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電:在學子靈魂中植入文化自信的種子

中國青年報用戶端訊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孫海華)100餘項國際、國内權威藝術大獎,連續7年登上中央電視台“五四”晚會,連續5年入選“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項目展演,推出多部紅色舞台藝術精品……這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以下簡稱“西電”)在校團委主導下,聚力推進“文化育人”的豐碩成果。

2013年,以“建設高水準藝術社團、打造校園文化精品、提升校園文化品位”為目标的”大學文化建設計劃“在該校啟動實施。近10年來,在“讓紅色澆鑄科學底色,讓科學插上藝術翅膀, 讓藝術提升文化品位”理念引導下,西電把文化自信的種子播撒進青年學子的心靈,成為不斷滋養他們成長成才的文化根系。

紅色文化“三部曲”

“紅旗飄,軍号響,子弟兵,别故鄉……”2015年1月,作為西電首部校園文化精品,曆時半年打造的“西電版”《長征組歌》在西安公演,一場演出赢得了60餘次雷動掌聲。

同年7月,這部由西電學子演繹的紅色經典套曲入選教育部、文化和旅遊部、财政部主辦的“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展演項目,2016年入選“陝西省大學生文化精品”項目,并在之後5年間走進陝西10餘所高校,以累計20餘場演出“圈粉”30萬人。

不僅如此,從“95後”到“00後”,《長征組歌》吸引了近4000名西電學子加入到校交響樂團、合唱團、國樂團、主持人團等美育實踐社團。“這裡延伸着中國大學中最長的紅色根系!”作為演出主持人,畢業後赴美國繼續學業深造的2013級大學生段雨佳,曾跟随《長征組歌》輾轉演出11場。“在一遍遍聆聽中,一次次感受着革命先輩的紅色精神。”2020年回國後,段雨佳選擇進入研究院所就業,“要為航天強國貢獻力量”。

從《長征組歌》到《黃河大合唱》,從《永不消逝的電波》到《信仰的光芒》,西電共青團精心打造的紅色校園文化精品系列,為經典作品賦予了全新的時代内涵。

根據西電校友李白、張露萍、吳澤光等烈士事迹,結合紅色校史創作的大型原創話劇《永不消逝的電波》,是一部由學生演出、演給學生看的戲。“以前隻覺得‘西電’很了不起,看完演出才知道原來一批共和國英雄都出自我們身邊的校園。”教師周偉評價:這種“學生演校友”“學弟學妹演學長學姐”的方式,讓美育教育“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作用得到了很好發揮。

2018屆畢業生李子晗,曾是該劇中共地下黨員張露萍烈士的扮演者。“創作過程中,同學們和老師翻閱了大量校史資料,以求更直覺了解老一輩西電人為祖國、人民甘願犧牲的精神,這讓我們接受了深刻的思想洗禮。”

充分挖掘校史中的紅色文化和革命文化元素,通過喜聞樂見的校園戲劇、歌曲、晚會、音樂會等形式,激活紅色基因中的價值傳遞、精神指引和激勵功能——在西電,由共青團打造的原創舞台藝術思政作品《信仰的光芒》,一經“西電青年”微信公衆号播出,即收獲了“10W+”的點選量。由各學院、書院團組織出品的《感恩的心》《未選擇的路》《這碗泡馍有點燙》等戲劇作品層出不窮,彙集為學校響亮的文化品牌。

西電:在學子靈魂中植入文化自信的種子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錢學森先生曾說過,“我是一個‘超級樂迷’,是‘音樂’成就了‘科學’”。在西電校園,就有同學們引以為傲并屬于自己的交響樂團——這支學生樂團,曾兩次捧回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一等獎,獲第九屆世界樂團藝術節銀獎。

加入樂團時,2019級研究所學生李祯煜還在上大學一年級,如今的他已成長為樂團“首席”。“一個近百人的樂團、幾十種樂器在音樂律動中時而接力、時而助跑、時而一起沖刺,最終呈現出巨大的聲音“威力”,帶領觀衆進入無盡的想象空間。”在李祯煜看來,這就如同科研團隊的配合,既富有大膽的創新想象,也要大家“有闆有眼”地保持嚴謹、默契,“演出是培養我們創新、合作意識的最好方式。”

