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讀書明理,難道是一句空話?

——人生就是逆行船,德行是舵,才智是帆

——全民義務教育固然重要,還是第二位的

讀張中行先生的《世道雜談》,其中的“月旦之評”部分記錄了些名人,如章太炎如啟功等,但也有普通人的影像,比如汪大娘。

在目錄上看到,汪大娘與章太炎、胡适等大師并列,就覺得欣慰。人生并無高低貴賤,深谙佛學的中行先生有衆生平等的意識。

讀書明理,難道是一句空話?

有學識成為大師自然受人追捧,但有德行不識字的普羅大衆也一樣受人尊重。

汪大娘是旗人,在先生的故居主人李家隻是一個管做飯的傭人,四十多歲,瘦,樸實,“沒有一點聰明精幹氣,很少嘻笑,但持重中隐藏着不少的溫和”。她勤勉,從不浪費糧食。隻要是規矩,不管是她還是主人定下的就絕不苟且,她璞玉一樣的德行赢得整個大院裡幾十口子人的信任和敬重。

後來,汪大娘七十歲的時候因為年齡原因被辭退了,中間經曆了文革,從此就再無音信。文章的最後一句話:“但她的正直、質樸、寬厚,隻顧别人、不顧自己的少見的形象,總在我們的心中徘徊,還常常使我想到一個問題,是:常說的所謂讀書明理,它的可信度究竟有多大呢?”

讀書明理,難道是一句空話?

這确實是一個發人深思的問題,讀書真能使人明理嗎?那現在一年畢業九百多萬大學生,滿校園的大學生研究所學生們都明理了嗎?是不是更多的人并沒有明理,隻是學會看不起知識和讀書人了呢?

我想到了一個比喻,人生就是一條逆行船,德行是舵,才智是帆。

能定方向的舵更重要,帆隻是在有風的時候能讓人省些氣力,讓船走快一些。故全民義務教育固然重要,還是第二位的。

讀書明理,難道是一句空話?

為政者,教化群眾,以德為先,必使人知善惡、明榮恥、貴孝悌、重仁義、輕财利。孔子認為:“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論語·為政》)

現代人在追逐财利的路上不顧一切——研究化學的碩士找到了改進冰毒的方法;一些大學教授抄襲論文,寡廉鮮恥;多少貪腐官員都具備研究所學生的學曆,他們既無“格”也無“恥”。失去了德行之舵,邪惡的風隻會更快地把他們送進深淵。

知識可以讓人的頭腦靈光起來,卻不能讓颠倒的心正過來,是以讀書明理,如果沒有德行為基,恐怕隻是一句空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