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為松了口氣!4200億最終結果出爐,美資巨頭對中國市場決定低頭

最近,中國“實踐21号”衛星把廢棄的北鬥二号衛星,拖進了“墓地軌道”,然後又重新回到近地軌道。這件事為什麼會引起美方衆多讨論呢?這就要說到一場即将發生的“火箭撞月球”。

在2015年,馬斯克的SpaceX在美國佛羅裡達發射了一枚火箭獵鷹九号,但完成任務後,這枚火箭因為燃料不足無法傳回地球,成為太空垃圾。但經過7年的漂流之後,據專家計算,它将在一月後(3月4日左右)撞擊到月球。有實體學家表示,這将是第一次人們知道的不受控制的火箭撞擊月球事件。

華為松了口氣!4200億最終結果出爐,美資巨頭對中國市場決定低頭

把這兩件事放一起,就知道了美國态度了。說白了,就是中國的太空實力正以超出美國預想的進度發展。這件事讓美國看到,中國在太空能把太空垃圾拖到“墓地軌道”,這無疑讓美方如鲠在喉。

除了太空科技你攔我趕,在大陸受到美方影響最大的晶片産業,也傳來一個好消息,一場讓華為、高通、英特爾等全球科技巨頭都懸着一顆心的大災難或将消除。

在2020年9月,軟銀為了補充現金流,正式宣布把手中的ARM出售給英偉達,作價660億美元,折合人民币超4200億人民币。

這個消息一傳出來,業界一片嘩然。一是因為它是目前晶片産業史上最大金額的交易;二是受到華為、高通、微軟、三星等各國大公司的一緻反對。在這些企業看來,一旦ARM到了英偉達手中,ARM的商業模式可能會改變,這将對全球晶片産業的發展帶來新的阻礙。

華為松了口氣!4200億最終結果出爐,美資巨頭對中國市場決定低頭

為什麼ARM到了英偉達手裡,就會成為行業的威脅呢?

簡單點講,英偉達算是一家顯示晶片公司。它的創始人兼CEO是美籍台灣人黃仁勳。從國家立場上來說,這是一家美國公司。

在1999年,英偉達通過發明GPU,一種AI通用晶片,成為了全球計算機圖形處理技術領袖。目前,業務涉及遊戲、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生命科學、雲資料中心等多領域。

而ARM是全球領先的半導體知識産權(IP)提供商,它目前的商業模式是隻推出IP核,不從事晶片生産。說白了,ARM就是一家主要出售晶片設計技術的授權的科技公司。英特爾、台積電、三星、高通、中興、蘋果、聯想等許多著名的科技公司都是它的客戶。

也是以,在英特爾、谷歌、賽靈思等英偉達的競争對手看來,如果ARM并購入英偉達,将會和衆多廠商成為競争關系,勢必将影響當下的市場格局。

另外,華為、中興等中國企業擔憂的是,一旦ARM成為美國企業,授權被卡的話,以ARM為基礎的作業系統将面臨釜底抽薪,這對整個中國移動網際網路行業是一場更嚴峻的災難。

要知道,雖然ARM是一家英國企業,掌控這家企業的是日本資本,收購ARM的是美國公司,但是ARM最大的應用市場,是在中國大陸地區。

華為松了口氣!4200億最終結果出爐,美資巨頭對中國市場決定低頭

換句話來說英偉達收購ARM,就必須對中國市場低頭,切實保障中國企業能夠如同其他國家的企業一樣,不會被差別對待,并且還要協調其餘三個國家的監管部門,不會限制ARM在中國大陸地區開展業務。

正因為這場收購案影響過大,也涉及到多重行業、國家監管,各大科技公司也一直懸着一顆心,關注着相關進展。

就在上月底,這場長達一年多的并購案終于有了一個明朗的信号:軟銀已着手籌備ARM的公募上市計劃。這至少意味着,軟銀已不對這場交易抱有希望。英偉達也私下透露,這場并購成功的可能性不大,并購案要黃。

不過,即使英偉達未能如願收購ARM,這場重大并購還是給了它不小的助力。要知道在宣布這個消息之前,英偉達的股價還在135美元左右,市值約3400億美元,而如今它的市值已近6465億美元,漲了近50%。

不可否認的是,讓英偉達一路高歌猛進的根本原因還是美國對晶片産能配置設定的絕對話語權。也是以,對于華為等挑戰者來說,ARM保持目前的商業模式才是最有利的。

至于中國如何突破美國的晶片封鎖,顯然需要更多自主創新型科技企業的崛起,技術支點越多,這個坎才更好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