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記者 齊娟
本周,全市中國小即将迎來開學。神獸歸籠,家長們終于松了一口氣,但是随之而來的近視防控壓力也伴随着家長。記者從青島眼科醫院北部院區了解到,寒假期間,近視防控門診上,學生的看診量一般是往常的三倍,青少年近視防控依然嚴峻。專家解釋,目前沒有一種辦法能100%防控近視,是以規範用眼的習慣對近視防控非常重要。

寒假期間,近視患者比以往增加數倍
開學在即,近視防控不容忽視
近視,現如今已成為危害孩子眼睛健康的頭号殺手,根據目前的醫療技術,孩子們一旦被圈進“近視的牢籠”,便很難擺脫,近視一旦形成,眼睛的解剖結構發生改變,除了一些正常的近視控制的産品和手段外,尚無科學、合理、确有實效的治療方法,控制近視隻有從預防方面尋求解決辦法,這也是無數家長們最焦慮着急的地方。
在青島眼科醫院北部院區,前來看門診的孩子數量比以往增加很多。由于寒假暫時脫離學校和老師們的關注,在家休息的孩子們有了更多的自由空間,不規範的學習坐姿、玩手機、玩電腦、玩ipad、打遊戲、看電視等等,成了每個孩子寒假期間的标配,同時仍舊有部分家長為了孩子的學習成績,各式各樣的寒假學習班填滿了整個假期。加之冬季氣候寒冷,很多孩子戶外運動較少,受這些因素影響有不少孩子在寒假這個假期裡,可能近視度數突增......
據青島眼科醫院北部院區眼視光學科副主任冷林介紹,正常的近視控制産品和手段包括角膜塑形鏡、架構眼鏡、阿托品等,但沒有一種辦法能100%防控近視,這些方法隻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緩近視的增長,如近視後還不科學規範用眼,導緻度數控制不理想,每年度數增長是無法避免的,是以規範用眼習慣對近視防控十分重要。
不少家長擔心孩子近視防控問題
近期,在青島眼科醫院北部院區的“小患者”人滿為患,已經有很多家長帶着孩子來驗光、配眼鏡,據冷林介紹說,近視正在朝低齡化發展,由10年前十二三歲的近視高峰期到如今七八歲就出現近視問題,這與近距離用眼密切相關,做好近視預防工作第一步便是避免近距離的用眼過度。在這方面家長們存在了一個誤區,有些家長認為不讓孩子接觸電子類産品,轉而替換為學習玩樂高、下圍棋、下象棋、看繪本、繪畫、看琴譜彈鋼琴等方式便能做好近視防控工作,冷林給這些家長敲響警鐘,像此類長時間近距離的用眼,均會對眼睛造成負擔,眼疲勞進而加快近視的提前發生,家長們可以通過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社會實踐、公益活動等,豐富孩子們的寒假生活,充實假期又能避免的近視發生。
呵護眼健康,避免近距離接觸電子類産品
近視的高發年齡段集中在8-14歲的孩子,究其原因便是長時間接觸電子類産品。冷林介紹,幹眼症雖與近視無關,但哪一項都離不開電子産品,離不開近距離用眼。對于幼稚園階段這類更小的孩子來說,孩子休息在家,而家長卻忙在機關,不少家長會選擇把孩子交給托管班,冷林提醒家長們,現已有4歲的孩子在此期間突發近視達200度,為了避免孩子戶外摔倒、友善管理孩子、讓孩子學習到更多的知識,不少托管班會讓孩子在室内長時間的學習看繪本,豈不知正是是以導緻小齡兒童出現近視問題。
冷林說,這類小朋友出現近視是比較麻煩的,角膜塑形鏡的最低佩戴年齡是8歲,年齡太小的孩子出現近視,隻能通過佩戴架構眼鏡減緩增長速度,往後的近視情況發展比起大孩子來說更為不易控制。
防控近視方法多,家長孩子需配合
如何有效防控近視?冷林介紹,家長需要陪同孩子每天陽光下戶外活動至少2小時,有助于近視防控;合理的飲食和均衡的營養是預防近視的好辦法;家長在孩子寫作業時要糾正坐姿,遵循“一拳、一寸、一尺”的原則,一拳,胸前與桌子間隔一拳(一個拳頭的距離);一寸,握筆手指要與筆尖之間一寸遠;一尺,眼睛與書本距離一尺(33厘米的距離);在寫作行業或看電子類産品20分鐘時需看向5米外遠眺20秒以上,近視兒童青少年建議更長。
另外,需要勞逸結合,避免持續的長時間用眼,寒假期間盡量避免晚上寫作業和用眼,如果必須晚上寫作業時台燈避免昏暗。此外,不宜使用未帶燈罩的刺眼類裸燈照明。
冷林還提醒廣大家長們,看電子類産品,宜大不宜小,能看電視,不看ipad,能看ipad不看手機,越小的電子類産品對眼睛的傷害越大,同時視屏時盡量遠離螢幕,遠離間距遵循螢幕對角線5倍的原則較為安全。
不少家長無法接受孩子近視的事實,對于孩子戴眼鏡存在抵觸情緒,冷林介紹說,家長們認為近視了佩戴眼鏡度數會越來越高,這其實是一個誤區,選擇佩戴普通的架構眼鏡是沒有控制效果的,佩戴與否都會使眼睛度數正常增加,甚至不佩戴眼鏡更容易讓眼睛疲勞而加快度數的增長速度,家長們需正确看待和合理佩戴眼鏡,現已有角膜塑形鏡和周邊離焦眼鏡能幫助到近視的孩子,特殊的近視防控設計可在延緩近視發展中起到30%—70%的效果,把平均每年增長100度降低為增長30度-70度,能大大降低近視發展的速度。
“如發現近視問題,家長需第一時間選擇正規醫院就診,醫生會根據散瞳驗光情況來判斷孩子是否近視,同時要重視視力檢測,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幹預,進行科學矯正,切實承擔起家庭環境中的“防近”任務,才是做好近視防控工作的最重要的一環。”冷林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