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天氣炎熱,如果不采取預防措施,戶外工作容易發生中暑安全事故。是以,了解中暑和預防措施以及緊急處理措施的表現可以減少因安全事故引起的中暑的發生。
一、什麼是中暑
什麼是中暑?中暑是一種急性疾病,其中身體暴露于高溫,體溫調節紊亂,導緻中樞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紊亂。中暑一般分為前體中暑、輕度中暑和重度中暑,根據發病機制不同,重度中暑又分為熱痙攣、熱衰竭和熱襲。其中,發燒的死亡率非常高。2010年7月,"中暑"被列入國家法定職業病名錄。(嚴重中暑可分為熱痙攣、熱衰竭和發熱性疾病。)

二、中暑的原因
當身體無法适應和忍受環境高溫(>32攝氏度),高濕度(>60%)和無風狀态時,身體産生的熱量多于它發出的熱量,導緻熱量積聚,體溫升高和中暑。常見原因如下:
1、人體自身發熱增加
在高溫、高濕、不透風或強熱輻射下,長時間從事劇烈活動,機體熱量産生增多。
常見于體力勞動、運動或軍事訓練的人群。一些疾病,如發燒發冷或抽搐,也會導緻體溫升高。
2、環境溫升
當環境溫度升高時,一些脆弱的人群,如患有老年和體弱疾病(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慢性酒精中毒)的人,患有體溫過低,不能很好地調節體溫,身體從環境中獲得更多的熱量。
3、冷卻屏障
(1)出汗減少:汗腺損傷或缺乏,如皮膚燒傷疤痕區、汗腺不足等。
(2)中樞神經系統或心血管功能下降,如飲酒者、老年人、心髒功能障礙等。
(3)服用影響出汗的藥物,如抗膽堿能藥物和抗組胺藥。
(4)其他因素:肥胖和衣服呼吸困難等。
三、中暑分類
中暑一般分為前體中暑、輕度中暑和重度中暑,根據發病機制不同,重度中暑又分為熱痙攣、熱衰竭和熱襲。其中,發熱死亡率較高。
症狀和表現
長時間暴露于高溫、頭痛、頭暈、口渴、出汗等症狀後,體溫起初正常或略有升高。核心體溫持續升至38攝氏度以上,除上述症狀外還會出現發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四肢濕冷等情況。如果不及時幹預可逐漸發展為昏迷伴肢體抽搐,嚴重可産生多器官衰竭。
1、前體中暑
暴露于高溫環境,出汗、四肢無力、頭暈、口渴、頭痛、注意力不集中、眼花、耳鳴、運動不協調等伴随或不伴有體溫升高。如果脫離高溫環境,轉移到陰涼處,及時通風降溫補充冷鹽水,可在短時間内恢複。
2、輕度中暑
先兆子痫的症狀繼續惡化,體溫升高到38攝氏度以上,皮膚灼熱、發紅或脫水的症狀(如四肢濕冷、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加快等)。在數小時内可恢複,治療與先兆子痫相同。
3、嚴重中暑
有三種類型的熱痙攣,熱衰竭和發燒。病情迅速惡化,死亡率很高。
(1) 熱痙攣
它最常見于健康的年輕人。
它顯示為在訓練期間或訓練期間或訓練後或訓練後短暫,間歇性肌肉抽搐,通常持續約3分鐘。
患者往往體溫沒有明顯升高,可能與大量出汗有關,隻有水,沒有鹽,大量缺鈉或過度通氣。
(2) 熱衰竭
它存在于老年人,兒童和慢性病患者中。患者發展出一組以血容量不足為特征的臨床綜合征,其特征在于出汗,疲勞,疲勞,頭暈,頭痛,判斷力下降,惡心和嘔吐。
此時,患者的體溫升高,沒有明顯的神經系統損傷表現。如果不及時診斷和治療,它可能會發展成發熱性疾病。
(3)發燒
它分為兩類:勞動型發熱和非分娩型發熱性疾病。
(1)産熱
