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天花。
據媒體報道,當地時間2021年11月17日,美國國土安全部稱,發現了5個标有“天花”字樣的冷凍小瓶。美國疾控中心(CDC)與聯邦調查局(FBI)正在緊急調查此事。
自宣布消滅天花病毒以後,世界各地實驗室中儲存的天花病毒樣本均被銷毀,或是轉移到了2家在世衛組織監督下儲存和處理天花病毒的實驗室——位于美國亞特蘭大的CDC主實驗室,俄羅斯科利佐沃市的國家病毒學和生物技術研究中心(VECTOR研究所)。

世界通用生物安全等級(BSL)标準由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建立,天花病毒的研究應在最高防護實驗室——BSL-4進行
雖然曆經數千年的鬥争,人類最終在1980年就已經宣布消滅天花病毒,但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在授權實驗室外發現來路不明的天花病毒樣本,這如同一顆顆定時炸彈一般,提醒我們不要忘記那個可怕的殺手。
雖然長得真的很像棉花糖
但請務必不要産生那樣的聯想(圖:壹圖網)
神秘來客
現在我們已經無從考證天花病毒從何而來,但在埃及木乃伊上發現的疑似天花的皮疹表明,人類與天花病毒的鬥争可能超過3000年。
關于天花流行的最早書面描述出現在公元4世紀的中國,早期的文字描述則出現在7世紀的印度和10世紀的小亞細亞。
葛洪在《肘後備急方》中記載:以建武(公元25-56年)中于南陽擊虜所得,乃呼為“虜瘡”,意味着天花病毒可能在東漢初年随着戰事進入中國
最早的天花疫情或許見于古埃及。中國隋唐時期,天花病毒随着貿易進入北韓半島以及日本;而後7世紀時阿拉伯的擴張将天花傳播到北非、西班牙和葡萄牙;中世紀十字軍将天花進一步帶回歐洲。
數百年後,歐洲殖民者和非洲奴隸貿易将天花引入美洲;18世紀,英國探險家将天花帶到澳洲。至此,這種死亡率高達30%的疾病已經遍布全世界。
研究者認為其臉部大面積的侵蝕就是由天花導緻的,大機率就是死于天花感染(拉美西斯五世木乃伊 圖:壹圖網)
在古代一旦得了天花,多數時候隻能聽天由命。重症患者通常在3到5天内就會死亡,其緻死原因一般為無法控制的毒血症或大出血。
還有些時候,天花病毒可以在組織層或皮膚深層造成嚴重破壞,患者在出現症狀後10至14天内死亡。與之相對的是,良性感染患者的病損則局限在表皮層,這部分患者通常愈合較好。
遍及全身的膿疱一碰就出血、流膿
即使痊愈了也會留下永久性瘢痕
患者通常痛不欲生(圖:壹圖網)
美洲殺戮者
和所有烈性傳染病一樣,天花的傳播也深刻地影響着人類曆史:
公元2世紀後期盛行于羅馬帝國境内的瘟疫就被認為是天花,這場持續二十餘年的瘟疫造成羅馬帝國千萬級别的人口損失,瘟疫過後也難以恢複往日的輝煌。
曆史上最慘烈的天花流行便是安東尼大瘟疫,據傳一天有兩千人喪命于天花,一時間屍橫遍野。
“天使”都是來收命的(圖:壹圖網)
16世紀的西班牙人初到美洲時雖然擁有技術優勢,但如果不是天花的侵襲,也并不至于在短時間内讓印第安人的社會崩潰。
面對死于未知疾病的英勇戰士,印第安人将他們用裹屍布帶回,髒污的毯子又進一步幫助天花傳播(圖:壹圖網)
1661年,罹患天花的順治皇帝在臨終前聽從德國傳教士湯若望的建議,選曾得過天花并且幸存下來的玄烨繼承帝位,這一決定也對中國曆史走向産生了巨大的影響。
康熙大帝原來是張麻子臉!(圖:壹圖網)
但如果要評判影響最大的事件,毫無疑問是1520年天花随着歐洲的殖民活動來到美洲。在整個美洲,歐洲人帶來的疾病從一個部落傳播到另一個部落,據估算,天花等各種跟随歐洲人來到新大陸的疾病殺死了90%的美洲土著人口。
哥倫布往返美洲的四次航行
就是打開潘多拉魔盒的鑰匙
(來源:Britannica Kids)
科爾斯特能憑借區區數百人就擊潰阿茲特克帝國;皮薩羅也僅靠百餘名士兵就輕而易舉征服印加帝國,除了文明的代差以外,天花病毒作為秘密武器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阿茲特克人骁勇善戰卻也兇蠻殘暴
有把戰俘和外邦人祭祀的傳統(圖:壹圖網)
舊大陸的居民與天花鬥争數千年,體内或多或少都有一定抗體,而此前印第安人從未接觸過天花病毒,對其抵抗力幾乎為零。有學者認為,自哥倫布發現美洲後100年内,阿茲特克、印加等美洲主要國家的人口數量從兩三千萬銳減至兩百來萬,主要就是因為印第安人對于天花等來自舊大陸的疾病幾乎毫無抵抗力。
哥倫布:是的,又是我!(圖:壹圖網)
當印第安人發現他們不僅武器比歐洲人落後,而且各種神秘的疾病似乎也隻殺死印第安人,卻放過歐洲人的時候,莫名的絕望感讓印第安人的最後一絲心理防線也崩潰了——他們認為他們受到了天神的懲罰,歐洲人在美洲的征服也遠比其他地方來得順利。
蒼天饒過誰?(壹圖網)
在其他地方,密西西比河流域的酋長管轄的部落在16至17世紀初這一段時間裡消失,時間甚至比歐洲人在密西西比河地區建立第一個殖民地時還要早;1713年的一次天花流行毀滅了南非土著桑族人;1788年,英國人移民悉尼後不久,一場流行病迅速毀滅了澳洲的土著……類似的流行病也在東加、夏威夷和其他太平洋島嶼上反複發生。
