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眼新聞冬奧日記|在冰雪中體驗文化之美

2月13日,北京,大雪。小天來北京這麼多天,終于等到一場大雪。

天眼新聞冬奧日記|在冰雪中體驗文化之美

琉璃瓦上落白霜,一縷梅香出紅牆。大雪紛飛中的北京比平日更添一份沉靜莊嚴。人們頂着大雪出門賞雪,在玉淵潭公園、景山公園,高高挂起的紅燈籠,秒變“雪容融”。據當地人說,北京遇到這麼大的春雪都是少有的事。

天眼新聞冬奧日記|在冰雪中體驗文化之美

這幾日,在北京采訪了本屆冬奧會暨冬殘奧會主題口号推廣音樂短片《一起向未來》總導演付傑,冬奧會開幕式視效總監王志鷗等文藝界人士,了解到奧運不隻是體育的溝通,更是文化的交流。那些令人頻頻發出驚歎的二十四節氣倒計時,展現中國智慧和環保理念的“點火”構思,《一起向未來》所表達的中國對世界發展的态度……文化如春雪,厚重而綿密。

先說冬奧賽場上無處不在的中國元素。頒獎儀式上的金色“冰墩墩”鑲有“歲寒三友”裝飾,以松、竹、梅寓意着堅韌、頑強和旺盛的生命力;雲頂賽道融入中國文化的重要辨別——長城;金博洋比賽中選用《卧虎藏龍》配樂展現中國功夫;谷愛淩背後一條“金龍”演繹“龍吟雪”等,向世界多角度展現出一個文明古國的風采與氣度,眼光與品位。

天眼新聞冬奧日記|在冰雪中體驗文化之美

除了賽場内各國冰雪健兒突破、沖刺、圓夢,上演一幕幕精彩,賽場外“雙奧之城”北京也正在春雪中煥發新的光彩。在這裡,從永定門到鐘鼓樓,一條貫穿老城南北、全長約7.8公裡的中軸線,承載着老百姓的歲月靜好,旅行者的駐足回望,以及與每個中國人息息相關的時代變遷。

作為北京冬奧會期間的一項重要文化活動,“中華瑰寶——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和工藝美術展”是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館新館落成後的首個重磅展覽。自2月5日開館後,展覽迎來預約參觀熱潮,每天三千個預約名額全部搶光。“大國匠作”“粉墨傳奇”“絲路丹青”“籍器傳文”“神州迎春”“曠古遺音”“萬方樂奏”,我們從書中所了解的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珍寶,都可以在這裡尋覓到蹤迹。這樣的“亮家底”,讓人充滿自信。

天眼新聞冬奧日記|在冰雪中體驗文化之美

冬奧會期間,各類文化演出活動也異彩紛呈。舞劇《五星出東方》開啟全國巡演,将一件文物背後的民族團結故事講給十餘座城市的觀衆;冬奧交響組曲用音樂帶來冰雪的激情和歡樂;電影《奪冠》向人們真情傳遞體育精神。

天眼新聞冬奧日記|在冰雪中體驗文化之美

2022北京新聞中心主辦的40餘場“雙奧之城新氣象——2022中外媒體北京行”城市采訪活動,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通過邀請中外媒體實地走訪北京城,在源遠流長的古都文化、蓬勃興起的創新文化、高品質發展和和諧宜居四大叙事場景中的北京故事,感受最新、最美、最好的北京。從模拟駕駛中國高鐵到體驗老北京冰上遊戲,從長城腳下的一頓餃子到王府井的一串冰糖葫蘆,從三裡屯潮流地标到隆福寺文創空間,從中國第一個可再生能源“碳中和”智慧園區到全球最大自動駕駛測試基地……古老又現代的北京城正通過不同語言和鏡頭呈現在世界面前。

當中國文化與冬奧完美相遇,一場冰雪之約,代表了世界人民追求美好未來的共同願景。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曹雯

編輯 胡岚

編審 王璐瑤 施昱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