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和朋友都知道,黃欽威“閑不住”,從他上千小時的志願服務時長就可見一斑。這個華東理工大學資環學院2018級大學生,從剛進入大學開始,幾乎就把所有課餘時間用于志願工作了,花博會、進博會,疫情防控崗亭、核酸檢測點,到處都有他的身影。
沒有休息日,長時間在崗服務,累不累?在他看來,“奉獻本身就是一種幸福”,自己累并快樂着。
今年寒假的計劃他也早早就定好了,除了當防疫志願者,他還組織了“大手拉小手 快樂迎新年”活動,帶着返鄉大學生志願者結對困境青少年,延續線上家教的活動,還進行環境教育、心理健康相關的知識講座。“結合北京冬奧會,我們還設計了冬奧我來答、一起看冬奧、運動健兒模仿照等活動,讓孩子們開眼看世界!”
與孩子們的約定
2020年初,疫情開始蔓延,多地中國小受影響無法按時開學。身在上海的黃欽威通過華東理工大學“花梨夢”手拉手義務家教專項服務計劃,為家鄉啟東的困難兒童提供線上輔導。從那時開始,黃欽威和小夥伴們排好班,每周末給孩子們上兩個小時課,日常進行遠端答疑,寒暑假組織各種各樣的線下活動。
婷婷今年讀五年級,她是黃欽威走訪困難兒童時認識的,也是打交道最久的學生之一。婷婷的父母失去過一個孩子,40多歲才又生了婷婷,加上兩人都有舊疾,家庭經濟困難。但婷婷很懂事,學習成績不錯,總向志願者請教不會的問題。

2020開學典禮戰疫青年講師團宣講
守護社群防疫第一線(檢查出入車輛)
走訪困境青少年與其父母交流
“花耀崇明 ‘鹭’研智農”社會實踐團走訪調研
接觸久了,婷婷沒有一開始那麼羞澀了,和志願者們的交談也更多了。她告訴黃欽威一個小秘密:“我長大以後,也想到上海讀書。”原來,小時候父母帶婷婷去上海看病,夫妻倆抱着發高燒的她剛上公交,窗外突然下起大雨,可是他們沒有帶傘。這時,一位上海老人把傘遞給他們,說了句“别讓孩子淋雨”,自己在頭上套了個塑膠袋就下車了。這把傘現在還在婷婷家裡,爸爸告訴婷婷,“以前素不相識的爺爺送了一把傘,現在這些大學生來幫助你,要心存感激。”
家裡地方小,婷婷沒有自己的獨立卧室。2021年,黃欽威等志願者和啟東團市委一起走訪調研,為婷婷等30多位困難兒童量身制定了卧室翻新的計劃。今年寒假,黃欽威到婷婷家時,卧室已經“改造”完畢,婷婷有了一個單獨隔出來的房間,書架、新床、空調都配備齊全,婷婷很開心,總念叨着謝謝哥哥姐姐們,過年要自己做飯請他們吃。
對志願者們來說,兩年多來持續提供志願服務,不僅是堅守與孩子們的約定,也是志願精神的傳承。
做志願會“上瘾”
“做志願工作是會‘上瘾’的。奉獻自己、服務他人,有很強的成就感。”入學以來,黃欽威累計志願服務時長之是以能超過1000小時,離不開他的堅持。校園龍舟賽、捐血現場、社群科普活動、疫情防控點、花博會、進博會、中共一大紀念館……他參與了各種各樣的志願服務活動。“這些工作都很平凡,雖然崗位在變,但不變的是奉獻初心。”
2020年初疫情突然襲來,黃欽威第一時間站出來,成了G40滬陝高速大生收費站的首批防疫志願者,連續在崗志願服務61天。他還動員身邊更多的同學、朋友加入,并組建了志願服務隊,帶領全市200餘名返鄉大學生投入志願工作。在他的組織下,先後成立了7支志願服務隊,大家各司其職,有人守道口,有人支援社群,還有人為援鄂醫護人員子女提供包括居家照料、課業輔導、心理疏導等形式的關愛陪伴服務,累計服務了上萬人。
團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漁陽裡”志願服務
參與花博會志願者夜間服務工作
華理24屆研支團參與進博會上崗儀式
2021年6月3日,修繕一新的中共一大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得知有機會前往開展志願服務,剛剛結束花博會首批志願服務的黃欽威立刻報名。開館首日,看到許多老黨員熱淚盈眶地看着“日出東方——從石庫門到天安門”的背景牆,他也很動容。“尤其令我自豪的,是參與了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向紀念館贈送醫療隊隊旗的儀式,從戰‘疫’志願者,到‘黨的誕生地’志願者,我也将時刻牢記黨員身份,貢獻青春力量!”
現在,黃欽威還有一個身份——華東理工大學第24屆研究所學生支教團團長。今年7月,他将奔赴雲南尋甸,開展為期一年的支教,“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這些不是簡單的口号,而是需要我們去落實的責任和去付出的行動!”
欄目主編:王海燕 文字編輯:劉雪妍 題圖來源:均 采訪對象提供
來源:作者:劉雪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