棍棒長弓雖不敵長槍短炮
但惡疾最是殺人不見血(圖:壹圖網)
有的國家常常自誇說他們為全世界帶來了先進的文明,但大都忽視了帶去的其他東西毀滅了許多地區的原住民。毫不誇張的說,大航海時代來臨後,不僅是一部人類的交流融合的曆史,更是部分民族慘痛的災難史。
戰勝天花
在與天花鬥争的過程中,人們也在逐漸摸索可靠的方案。
可能最早在北宋時期,中國人開始使用人痘接種術預防天花。至明朝中葉,人痘術已得到廣泛的運用。該技術自公元17世紀開始,先後傳播到俄國、北韓、日本、阿拉伯和歐、非各國,公元1717年傳入英國。
最常見的人痘接種術,是将痊愈期天花患者的痘痂研磨成粉末,再用銀管吹入受種者鼻孔;或是将研磨成粉末的痘痂加水調濕,再用棉花包裹塞入受種者的鼻腔。
中國古代用鼻苗法接種人痘,加水包棉花塞進鼻孔被稱為水苗法,用長長的銀管直接吹被稱為旱苗法(來源:SCMP)
由于這兩種方法處理後,天花病毒毒力有所減弱,在激活人體免疫系統的同時,較少引發重症。人痘接種法也可以說是早期的免疫學嘗試,更為後來發展起來的牛痘接種打下了基礎。
雖然人痘接種對于遏制天花的肆虐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接種人痘後仍有約2%的死亡率,人們也一直在尋找更加安全可靠的預防方法。
這終歸隻是一種充滿不确定性的預防手段,得了天花的患兒即使痊愈了也會留下一身“麻子”,甚至還會被畫成畫流傳(圖:壹圖網)
18世紀末,英國醫生愛德華·詹納(Edward Jenner,1749-1823年)聽說了擠奶工在感染牛痘後不會罹患天花的故事後,決定驗證這一說法的正确性。
這位未來的“免疫學之父”立馬get到了(圖:wiki)
1796年5月,詹納使用從牛痘膿胞中提取的物質給一位名叫詹姆斯·菲利普的八歲男孩注射。這孩子很快出現輕微的症狀,但不久便恢複;詹納緊接着又給其接種天花,這名孩子卻并未罹患天花。現在的眼光來看,這一做法确實極不人道,且要冒着非常高的風險。
或許沒人想要冒着生命危險做了重大犧牲後,還以光屁股的形象被曆史銘記(詹納給菲利普接種雕像 圖:壹圖網)
實驗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詹納在1798年發表的《關于牛痘的原因和作用的研究》一書中,詳細記錄了多個接種牛痘後不再罹患天花的病例。
他在書中寫道:“牛痘和天花的膿疱相似,患牛痘和患天花的症狀也相似;所不同的是牛痘比天花的症狀輕很多,牛痘不會引起牛的死亡,患牛痘的人也不會死亡。”
歐洲人最開始接觸種牛痘這一聞所未聞的“預防”方式,以為接種後身上會長出牛的各種器官(圖:壹圖網)
牛痘疫苗的低風險以及高成功率使其在數十年中傳遍世界,各國開始紛紛嘗試使用牛痘預防天花。随後的一百年裡,天花逐漸被控制下來。由于激活的免疫系統對于天花可能具有終生的抵抗效力,這一特點使人們看到了徹底根除天花的希望。
為了紀念這一發現對天花乃至世界上第一款疫苗的貢獻,疫苗的英文“Vaccine”一詞,正是來源于拉丁語的奶牛“Vacca”(圖:壹圖網)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亞非拉掀起民族解放運動的同時,世界各國的合作也在逐漸加深。195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啟動了一項在世界上消除天花的計劃。1967年,強化根除計劃開始,各國承諾繼續努力。多國的實驗室開始生産出更多、更高品質的疫苗。
疫苗的出現,讓根除天花的
正式戰役終于打響(圖:壹圖網)
此前,天花已經在北美洲(1952年)和歐洲(1953年)被消滅。強化根除計劃在全世界消滅天花方面取得了穩步進展,到1971年,南美洲根除了天花,随後是亞洲(1975年),最後是非洲(1977年)。
1977年10月25日,在非洲發現了一個天花病人,之後兩年内,全世界再無發現新的天花病人。世界衛生組織于1979年10月26日于肯亞首都内羅畢宣布消滅天花,并舉行慶祝儀式。
最後一位自然感染天花的病毒宿主
——拉希瑪·巴努(圖:wiki)
在詹納明确牛痘疫苗可以消滅天花的近兩個世紀之後,第三十三屆世界衛生大會于1980年5月8日正式宣布,全世界已經沒有天花這一疾病,這被認為是有史以來國際公共衛生領域最大的成就。
雖然疫苗對于消滅天花至關重要,但僅憑疫苗還是不夠的。天花疫苗于1796年被首次使用,而後人類花了整整184年才宣布消滅天花,顯然,戰勝全球性流行疾病的決定性因素是全球團結協作。
1980年,WHO正式宣布消滅天花,将10.25号定為人類天花絕迹日,天花成為了世上首個絕迹的人類傳染病!(圖:WHO int.)
來源:地球知識局
作者:子昱
責編:鄭華菊
校對:臧恒佳
制版:薛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