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于大韓東周墓地車馬坑就地保護與利用的建議

關于大韓東周墓地車馬坑就地保護與利用的建議

大韓東周墓地

山東省滕州市官橋鎮大韓東周墓地曾入圍“2019全國十大考古終評”、入選“山東百年百項重要考古發現”,其價值和意義非常重大。目前考古發掘工作已經完成,但大韓東周墓地保護及利用工作沒有實質性進展,部分墓地已進行填埋處理,但車馬坑等亟需就地保護,以便于将來的展示與利用。

關于大韓東周墓地車馬坑就地保護與利用的建議

成套鈕鐘等青銅器

大韓墓地位于滕州市官橋鎮大韓村東,墓地總面積約7000平方米。墓地于2017年1月被盜,追繳一批東周時期青銅器,經國家文物局準許後,2017至2019年對墓地進行了全面發掘。先後清理東周時期墓葬200多座,出土陶器、青銅器、玉器、石器、骨器、角器、蚌器、錫器、鉛器、漆木器、金器、鐵器等文物3000多件。特别是同一處墓葬群中出土了分屬兩個古代諸侯國的兵器,而且都銘刻着國君的名字,最為引人注目。其中一件是刻有“越王州勾”字樣的越王劍,另一件是刻有“郳公克父”字樣的郳國國君戈(又叫郳公戈)。考古發掘中清理出車馬坑兩處,共十三架殉葬車馬,其數量之多、儲存之好、車型之多,實屬罕見,在國内考古界引起高度重視和關注。大韓墓地對于研究魯中南地區周代文化譜系、東周墓葬制度、文化交流融合、泗上十二諸侯國及其與周邊古國關系等諸多學術問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對研究齊魯地域文化和傳統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

為了更好的保護大韓墓地發掘遺址,特别是車馬坑的保護和利用,充分發揮文物的作用,是以特建議:

一、依據相關規定,進一步完善大韓東周墓地車馬坑的保護與利用方案,确定具體保護措施。

二、按照先急後緩的原則,首先對車馬坑發掘現場實施就地保護,建設保護棚體,同步規劃布展、布局。其次落實車馬坑對外展示管理配套工程建設,最後啟動實施大韓東周墓整體保護與利用配套工程建設。

三、進行遺址專題複查與聚落研究,與周鄰的薛國故城及其貴族墓葬、東江小邾國墓地、滕國故城和莊裡西滕國貴族墓地等進行比較研究。和周邊的北辛遺址、薛國故城曆史文化保護相結合,同步進行規劃建設。

四、開展車文化發展研究。造車鼻祖奚仲夏封于薛,始建薛國,薛國曆史也因奚仲的巨大影響而傳之後世。車的發明在人類文明史上有着巨大的意義,結合前掌大車馬坑,可進一步就車的發展史進行系列研究,推動薛河流域的文化研究,更好的促進地區文化和旅遊事業的發展。

孔浩,農工黨員,棗莊日報社記者,山東省政協委員,山東省進階人民法院特邀監督員,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客座教授,棗莊市孔子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棗莊市農工黨書畫院副院長,棗莊市新聯會書畫院副院長。

精彩不錯過

微遊棗莊 編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