最常見于健康的年輕人(如運動運動員、訓練官兵),如長期暴露在高溫、高濕、無風環境、高強度訓練或繁重體力勞動一段時間後,發熱、頭痛或突然昏厥、意識模糊等。随後體溫迅速上升,達到40攝氏度以上,伴有谵妄,嗜睡和昏迷。
患者可伴有橫肌溶解、急性腎功能衰竭、急性肝損傷、彌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器官衰竭,病情迅速惡化,緻死率極高。
(2)非産熱
常發生于老年、體弱(兒童)和慢速患者組,發病率一般較慢。起初症狀不易發現,1~2天後症狀惡化,出現意識模糊、谵妄、昏迷等現象。患者體溫高40~42攝氏度,直腸溫度可達46攝氏度,可有心力衰竭、腎衰竭等表現。
五、中暑緊急治療
首先,應立即将患者從高溫中移出,并移至通風良好的陰涼處。
1、解開紐扣,讓患者平躺,扇風,并給患者一杯清涼飲料或溫水讓患者慢慢喝。當患者發燒昏厥時,使用一茶匙鹽與600毫升水混合,慢慢飲用。
2、人工降溫:對于病情較輕的患者,根據現場特點,用冷水或冰水毛巾塗抹頭部;
3、輕質患者可含10粒或口服10滴水1(5毫升)。
4、針頭按摩:可采用針灸療法或按摩以下幾點:大椎骨、中央、鶴谷或曲池、百會、人、中泉等洞窟。
按摩寺廟(最好用豐冰毒)。
如果您暈倒,用指甲刺激洞口(中唇的1/3)。
胸悶不适,解開衣領,然後按壓内部閉合孔(手腕上兩英寸)。
刺激中拳(中指尖)、百孔(兩耳頭尖的中點)、彈簧孔(腳底的1/3)。
特别提醒:重度中暑,在急救治療上述的同時,應立即送往附近醫院進行綜合治療。
六、預後
中暑的預後與高熱度、持續時間、降溫速度和重要器官損傷程度有關。如果治療延遲,緻死率可達80%,如果早期診斷并及時降溫治療,緻死率可降至10%。
并發症
出現昏迷的發熱患者,盡管快速降溫治療,仍可能有永久性神經精神後遺症。
八、預防措施
那麼,炎熱的天氣如何預防中暑呢?以下8項措施可以減少中暑事件的發生。
1、調整休息時間。最好不要在10 a.m到4 p.m之間的炎熱陽光下工作。由于這個時間段是最晴朗的,是以中暑發生的可能性是其他時期的10倍。
2、要配備耐熱藥品和飲料。如:人丹、十滴水、茴香正氣水、風水等。要準備足夠的水和飲料,請在口渴前補充水分。特别是在高溫環境下進行體力勞動或劇烈運動,每小時至少飲用500-1000ml的飲用水,少量飲用,戶外工作出汗較多,可飲用适量的淡鹽水,有利于提高體力。
3、穿衣服要選擇棉、麻、絲寬松的衣服,不要裸露皮膚,避免曬傷。避免穿緊身、不透水的褲子以炫耀自己的身材,以免出汗大量及時降溫,造成中暑。在陽光下工作時,一定要帶上草帽或太陽帽,以阻擋陽光直射在頭上。
4、避免陽光照射到皮膚上。夏季陽光紫外線很強,容易引起太陽皮炎。如果皮膚出現發紅腫脹等症狀,應用冷水沖洗,嚴重病例應去醫院治療。
5、避免高溫期運動,不要在陽光下行走,不要去擁擠的地方。從外面回到房間後,在打開空調之前,應先自然降溫,不要立即打開空調吹冷空氣。否則,由于熱和冷交替,容易出現感冒症狀。
6、注意特殊人群的關心。特别是老人和兒童,高溫天容易誘發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和兒童的不良症狀。
7、保持充足的睡眠,有規律的生活和工作,能增強免疫力。最佳就寝時間是22-23,起床的最佳時間是5:30-6:30。睡時小心不要躺在空調出口和電風扇下面,以免患上空調病和冷熱。
8、在高溫天,頭痛、頭暈、惡心、口幹、意識模糊、驚慌、胸悶、發紅等症狀,應首先懷疑是否早期出現中暑症狀,可立即到通風陰涼處休息,喝一些涼開水降溫,包括5-10粒或喝十滴水1(5ml), 用冷水或冰水毛巾塗抹頭部。如果症狀沒有緩解,應立即送往附近的醫院接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