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嶽陽小村莊 有場大“國賽”

嶽陽小村莊 有場大“國賽”

嶽陽小村莊 有場大“國賽”

壽星園景區第二屆全國征文在嶽陽啟幕

湖南日報·新湖南用戶端2月14日訊(記者 徐亞平)今天下午,“萬金征文,拭目以待”嶽陽壽星園景區第二屆全國征文啟動。它沒有任何形式的儀式,隻是在“望巴陵”公衆号釋出一則文訊,以無紙辦公、無人聚集而節儉啟幕。

嶽陽小村莊 有場大“國賽”

位于嶽陽縣公田鎮的壽星園,是今年元月新晉的湖南省五星級旅遊區(點),以山雅、情鐘、人壽獲得評審團隊青睐。在2021年的嶽陽縣第十三屆黨代會上,中共嶽陽縣委書記肖湘輝,将“壽星文化”的打造列入了文化品牌建立項目。

嶽陽小村莊 有場大“國賽”

“園區”在北宋初年即有人口居住,是第一任嶽州通判陳嶽的“職田”所在地,原名叫饒溪。相傳,壽星園得名為“園主”陳一發,他是南宋翰林,出生于饒溪東山灣,與黃诰、李賓王、羅孝芬為“宋代嶽州四賢”。自明嘉靖七年開始,在嶽州文廟祀為鄉賢。陳一發偕妻晚年隐居青林峒岔花園。由于其夫妻倆婚後生活長達101年,同時享有百年佳偶與期頤雙壽的兩大佳話,從其百歲開始,當地鄉親改岔花園為壽星園,這一新稱呼沿用至今。

湖南湖北的多冊地方文獻上,有《陳一發傳》及相關事迹,但沒有提及其具體年齡。現已發現最早記述其年齡的士人筆記,為明代巴陵舉人易諴(字敬之,号竹坡。永樂六年戊子科湖廣鄉試舉人)。易諴是陳一發去世19年後,時年5歲的他,随姐姐(陳一發孫媳婦)見到了陳一發妻子、年已142歲的傅秀朝壽星。後來,易諴的傳世文章中,有“士大夫燕集,聚談巴陵望族,首推東山陳氏”以及陳一發夫妻的高壽記錄。《陳氏族譜》有明代宣德二年與清朝雍正三年,“重膺旌表,刻石忠孝祠”的文記。此後,多任明、清湖廣總督和嶽州知府的祭祀,關于壽星年齡,都與易諴記述相一緻。嶽陽知名人物,“十裡三尚書”之一的明代戶部尚書方鈍,留有《方尚書壽星堂還願》的皮影戲傳世。

女壽星傅秀朝,有一個特殊生理現象,隻有右胸一個乳房。三胎生育九個孩子,都憑獨乳哺育,世稱為“獨奶夫人”。2020年出土的陳一發母親《陳母藍氏夫人墓志銘》,記錄“藍夫人,三胎七子,通諸孫男女六十三人”,七個孩子都隻娶一個妻子,平均生育了九人,直接印證了其長媳傅秀朝三胎九子是真實的故事而不是傳奇。

自嘉靖十九年庚子科(1540)湖廣鄉試,16歲的江陵舉人張居正在壽星堂顔匾題聯之後,嶽陽壽文化進入了傳播的“高速路”,從嶽陽聞名于全國。壽星驿、壽星門,都是後來政府建設的紀念建築。

高潮之後是落寂。近百年來,繼屈子祠、杜甫墓祠之外,嶽陽人文景觀壽星園已淡出人們記憶,遠遠不及前兩個景觀的活絡。2013年,在史學家何光嶽、劇作家陳亞先等文苑時賢關注下,當地農民“村官”陳晖昆,組建了“嶽陽縣壽星隐士文化學會”這一社會組織。該學會執着于地方文化的研究,成員都是志願付出。學會經費,既沒有納入财政預算,也沒有專項收入,憑一衆熱心多年不棄。2014年,首屆壽星隐士文化大賽功成,僅縣委宣傳部下拔了2萬元專項經費,其餘都為學會自籌。

嶽陽小村莊 有場大“國賽”

鄉村振興邁開強勁步伐。嶽陽縣文旅部門與公田鎮政府,編制了《壽星園3A景區規劃》并逐漸推進。市級美麗屋場、市級文明村、省級養老示範基地的榮譽相繼“落戶”壽星園。一個村莊,有3項市、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産,2項縣級文物保護機關,這種村民自我發掘、自我保護、自我維持的山村文化現象,織成了出彩篇章。民間籌資500萬元,建成并零門票公開的村級非遺傳承館,又成了壽星園景區的一個新景點。

嶽陽小村莊 有場大“國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