者表示,在前幾年轟轟烈烈的半導體投資熱之後,今年新能源汽車産業鍊是關注重點,産業鍊上遊的企業估值已經很高。

根據工信部資料顯示,2021年新能源汽車全年銷量超過350萬輛,市場占有率提升至13.4%。乘聯會預計,2022年新能源汽車有望突破600萬輛,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22%左右。誰都不願意錯失産業機遇,蘋果汽車或還在路上,但是代工廠們已經在提前卡位打基礎。

事實上,代工廠們早已涉足汽車産業,隻是此前參與産業鍊的程度沒有很深,如今要将代工的觸角深入新能源江湖。

據介紹,立訊精密的汽車業務主要産品有連接配接器/連接配接線、低/高壓整車線束、特種線束等,主要客戶包括國内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及部分大型Tier1廠商。體外的BCS,除原有傳統業務外,現增加了智能駕艙、智能駕駛、電源子產品、車聯網等業務,客戶遍及海内、外,包括大衆、通用、特斯拉、BBA及日本三大品牌客戶。

按照立訊精密的說法,當ODM造車業務模式前期不到百萬台規模時,立訊精密更多是協助奇瑞開拓ODM業務,将平台打造好,因為做品牌與做ODM存在本質性的商業差異及管理差異。随着ODM業務的不斷發展,核心零部件業務也将随之發揮。

除了立訊精密,富士康則是行業先行者。鴻海集團2021年動作連連,其釋出了三款電動車,和美國電動車公司Fisker合作,和吉利成立汽車代工企業,投資拜騰。雖然拜騰的發展令人唏噓,但是富士康投入的腳步并未停止,力度還在加大。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此前就表示,預計2025年-2030年全球電動車市場将達到每年3600萬輛的規模,而富士康則要在2025年-2027年拿下全球10%的市場佔有率。

無論是富士康還是立訊精密,都通過合作進入到整車代工當中。立訊精密在進行新的模式嘗試,而富士康鋪就的面更廣,從品牌到制造都有布局。有的企業目前雖未涉足汽車整車制造,但是也進入部件、自動駕駛等環節中,比如領益智造在2021年6月收購了浙江錦泰,橫向擴充布局新能源汽車結構件業務,7月又釋出公告,拟在湖北荊門投資建設電池精密結構件項目。海外的偉創力也早已涉足汽車領域,并且參與到了百度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合作當中。

縱向來看,立訊精密等制造業代表正在向一體化布局延伸綜合實力;橫向看,蘋果産業鍊的頭部企業們都在延伸自己的邊界,随着使用者需求、品牌商需求的變化,代工廠們也進入了全産業鍊整合、集約化競争的階段。

新能源汽車的賽道龍争虎鬥,代工廠們面對的不僅有同行的競争,還有老牌的汽車供應鍊、以及一衆科技巨頭的比拼,比如華為的定位也是作為供應商幫助車廠造好車。

場内的選手們都面臨着機會、質疑、挑戰、乃至失敗案例。誰将是新能源汽車市場上真正的勇士,且拭目以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