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厦门14个项目上榜第七批省级非遗

[新闻页-台海网]

新增项目名录

1.诗词闽南方言吟诵

2.厦门微雕(许通海微雕制作技艺)

3.闽派盆景技艺(厦门)

4.传统纸扎技艺

5.闽南土笋冻制作技艺(海沧)

6.鼓浪屿馅饼手工制作技艺

7.南普陀素饼手工制作技艺

8.闽台青草药(厦门)

9.寒单爷习俗

10.集美后溪霞城城隍庙庙会习俗

11.同安朝元观玉皇信俗

12.马队迎王仪式

第一批至第六批省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

项目名录扩展项目

1.福船制造技艺(湖里)

2.翔安丁瓯仪式

厦门14个项目上榜第七批省级非遗

■福船制造技艺

厦门14个项目上榜第七批省级非遗

■翔安丁瓯仪式

厦门14个项目上榜第七批省级非遗

■同安朝元观玉皇信俗

厦门14个项目上榜第七批省级非遗

■寒单爷习俗

厦门14个项目上榜第七批省级非遗

■闽派盆景技艺

厦门14个项目上榜第七批省级非遗

▲闽南土笋冻制作技艺

厦门14个项目上榜第七批省级非遗

厦门微雕

台海网2月11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日前,福建省政府公布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88项,其中新增项目名录157项,第一批至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31项。厦门共有14个项目上榜。

寒单爷习俗

寒单爷习俗是海沧区青礁村一项独特的民俗活动。通常是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九,轿夫们用銮轿将寒单爷神像抬出来巡境。轿夫们赤裸双脚,踩过燃烧着的火炭。巡境后,轿夫们抬着寒单爷神像,在庙埕上15米长的炮仗中来回奔跑、跳跃,接受来自四面八方信众掷来的爆竹连番轰炸,场面十分热烈。青礁村万应庙供奉的寒单爷神像已有千年历史,台湾的寒单爷信仰是从青礁传过去的。此习俗在加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集美后溪霞城城隍庙庙会习俗

集美后溪霞城城隍庙庙会是闽台文化特色庙会。霞城城隍庙位于集美后溪城内,清康熙元年八月,在泉州府同安县仁德里十三都造城池,称霞城。同时,于南门(即临海门)内建霞城城隍庙。同安人陈金绒等人奉请霞城城隍爷金身赴台湾和新加坡等地,霞城城隍庙是台北霞海城隍庙的祖庙,也是台湾其他城隍庙的太祖庙。每年农历五月十三,霞城城隍庙城隍爷神诞,两岸的城隍庙都会举办盛大的庙会活动。

同安朝元观玉皇信俗

同安朝元观位于同安区大同街道办事处朝元村,是闽南地区历史悠久、供祀玉皇大帝的道教圣地,始建于唐代,比同安置县早200余年,是闽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道教宫观之一。朝元观每年有正月初九“天公生”、六月初七“天门开”、十二月二十五“接玉皇”等节庆庙会。每逢这些节日,观内设坛燃烛,道士“做敬”,海外信众四方香客人流如潮,焚诉祈福,是同安一处民间民俗文化展示点。

马队迎王仪式

马队迎王仪式源于纪念“张府王爷”张巡。张巡在“安史之乱”中为保卫大唐江山英勇牺牲,被历代朝廷赐封为“护国英雄”,被供奉为“护国尊王”。信仰传入同安后,入住同安龙虎宫,尊为“张府王爷”。王爷每逢闰年农历六月至十月开展“北巡活动”,代天巡狩,惩恶扬善,为民造福,亦被尊称为“北巡王”。当年农历十月中旬,同安溪边社区信众举行大规模“迎驾”活动,迎接“北巡王”凯旋,众多马匹披红毯插金花随行参与迎驾队伍。这种仪式已经延续五百多年,颇具闽南地方特色。

闽南土笋冻制作技艺(海沧)

土笋是生于沿海江河入海处咸淡水交汇的滩涂上、学名为“星虫”的一种环节软体动物,身长二三寸,含有胶质,土笋冻就是用它加工而成的冻品。在海沧区的老街、温厝村、宁坑社、山后社和海沧村、海沧社区、嵩屿村等,都有制作土笋冻的作坊和师傅。海沧土笋冻的制作技艺分选料、清洗、熬煮、冷却四步。制作完成的土笋冻个个晶莹剔透,肉清味美甘鲜,清香软嫩,滑溜爽口,配上酱油、白醋、甜酱、辣酱、芥辣、蒜蓉、海蜇及芫荽、白萝卜丝、辣椒丝、番茄片等,就成了色香味俱佳的风味小吃。

福船制造技艺(湖里)

福船是最早把指南针用于海上航行的海船,曾是中国远洋船的主要船型,“海上丝绸之路”的桥梁、载体。闽南地区在宋元时期是福船建造中心。厦门成为五口通商口岸后,造船、修船业的繁荣也促进了厦门的发展。随着福船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为了弘扬传统海洋文化、舟船文化,传承祖辈的造船工艺,福建古船模制作技艺传承人杨育锥积极参与宋代“华光礁一号”福船、长乐郑和宝船等重造工程,并于近20年精心制作大批福船模型,其中有近30条模型被中国航海博物馆永久收藏。

翔安丁瓯仪式

在翔安区古宅村,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全村都会举办一场盛大热闹的民俗活动——“抢丁瓯”,祈愿新的一年人丁兴旺。丁瓯的底部装着春谷,依次往上挂满鸡鸭鹅和一整只公羊,外部装饰花枝、气球和灯笼等。一个丁瓯重达两三百斤,需要两个壮汉才能抬起,从家门口一路抬到村里的祖庙。完成祭拜、添灯等仪式后,丁瓯被抬出,村民抢彩花,谁家抢到“丁花”,谁家在新的一年里就能添丁进财好运来。抢完丁瓯,村民把余下供品带回去宴请亲友。

(记者 龚小莞 戴舒静)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