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綠窗寄語:我們活着不是為了個人,而是為了社會

綠窗寄語:我們活着不是為了個人,而是為了社會

幾天前,看到一篇熱搜的文章《最具争議的北大附中校長下課:是功臣,還是罪人?》。

王珍原先是深圳中學的校長。擔任八年後,他來到了北大附中任職校長。12年年後。他卻被革職了。

去年12月14日,北京大學官網的“校内公告”欄釋出了一則免職通知:“學校研究決定,免去王铮的北京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的職務。”

王珍任北大附中校長時期,延續了他在深中的改革:實行走班制、導師制,設定四大學院、八大書院,學生自治,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團,允許學生戀愛,允許學生帶電子産品進校園,可以在學校打遊戲……

北大附中這一系列聽起來十分具有“實驗性”的舉措,讓其顯得頗為特立獨行,也引發了巨大的争議。

有人對王铮推崇備至,學生們親切地喊他“铮哥”,把北大附中稱為“大泥灣魔法學校”,認為它是現實中的“霍格沃茨”,許多學生即使聯考不理想,也不後悔自己當初的選擇。

也有人視之為異端,認為“華而不實”的改革使得北大附中的升學成績連年滑坡,幾乎要跌出海澱六小強,耽誤了許多優秀的孩子,甚至有不少家長強烈要求罷免他的校長職務。

這是中國基礎教育的一次難得的嘗試。

事情的結果,隻能就留給别人,留給時間,留給曆史去評說了。

綠窗寄語:我們活着不是為了個人,而是為了社會

在這則新聞當中,除了學生能在學校拿手機和電子産品玩遊戲,最讓我出奇意外的就是,竟然可以自由戀愛。

其實我并不反對自由戀愛,我也不反對早戀。但是如果我的孩子因為早戀而誤入歧途。那我就會心痛不已,因為人生隻有一次。

在關于中學生要不要戀愛這件事情上,早在幾十年前,當讀者疑惑,寫信咨詢謝冰瑩的時候,她就給出明确答案。

談戀愛也要看對象。

這位讀者是謝冰瑩認識的一個聰明的孩子。但是她不建議她早戀。因為早戀的變化性實在是太大了,要承擔的風險也非常的大。

特别是在青少年時期,在這樣關鍵的讀書時代,我們沒有時間去浪費,也付不起這樣慘痛的代價。

在謝冰瑩的回信裡,她講了一個千真萬确的事情。

當時一位在女中沒有畢業的18歲的女孩子,因為愛上了有婦之夫,而成了人人唾棄的小三。最後連累了自己的家庭,連累了父母。

看了這樣的回信。看了《綠窗寄語》,我難以想象在幾十年前的台灣發生的事情也能映照現在的社會。

謝冰瑩的智慧也能穿越曆史來到我們的面前教導我們,如何應對生活?

綠窗寄語:我們活着不是為了個人,而是為了社會

謝冰瑩,一個好聽的名字。一位豪爽熱情的湖南妹子。

雖然謝冰瑩這位偉大的女作家已經離開了我們,但是她的文字依然陪伴着我們。

謝冰瑩(1906年9月5日-2000年1月5日),原名謝鳴崗,字鳳寶,出生于湖南省新化縣铎山鎮(今屬冷水江市),1921年開始發表作品。

在“五四”時期作家當中,她的人生和創作道路是最壯美、最坎坷的一位,也是和中國的命運連得最緊密的一位。

她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女兵,也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女兵作家。

據不完全統計,謝冰瑩一生出版的小說、散文、遊記、書信等著作達80餘種、近400部、總數達到了。2000多萬字。

代表作有《女兵自傳》等,相繼被譯成英、日等10多種語言,流傳于世。

這本《綠窗寄語》可以說是謝冰瑩最受歡迎的散文集之一。

因為這本散文集沒有悲秋傷冬沒有無病呻吟,有的是真真切切的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和疑惑。

在這本書裡面,作者與讀者朋友之間交流的書信收錄了幾十篇。

這些書信的主題有指引青年出路的有關于戀愛,離婚,感情的,有回答如何寫作,怎樣閱讀,有談人生理想,談如何過好每一天,有對于世界經典名著的獨到見解等等。

綠窗寄語:我們活着不是為了個人,而是為了社會

謝冰瑩是一個獨立的女性,雖然她的一生情感之路比較坎坷,但一生共經曆了三段感情。

但她依然是一個獨立有理想的女性,不依附于任何人,不依附于時代,活出了自己的風采。

早在他們那個年代流行父母包辦婚姻。

但謝冰瑩不甘于如此,卻無法逃離母親的磨爪,隻能和相親對象結婚。

但是她進行了權力的反抗。

和名義上的丈夫進行了幾天幾夜的交談被,最後對方被說服了,她也恢複了自由身。

後來經曆了戰争年代,她和真愛最終因為時代的原因被分隔兩地。無奈之下,對方另娶她人,她也被迫遠走他鄉。

但不管經曆什麼,不管時代再怎樣的摧殘,她都依然堅持自己的初心。

綠窗寄語:我們活着不是為了個人,而是為了社會

在一封回複離婚的信中,她最好的小妹妹。

中年遭遇了丈夫的背叛,想要結束生命或者遁入空門。

謝冰瑩在同情憐愛的同時,又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

她勸導她,你的環境不好,正象征着你未來的光明。你應該了解人生的真谛,不是為個人,而是為社會。你遭遇着不幸,當然值得同情,但你應該睜開眼睛,像你的周圍看看,找出那些比你更苦,更值得同情的人來和自己比較一下,他們為什麼能生存,他們為什麼能夠忍受這樣的痛苦,他們為什麼能奮鬥,而我不能。

哪怕再苦再困難,也要掙紮着活下去。你問我這是為什麼?理由很簡單,我們活着不是為了個人,而是為了社會。

這是謝冰瑩的真心話,也是她一生的寫照。

即使經曆再苦再難的生活,她都挺過來了,她不是為了個人的幸福,而是為了整個社會的幸福。

正因為有謝冰瑩這樣的女兵,正因為有謝冰瑩這樣胃整個全人類而奮鬥的女兵,才有我們現在社會的幸福和安康。

綠窗寄語:我們活着不是為了個人,而是為了社會

在《綠窗寄語》中,謝冰瑩事無巨細地回複了讀者的困惑和苦悶。

但是她也誠實地指出了現在的青年的苦悶,有許多是無病呻吟。

要時刻謹記心中的使命。

青年朋友更應該時時刻刻想着這樣敦品、勵學,做一個頂天立地,力纜狂瀾的民族戰士。

雖然每個時代的背景不一樣,但是每個時代的青年遇到的問題卻又大同小異。

謝冰瑩的話,也是對我們這個時代青年的尊尊教誨。是要時刻謹記的。

綠窗寄語( 冰心好姐妹、青春擺渡人、“女兵作家”的清醒之作 ¥34.3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