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坐,是寶寶一個重要的成長裡程碑。
當看到寶寶能夠自己坐在地上專心緻志玩自己的小玩具時,媽媽的心感覺都被萌化了。
但關于寶寶坐的姿勢,媽媽們也是操碎了心:
媽媽提到的這種坐姿,就是寶寶常見的:
“W”型坐姿

傳言這種坐姿對寶寶骨骼發育不好,容易引起O型腿、X型腿、八字腳等,影響腿型和身材,使媽媽們非常擔憂。
其實,這種說法并不準确。
想要弄明白為什麼,我們得首先知道:
1
為什麼寶寶喜歡這樣
“W”型坐姿?
寶寶之是以喜歡“W”型坐姿,是因為在寶寶的骨骼尚未發育完全時,“W”型坐姿會使寶寶更加舒适、自然。
寶寶出生前蜷曲在媽媽腹中,出生後會呈現輕微的O型腿,到2歲左右會逐漸變直。
然後會再發展成X型腿,約6~7歲後才會逐漸發展成正常腿型。
來源:UpToDate
在這個階段中,寶寶骨骼角度和成人不一樣,大腿内側彎是很常見的。
是以,寶寶會更願意選擇“W”型坐姿,因為這樣更輕松、更容易在轉身抓取玩具時保持平衡,而且膝蓋也不會承受過多壓力。
2
“W”型坐姿對寶寶的危害
是真的嗎?
“W”型坐姿讓媽媽們擔心的原因主要是它的“三宗罪”:
影響腿型,造成O型腿、X型腿;
影響平衡力和協調性;
容易造成八字腳等。
加上寶寶在成長過程中,幾乎都會經曆“W”型坐姿和O型腿、X型腿的階段。
是以,媽媽很容易将寶寶O型腿、X型腿與寶寶的“W”型坐姿聯想起來。
但事實上,兩者并無太大關系。
目前,也并沒有證據表明“W”型坐姿會對寶寶核心穩定性有害,或導緻未來的骨科問題。
相比寶寶“W”型坐姿,媽媽應該警惕的是寶寶這兩種坐姿:
跪坐:容易形成駝背,容易對膝關節造成損害等。
跷二郎腿:容易造成寶寶脊椎發育變形,容易形成“高低肩”。
媽媽一旦發現寶寶出現跪坐和跷二郎腿後,要及時糾正。
3
面對寶寶“W”型坐
媽媽應該保持什麼态度?
在對“W”型坐姿有一定了解後,媽媽面對寶寶“W”型坐姿要保持正确的态度:
不強迫、不過多幹涉寶寶選擇的自然坐姿,更沒必要對“W”型坐姿過度恐慌。
但這并不代表,媽媽對寶寶坐姿就不管不問。
如果寶寶玩耍時,每天、每次都隻依賴“W”型坐姿,或是在寶寶3歲後,“W”型坐姿出現的次數仍然很頻繁。
這時,媽媽可以提醒寶寶換個其他坐姿,如:
盤腿坐
屈膝坐
伸長腿坐
注意提醒寶寶換個坐姿時,不要指令式的給寶寶說“不要那樣坐”“快點換個姿勢”等,更不要斥責寶寶,這樣可能會讓寶寶緊張,甚至産生逆反心理。
正确的做法,媽媽可以溫柔地提醒寶寶“我們來這樣坐吧”,或直接示範給寶寶怎麼坐。
如果寶寶喜歡“W”型坐姿,還出現了以下情況,建議媽媽及時帶寶寶就醫:
●有髋關節發育不良病史;
●腿部肌肉出現緊繃或痙攣;
●有神經系統或發育遲緩問題;
●走路跛;
●下肢無力;
●無法用其它姿勢獨坐;
●動作笨拙或不協調等。
“W”型坐姿隻是寶寶成長發育階段一個自然的選擇,不會造成寶寶O型腿、X型腿等問題,媽媽沒必要上綱上線。
不過,媽媽平時也可以多引導寶寶嘗試一些其它的坐姿,避免寶寶養成每次都是“W”型坐姿的習慣。
可别小看了錯誤坐姿對寶寶的影響。
長期錯誤坐姿,影響寶寶大長腿;
影響腿部發育,就會影響工作;
就很難升職加薪;
就不能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而坐姿隻是寶寶成長發育過程中,最不起眼的一個問題。
寶寶生病、吃奶、輔食、睡覺、疫苗、早教,真是操碎了老母親的心。
但對父母來說,隻要能看到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那麼自己付出的辛苦就都值得!
看在菌菌也在辛苦寫文章的份上,大家也别忘了給文章點個贊,轉發給身邊人,讓更多人了解科學的育兒知識。
圖檔/視訊來源:網絡/寶寶呵護漫畫組,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