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疫情幹擾生産,1月産量低于預期廠家積極迎接“開門紅”

乘聯會2月14日釋出的資料顯示,車市進入2022年,晶片短缺逐漸緩解,但1月份的疫情擾亂了部分廠家的生産節奏,産量不及預期。不過,1月零售走勢較好,春節前車市持續火爆。

具體而言,今年1月份國内廣義乘用車産量為209.1萬輛,同比增長10.8%,環比下滑16.9%。1月零售銷量達211.2萬輛,同比減少4.5%,環比下降1.4%。

“1月乘用車市場産量未達到預期,疫情背景下部分地區受到的影響較大,包括天津、北京、杭州等地區,這使部分廠家生産節奏受到了影響,尤其是位于天津地區的一汽豐田等,産量損失較大。天津是全國重要的生産基地,一汽-大衆和長城汽車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晶片影響目前較小,汽車供給持續改善。

崔東樹認為,1月零售和批發基本符合預測。他表示,春節從1月31日開始,節前的生産和消費者購車都會提早幾天停止,26号後整個産銷處于半停頓的狀态,是以1月份不是一個完整的月份,相較于12月少了五個工作日。“在這種情況下,1月零售銷量同比下降4%,我們認為是一個很好的表現狀态。因為春節(減少了工作日)損失15%左右,如果加上這部分的損失,1月零售表現超強。這展現了節前持續火爆的特征,今年春節前返鄉潮比較火爆,就地過年有所寬松,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動了銷量,今年呈現了較強的起步階段。”

崔東樹表示,随着前幾個月以來生産批發逐漸走強,車市整體供給回暖,各廠家積極迎接“開門紅”。而随着節前銷售旺季到來,1月經銷商明顯加大優惠力度,實作終端零售走強。此外,部分傳統車企受晶片影響而調低2021年預期,未傳遞訂單資源轉接2022年車市一季度,是以確定開門紅、保傳遞的努力将在一季度落實奏效。

分品牌來看,1月豪華車零售達29萬輛,同比下降5%,環比增長18%,預示着豪華車新年強增長的态勢;自主品牌零售達94萬輛,同比增長11%,環比增長1%;主流合資品牌零售達86萬輛,同比下降17%,環比下降7%,這主要是局部散發疫情對天津等特大城市生産節奏帶來影響,抑制了産銷增量。

今年1月新能源車持續走強,1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34.7萬輛,同比增長132.0%,環比下降27.0%,環比降幅與2021年1月的25%特征基本一緻。“由于補貼在今年1月繼續退坡,12月新能源市場出現了集中交車的現象。不過,相較于2018年和2019年,新能源車市場增長熱度沒有出現明顯下降。2018年和2019年時,1月份環比12月份均出現了腰斬的狀況。”崔東樹表示,受補貼政策影響,1月上旬新能源車銷售疲軟,但随後出現了明顯的回暖态勢。

從結構上來看,1月電動車高端車型銷量強勢增長,中低端走勢也較強,純電動市場啞鈴型結構有所改善。其中A00級批發銷量達10.5萬輛,占純電動市場佔有率的32%;A0級批發銷量達5.1萬,占純電動市場15%的份額;A級電動車占純電動份額22%;B級電動車達10.1萬輛,環比下降14%,占純電動份額30%。

而随着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和锂礦等基礎資源價格劇烈上漲,新能源車企會面臨一定的成本壓力。乘聯會釋出的報告指出,車企對此應有能力化解壓力,新能源車的市場價格預計不會大幅上漲,2022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将繼續保持較快增長。預計2022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将達550萬輛,滲透率達到25%。

“未來,插電混動的A級市場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目前比亞迪已經獲得了一個較強的增長,預計A級插電混動能帶來50萬輛以上增量空間。同時,A級電動車也在逐漸地突破,也會帶來較大的增量。B級電動車,由于以特斯拉為代表的産能在大幅擴張,龍頭車企會帶來中高端市場大幅增長。而以五菱宏光MINI-EV為代表的A00級市場仍會保持良好的增長态勢,但目前來看成本壓力相對較大。”崔東樹對記者表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