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读书明理,难道是一句空话?

——人生就是逆行船,德行是舵,才智是帆

——全民义务教育固然重要,还是第二位的

读张中行先生的《世道杂谈》,其中的“月旦之评”部分记录了些名人,如章太炎如启功等,但也有普通人的影像,比如汪大娘。

在目录上看到,汪大娘与章太炎、胡适等大师并列,就觉得欣慰。人生并无高低贵贱,深谙佛学的中行先生有众生平等的意识。

读书明理,难道是一句空话?

有学识成为大师自然受人追捧,但有德行不识字的普罗大众也一样受人尊重。

汪大娘是旗人,在先生的故居主人李家只是一个管做饭的佣人,四十多岁,瘦,朴实,“没有一点聪明精干气,很少嘻笑,但持重中隐藏着不少的温和”。她勤勉,从不浪费粮食。只要是规矩,不管是她还是主人定下的就绝不苟且,她璞玉一样的德行赢得整个大院里几十口子人的信任和敬重。

后来,汪大娘七十岁的时候因为年龄原因被辞退了,中间经历了文革,从此就再无音信。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但她的正直、质朴、宽厚,只顾别人、不顾自己的少见的形象,总在我们的心中徘徊,还常常使我想到一个问题,是:常说的所谓读书明理,它的可信度究竟有多大呢?”

读书明理,难道是一句空话?

这确实是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读书真能使人明理吗?那现在一年毕业九百多万大学生,满校园的大学生研究生们都明理了吗?是不是更多的人并没有明理,只是学会看不起知识和读书人了呢?

我想到了一个比喻,人生就是一条逆行船,德行是舵,才智是帆。

能定方向的舵更重要,帆只是在有风的时候能让人省些气力,让船走快一些。故全民义务教育固然重要,还是第二位的。

读书明理,难道是一句空话?

为政者,教化民众,以德为先,必使人知善恶、明荣耻、贵孝悌、重仁义、轻财利。孔子认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现代人在追逐财利的路上不顾一切——研究化学的硕士找到了改进冰毒的方法;一些大学教授抄袭论文,寡廉鲜耻;多少贪腐官员都具备研究生的学历,他们既无“格”也无“耻”。失去了德行之舵,邪恶的风只会更快地把他们送进深渊。

知识可以让人的头脑灵光起来,却不能让颠倒的心正过来,所以读书明理,如果没有德行为基,恐怕只是一句空话。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