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廈門14個項目上榜第七批省級非遺

[新聞頁-台海網]

新增項目名錄

1.詩詞閩南方言吟誦

2.廈門微雕(許通海微雕制作技藝)

3.閩派盆景技藝(廈門)

4.傳統紙紮技藝

5.閩南土筍凍制作技藝(海滄)

6.鼓浪嶼餡餅手工制作技藝

7.南普陀素餅手工制作技藝

8.閩台青草藥(廈門)

9.寒單爺習俗

10.集美後溪霞城城隍廟廟會習俗

11.同安朝元觀玉皇信俗

12.馬隊迎王儀式

第一批至第六批省級

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

項目名錄擴充項目

1.福船制造技藝(湖裡)

2.翔安丁瓯儀式

廈門14個項目上榜第七批省級非遺

■福船制造技藝

廈門14個項目上榜第七批省級非遺

■翔安丁瓯儀式

廈門14個項目上榜第七批省級非遺

■同安朝元觀玉皇信俗

廈門14個項目上榜第七批省級非遺

■寒單爺習俗

廈門14個項目上榜第七批省級非遺

■閩派盆景技藝

廈門14個項目上榜第七批省級非遺

▲閩南土筍凍制作技藝

廈門14個項目上榜第七批省級非遺

廈門微雕

台海網2月11日訊 據廈門晚報報道 日前,福建省政府公布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188項,其中新增項目名錄157項,第一批至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充項目31項。廈門共有14個項目上榜。

寒單爺習俗

寒單爺習俗是海滄區青礁村一項獨特的民俗活動。通常是在每年農曆三月初九,轎夫們用銮轎将寒單爺神像擡出來巡境。轎夫們赤裸雙腳,踩過燃燒着的火炭。巡境後,轎夫們擡着寒單爺神像,在廟埕上15米長的炮仗中來回奔跑、跳躍,接受來自四面八方信衆擲來的爆竹連番轟炸,場面十分熱烈。青礁村萬應廟供奉的寒單爺神像已有千年曆史,台灣的寒單爺信仰是從青礁傳過去的。此習俗在加強海峽兩岸文化交流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

集美後溪霞城城隍廟廟會習俗

集美後溪霞城城隍廟廟會是閩台文化特色廟會。霞城城隍廟位于集美後溪城内,清康熙元年八月,在泉州府同安縣仁德裡十三都造城池,稱霞城。同時,于南門(即臨海門)内建霞城城隍廟。同安人陳金絨等人奉請霞城城隍爺金身赴台灣和新加坡等地,霞城城隍廟是台北霞海城隍廟的祖廟,也是台灣其他城隍廟的太祖廟。每年農曆五月十三,霞城城隍廟城隍爺神誕,兩岸的城隍廟都會舉辦盛大的廟會活動。

同安朝元觀玉皇信俗

同安朝元觀位于同安區大同街道辦事處朝元村,是閩南地區曆史悠久、供祀玉皇大帝的道教聖地,始建于唐代,比同安置縣早200餘年,是閩南地區規模最大的道教宮觀之一。朝元觀每年有正月初九“天公生”、六月初七“天門開”、十二月二十五“接玉皇”等節慶廟會。每逢這些節日,觀内設壇燃燭,道士“做敬”,海外信衆四方香客人流如潮,焚訴祈福,是同安一處民間民俗文化展示點。

馬隊迎王儀式

馬隊迎王儀式源于紀念“張府王爺”張巡。張巡在“安史之亂”中為保衛大唐江山英勇犧牲,被曆代朝廷賜封為“護國英雄”,被供奉為“護國尊王”。信仰傳入同安後,入住同安龍虎宮,尊為“張府王爺”。王爺每逢閏年農曆六月至十月開展“北巡活動”,代天巡狩,懲惡揚善,為民造福,亦被尊稱為“北巡王”。當年農曆十月中旬,同安溪邊社群信衆舉行大規模“迎駕”活動,迎接“北巡王”凱旋,衆多馬匹披紅毯插金花随行參與迎駕隊伍。這種儀式已經延續五百多年,頗具閩南地方特色。

閩南土筍凍制作技藝(海滄)

土筍是生于沿海江河入海處鹹淡水交彙的灘塗上、學名為“星蟲”的一種環節軟體動物,身長二三寸,含有膠質,土筍凍就是用它加工而成的凍品。在海滄區的老街、溫厝村、甯坑社、山後社和海滄村、海滄社群、嵩嶼村等,都有制作土筍凍的作坊和師傅。海滄土筍凍的制作技藝分選料、清洗、熬煮、冷卻四步。制作完成的土筍凍個個晶瑩剔透,肉清味美甘鮮,清香軟嫩,滑溜爽口,配上醬油、白醋、甜醬、辣醬、芥辣、蒜蓉、海蜇及芫荽、白蘿蔔絲、辣椒絲、番茄片等,就成了色香味俱佳的風味小吃。

福船制造技藝(湖裡)

福船是最早把指南針用于海上航行的海船,曾是中國遠洋船的主要船型,“海上絲綢之路”的橋梁、載體。閩南地區在宋元時期是福船建造中心。廈門成為五口通商口岸後,造船、修船業的繁榮也促進了廈門的發展。随着福船逐漸退出曆史舞台,為了弘揚傳統海洋文化、舟船文化,傳承祖輩的造船工藝,福建古船模制作技藝傳承人楊育錐積極參與宋代“華光礁一号”福船、長樂鄭和寶船等重造工程,并于近20年精心制作大批福船模型,其中有近30條模型被中國航海博物館永久收藏。

翔安丁瓯儀式

在翔安區古宅村,每年農曆正月十五,全村都會舉辦一場盛大熱鬧的民俗活動——“搶丁瓯”,祈願新的一年人丁興旺。丁瓯的底部裝着春谷,依次往上挂滿雞鴨鵝和一整隻公羊,外部裝飾花枝、氣球和燈籠等。一個丁瓯重達兩三百斤,需要兩個壯漢才能擡起,從家門口一路擡到村裡的祖廟。完成祭拜、添燈等儀式後,丁瓯被擡出,村民搶彩花,誰家搶到“丁花”,誰家在新的一年裡就能添丁進财好運來。搶完丁瓯,村民把餘下供品帶回去宴請親友。

(記者 龔小莞 戴舒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