翻開交響樂團的各類演出曲目單,已排演的近百首中外經典音樂作品中,《紅色娘子軍》《紅旗頌》《喬家大院》《水浒傳》等紅色、民族音樂經典曲目占到80%。

“‘普及高雅藝術、傳播中國聲音、提高學生審美’是這支樂團建立的初衷。”交響樂團、合唱團指揮華俊文老師表示,“我們要傳播中國聲音,首先要堅定文化自信,紅色和傳統文化凝練出的獨特思政育人價值,讓我們汲取了前行的力量。”

紮根陝西的西電,依托當地豐富的文化資源,結合學校優勢學科特色,推動着優秀傳統文化與大學生間的相遇、相識和相知。一個個如“妙趣剪紙”APP、皮影機器人表演《華夏留影》、糖畫機器人、程控提線——木偶藝人、光影随行——舞蹈特效伴侶系統、沙畫APP等的“科技+傳統”文化項目不斷湧現。

每年,學校通過美育公開課系列,開展的高水準傳統文化演出、講座10餘場,校園内還辦起了“眉戶戲”流派傳承班,開設起相關的通識選修課。優秀的創新文化作品還走出校園,走進鄉村國小、貧困村莊、市民音樂廳,這所全國重點大學成為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參與者、建設者。

西電:在學子靈魂中植入文化自信的種子

踐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2020年12月,西電一舉奪得第十二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優勝杯”。“全國17.9萬個項目參賽、92.4萬學生參加,我們是最牛的!”頒獎現場,校團委副書記于志斌和參加全國總決賽的7個項目組同學歡呼起來。

早在1988年,西電共青團就圍繞校園文化中的“科創文化”在全國高校率先發起舉辦了“星火杯”大學生科技創新大賽,每年吸引近萬名西電學子和千餘件作品參賽、近千名中國小生參觀學習。他們辦賽的初衷很簡單,就是為了點燃西電學子心中的科創激情。如今,30多年過去了,很多已成長為總工、總師、大學校長、科技企業創始人的學長學姐,每每回到母校分享自己的大學生活都會感慨:“在西電,不參加一屆‘星火杯’,妄為西電人”。

多年來,繁榮校園先進文化一直是西電共青團思政工作的第一課題,一批批覆寫廣、影響大、有特色、在全國叫得響的校園文化優秀成果在西電校園不斷湧現——

美育實踐方面,高水準藝術社團不斷在全國、全省獲獎;2021年,大學生交響樂團、合唱團分别摘得世界國際大獎,實作了美育國際化的“0”突破;2020年啟動的“暑期國際雙創周”,連續兩年開設“國際化藝術實踐人才集訓”課程,以500人“超大班”規模設定引導同學們在藝術比較中拓寬視野;“Muses—人工智能作曲系統” “琴悅科技——新時代智能鋼琴陪練領航者”等核心技術自有的大學生創新項目,成為“科技+藝術”跨界融合的标志,彰顯着青年一代的文化自信……

“作為一所黨親手建立、有着90餘載紅色辦學史的學校,我們的校史和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緊密相連。”西電團委書記傅超表示,紅色基因要傳承、紅色精神要弘揚,這是團組織責無旁貸的使命。

“發揮傳統文化的導向作用、輻射作用和凝聚作用,是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和更佳效果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周燕來說。

“對理工科大學來說,文化建設常常是短闆,但在西電卻成了長處。”校黨委副書記楊銀堂表示:學校90年的建校曆程中從未放松對文化的重視,新的百年曆程中,文化建設依然是一項戰略工程、築魂工程。“隻有凝練西電精神、塑造西電品格、講好西電故事,才能傳播好中國故事,使西電文化始終成為培養為國貢獻的創新拔尖人才的重要載體和不絕源泉。”

來源:中國青年報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