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宅門》中最悲劇的人物,當屬楊九紅,楊九紅幼時被哥嫂賣掉,一輩子沒得到白文氏的認可,女兒不認她這個母親,最後凄涼地死去

《大宅門》中最悲劇的人物,當屬楊九紅,楊九紅幼時被哥嫂賣掉,一輩子沒得到白文氏的認可,女兒不認她這個母親,最後凄涼地死去。

然而,楊九紅的命運,原本不至于這麼悲慘,與其說是時代造就了她的悲劇,不如說是她自己認不清現實。

楊九紅被哥嫂賣到妓院,這樣的出身,注定她是進不了大家門的,不僅大戶人家不會要她,就是小門小戶的正經人家,也不願意娶她。但她認不清這個現實。原本,她能傍上白景琦這棵大樹,已經是她的造化,算是她人生中的一個轉折點。她當時就應該留在濟南,不要跟白玉芬去北京。在濟南,她可以自立門戶,古代人家本來婆媳關系就不平等,就算黃春是太太,在老太太面前也要伏低做小,小心伺候,她一個人在濟南,上面沒有婆婆,也沒有家族規矩,豈不自由?

有白景琦給錢花,有丫鬟伺候,再生兩個孩子,這輩子算是穩了。就算以後她年老色衰,白景琦不愛他了,也不可能不管孩子。如果當初那個二胎沒有流産,生個兒子,即便繼承不了白家的産業,白景琦也會幫助他成家立業,楊九紅這輩子可以說就有了依靠,晚年兒孫繞膝,也是個幸福的老太太。

但是她看不清楚現實,跟着白玉芬去了北京,想要進大宅門。這是她犯的第一個錯。其實,去了北京也就去了,當年,黃春跟着白景琦都被情婦奶趕出來了,她應該早就預料到,得到白文氏的認可,沒那麼容易,應該想辦法讨好這位婆婆才對,而不是一肚子怨氣。

她犯的第二個錯誤,就是在女兒白佳麗的問題上。對于白文氏抱走白佳麗,她不應該阻止,相反應該感激。原本,古代大戶人家的小妾,就是沒有資格自行撫養子女的,孩子都稱正房太太為母親,由太太撫養。況且,楊九紅出身不好,如果孩子由她撫養,将來長大婚配時難免被男方家裡看不起,為了女兒的未來,她也應該同意白文氏撫養白佳麗。

如果她當時能不那麼抗拒,而是讓白景琦代替她向白文氏表示感謝,讓白文氏看到她的遠見和明事理,白文氏也不可能不讓女兒認她,甚至有可能不會一直不讓她進大宅門。

倘若不是在白佳麗的問題上,她對白文氏心懷怨恨,她的第二個孩子也不會流産,她也不會在後來遇到白文氏時扭頭就走,加深了與白文氏之間的恩怨,到死白文氏都不讓她戴孝。

反觀黃春,就很懂得那個時代的生存法則。被白文氏趕走時,白景琦給白文氏下跪,她也跟着下跪;在濟南吃了那麼多苦,她也沒跟白景琦抱怨過白文氏;回到白家,依然對這位婆婆恭恭敬敬,沒有任何不滿。楊九紅有一顆要強的心,但不适應那麼時代下她的命運。

楊九紅犯的第三個錯誤,是丢掉了白景琦的憐惜。本來白文氏死後,白景琦内心是感到虧欠她的,但她不但不懂利用這份憐憫,反而頻頻作妖。本來她當時已經是家裡的女主人了,後半生可以說不會再有什麼阻礙,可以稱心如意地在白家活到老。

但她因為跟槐花争寵,跟香秀鬥氣,逼死了槐花,敗壞了自己在白景琦心中的形象,也讓香秀借此上位,騎到了她頭上,當了太太。白景琦那句“當了太太就不是丫頭了”,就是對她逼死槐花的一個還擊。

最終,楊九紅把自己搞得面目猙獰,人心盡失。

《大宅門》中最悲劇的人物,當屬楊九紅,楊九紅幼時被哥嫂賣掉,一輩子沒得到白文氏的認可,女兒不認她這個母親,最後凄涼地死去
《大宅門》中最悲劇的人物,當屬楊九紅,楊九紅幼時被哥嫂賣掉,一輩子沒得到白文氏的認可,女兒不認她這個母親,最後凄涼地死去
《大宅門》中最悲劇的人物,當屬楊九紅,楊九紅幼時被哥嫂賣掉,一輩子沒得到白文氏的認可,女兒不認她這個母親,最後凄涼地死去
《大宅門》中最悲劇的人物,當屬楊九紅,楊九紅幼時被哥嫂賣掉,一輩子沒得到白文氏的認可,女兒不認她這個母親,最後凄涼地死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