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G、新材料、機器人:被科技“武裝”的冬奧會

記者 | 彭新

編輯 |

1

從北京冬奧會開幕式開始,我們就看到人工智能(AI)、5G、AR、裸眼3D和雲等多種科技成果帶給觀衆震撼體驗。

現在,随着冬奧的進行,各種技術應用盲盒也充分打開,展現在場館基礎設施建設、綠色環保等方面實作技術的改進,各種創新的技術和材料也在在綠色環保、智慧服務、後勤保障、場館建設、節能出行、通信等方面實作了飛躍的進步。

“冰絲帶”背後的制冰秘密

國家速滑館又稱“冰絲帶”,是本屆賽事唯一建立冰上競賽場館,也是冬奧曆史上第一個使用二氧化碳作為制冷劑的速滑場館。冰面是場館運作的關鍵設施,國家速滑館擁有亞洲最大的全冰面設計,面積達到了近1.2萬平方米。利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在這樣大的冰面上制冰,在此前的冬奧速度滑冰場館中并沒有先例。

本次“冰絲帶”啟用的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制成的冰面冰溫非常均勻,最大溫差能夠控制在0.5攝氏度以内,冰面硬度始終一緻,有助于運動員創造運動成績。

5G、新材料、機器人:被科技“武裝”的冬奧會

二氧化碳制冷相比傳統制冷方式,制冰能效可提升30%,經過研究人員測算,國家速滑館的二氧化碳制冰系統每年可以節省約180萬度電量。制冷系統通過制冷劑或載冷劑帶走冰層下面的熱量來實作冰場的迅速降溫,這些被帶走的熱量一般都是直接排到室外環境中,但在這裡,工程師們憑借着科技手段,實作了回收利用,可以提供70℃熱水以用于生活熱水和除濕再生等用途。

“綠電”助力冬奧碳中和

北京冬奧會将全面實作碳中和。在交通上,氫燃料電池車的使用本屆冬奧會的亮點,成為一場“氫能秀”,冬奧會将示範運作超1000輛氫能源汽車,配備30多個加氫站,是全球最大的一次燃料電池汽車示範。

5G、新材料、機器人:被科技“武裝”的冬奧會

北京冬奧會期間,212輛“100%國産”氫燃料電池客車通過5座“100%綠氫”加氫站提供加氫服務,預計可實作每輛車每千米0.28升的節油效益,總節油量約9.6噸,實作每輛車每千米0.75千克的減碳效益,總碳減排量約30噸。節能和清潔能源的車輛在小客車中占比幾乎達到了百分之百,在所有車輛中的占比達到了八成以上。

5G、新材料、機器人:被科技“武裝”的冬奧會

為實作北京冬奧會碳中和目标,冬奧實施了張北柔性直流電網工程,将張北地區的風能、太陽能等生産的綠電輸入北京。賽事期間,北京冬奧會三大賽區26個場館将實作100%綠電供應。當然一些電力供應的安全巡檢,也引入了智能協作機器人,對重點保障點位進行不間斷巡視,全力保證可靠供電。

從餐飲到安防,機器人在冬奧無處不在

機器人在冬奧會大放異彩,包括餐飲機器人、配送機器人、消毒機器人等。

由碧桂園千玺機器人集團研制的智慧餐廳面積達到5400平方米,能同時容納1700餘人用餐。機器人元素無處不在,有機器人負責炒菜,有機器人負責做煲仔飯,想吃中餐或者西餐都可以,等機器人做好飯之後,送餐機器人會利用空中的雲軌傳送系統将飯菜送到點餐人所在的位置。

5G、新材料、機器人:被科技“武裝”的冬奧會

北京獵戶星空科技有限公司的雙臂協作機器人“大白”,則化身咖啡“大師”,大白由兩條六軸協作式機械臂組成,左右機械臂可以同時開工,能精準執行各種不同的動作,隻需4分鐘就可完成取豆、稱重、取水、上水、沖泡等一系列咖啡制作工藝。

由九号公司提供的配送機器人,進行一定的子產品化改造和測試後,可在冬奧場館内提供室内巡邏安防服務,對場館内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和管理,也可以為人提供物品配送服務。

5G、新材料、機器人:被科技“武裝”的冬奧會

搭載準分子消毒燈的智能消毒機器人。

有一些專職消毒的機器人是在場館中默默地工作,與普通的消毒機器人不同,在面對複雜物體表面時,冬奧會中的消毒機器人不僅能自适應地識别物體的形狀,還能自主規劃消毒軌迹,實作高效、精準的消殺,更适合在無人操作的環境下工作。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為消毒機器人配備準分子消毒燈,發出222納米波長的紫外線,對被照射的空氣實作消毒,并且不會對人體産生傷害。

高速錄影機、北鬥導航輔助運動員訓練

在冬奧會項目比賽中,AI、高速錄影機、北鬥導航技術得到大範圍使用,用于運動員訓練。

比如跳台滑雪生物力學快速回報系統,以往教練員主要是借助普通錄影機和影像拍攝裝置,把運動員的運動軌迹拍攝下來,事後觀看分析,提出改進訓練方案。通過架設多台高速高清錄影機采集三維運動資料,AI可以自動識别運動員各關節點位置,并計算起跳蹬伸距離、起跳關節角度、起跳垂直速度等重要名額,實作跳台滑雪三維動作捕捉及分析。

