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聽我說#兒子給母親買一把梳子,兒媳都大聲呵斥,這就是90年代我們涪陵農村生産隊裡送出第一個大學生父母的命運。兒子考上涪陵師專,畢業以後配置設定到鎮中學工作,兒媳是兒子的高中同學,兩人自由戀愛結的婚。
父母原以為,供了個大學生出來,後半輩子可以去鎮裡享幾天清福,沒想到,兒媳不同意。最後,父母跟了女兒,招了個姑爺進屋。
兒子的工資被兒媳管着,平時兒子不得給父母一分錢,那次在鎮上碰到了母親,母親很喜歡那把梳子,兒子便給母親買下了。後來兒媳知道,不依不饒,最後母親把買梳子的錢補給了兒媳,這事才告一段落。
兒媳本來也知道父母是怎麼節衣縮食送兒子讀師專的,那時沒有錢,糧食也不多,父母硬是吃個半飽,節約糧食拿去賣點錢給兒子上學。父母靠兒子,為什麼就靠不住呢?兒媳開理發店,兒子當老師,照理經濟也不差呀。
這樣的父母,撫養兒子,還有什麼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