5G、新材料、機器人:被科技“武裝”的冬奧會

對于花樣滑冰這樣的運動而言,評判标準更多,AI系統通過三維骨架節點檢測與姿态估計,幫助運動員改善姿勢的規範度與美觀度。而運動目标3D模型可視化,則為運動員技術分析提供了清晰的運動模型。

北鬥導航數字化雪場回報系統利用北鬥導航系統實作的場地資訊數字化和運動員滑行軌迹數字化,可以回報騰空高度、射出速度、起跳角度、位移資訊和資料對比等資訊。

超高清轉播背後的5G雲轉播“大考”

5G、雲轉播技術在本次冬奧會大規模采用,成為未來體育轉播技術的練兵場。目前,5G信号已覆寫北京冬奧會的競賽場館、配套設施及京張高鐵、京禮高速公路等交通幹線。

5G雲轉播優勢在于,轉播商不用把笨重昂貴的轉播裝置運到冬奧會現場,把導播、制作、剪輯、字幕等工作從傳統的轉播車上轉移到雲上去,在雲端完成制播流程,真正實作奧運賽事高畫質、低成本轉播。

5G、新材料、機器人:被科技“武裝”的冬奧會

本屆冬奧會将首次以4K超高清格式轉播,部分重要賽事更是以8K格式轉播。在賽事時長上,整體時長月1000小時,轉播内容含量将達6000小時,是曆屆冬奧會規模最大的一次。雲上轉播平台OBSCloud是阿裡巴巴與奧林匹克轉播服務公司聯手打造的轉播技術,在東京奧運會上實作首次使用,為全球轉播機構提供雲上轉播支援,這也是奧運曆史上首次采用雲計算支撐全球轉播。

在冬奧期間啟用的高鐵5G超高清演播室,是全球首次在350公裡時速的高鐵列車上,依托5G技術打造超高清直播演播室,實作超高清信号的長時間穩定傳輸。中國聯通對京張高鐵全程全網部署了3.5G 200M網絡,同時将5G信号引入到車體内,這在全球尚屬首例。

5G、新材料、機器人:被科技“武裝”的冬奧會

全球首台8K+5G超高清視訊全業務轉播車。 圖檔來源:中聯超清/協同中心

北京冬奧會期間,觀衆在觀看短道速滑和花樣滑冰賽事時,使用者将會享受到更清晰的畫面和更豐富多彩的觀賽角度。由中聯超清/協同中心完成的全球首套5G+8K超高清視訊全業務轉播車,将承擔這兩項賽事的轉播服務,轉播車及技術支援服務團隊将與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合作對2022北京冬奧短道速滑和花樣滑冰賽事進行全程8K公共信号制作。預計實際賽事轉播将從2月4日一直持續到20日,總計連續轉播17天,總轉播時長約為46小時,總素材錄制時長超過230小時。

針對冬奧會冰雪運動的特點,采用自主研發的冬奧賽事8K+VR直播系統和自由視點(6DoF VR)技術,對冰雪運動項目進行示範播出,使用者可以通過手機、VR頭盔和電視大屏,實作VR直播觀看。

5G、新材料、機器人:被科技“武裝”的冬奧會

總台央視新聞于11月份正式推出AI手語主播,基于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悟道2.0”超大智能模型進行研發,自主搭建的系統。AI手語主播不僅可以報道新聞,還可以進行賽事手語直播,通過肢體動作、表情、手指等動作進行手語播報,AI主播具備手語表達及手語呈現效果的能力,可提供專業精确的手語解說,便于殘障人士收看賽事報道。

服裝背後的技術創新

由于冬季運動特殊氣候條件的需求,制服既要抵禦嚴寒、防風保暖,又要透氣透濕、輕便舒适,但防風和透氣、保暖和輕便在客觀上互相沖突。

為此,冬奧制服裝備研發設計團隊在材料使用上通過科學的材料選擇和穿搭組合來達到一種平衡,最大程度滿足所有場景下的需求。冬奧制服填充絮料是一種多層結構保暖絮片,在燈光1分鐘照射下,光譜蓄熱纖維比普通蓄熱纖維溫度高8℃,滿足寒冷環境的保暖需求。

冬奧會競速類項目中,0.01秒就有可能決定一塊獎牌的歸屬。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風阻,提高運功員的速度,緊身服裝已普遍應用于速度滑冰、高山滑雪、雪車、雪橇等競速類項目中。

5G、新材料、機器人:被科技“武裝”的冬奧會

由北京服裝學院牽頭開發的競速類緊身比賽服,服裝表面為凹坑結構,能有效減小風阻搜集和測試150多種面料的基礎性能,根據中國運動員體型特點設計,主要涉及短道速滑、速度滑冰、高山滑雪等競速類項目,研發的多款比賽服減阻率均超過10%。

在顔色和搭配上,比賽服挑選更加靓麗的色彩,展現設計感。此外,通過色彩學分析、紋樣等視覺因素心理評價研究,結合3D模拟方式,研究服裝視覺因素對競技評價産生的影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