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河海大學土木工程防災減災教師團隊入選第二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作者:高校圈的那些事兒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認定結果,河海大學高玉峰教授領銜的由39名優秀中青年教師組成的“土木工程防災減災教師團隊”成功入選。長期以來,團隊紮根教學科研一線,潛心教書育人,勇于攻堅克難,堅持科研創新,聚焦解決國家重大工程,以實際行動诠釋了黃大年精神。

河海大學土木工程防災減災教師團隊入選第二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人才培養成效顯著。團隊成員矢志成為“四有”好老師,争做“大先生”,将理想信念、社會擔當、工匠精神轉化為思政元素融入教育教學,重視學生就業創業教育,培根鑄魂,引導學生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近年來,團隊主編國家級規劃教材3部,江蘇省重點教材6部,其中1部獲全國優秀教材二等獎,建成《鋼筋混凝土結構》等5門國家級一流課程,兩門課程入選教育部首批課程思政示範課程,所培養的學生獲全國工程碩士實習實踐優秀成果2項,省優博論文2篇、優碩論文5篇、優專碩論文3篇,獲美國和加拿大國際土木工程競賽冠軍2項、亞軍3項,在國家、省級創新競賽中獲獎44人次。

  聚焦國家重大戰略工程,科技創新服務社會。團隊積極服務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潛心基礎研究,破解山區河谷應力奇異的瓶頸難題,建立高山峽谷地震波動理論,研發高山峽谷地區橋梁和邊坡抗震技術,攻克川藏鐵路列衣大橋、雅拉河大橋等控制性橋梁抗震輸入難題,及古水電站和滇中引水等高陡邊坡穩定控制難題,保障重大基礎設施工程安全。團隊還積極投身社會服務,連續深入沂蒙老區21年,解決沂蒙老區病險土壩抗震加強技術和經濟難題。

  立足文化傳承創新,夯實文化自信根基。團隊實證中華5000年文明史,助力良渚文明申遺成功,成員們在3年間走遍了與水壩相關的每一座山,在良渚申遺沖刺階段,團隊臨危受命,自籌經費開展科學論證,發現大壩關鍵證據“溢洪道和壩前淤積”,論證11座大壩擋水功能,徹底打消了聯合國評審專家的質疑,認同了“良渚古國”,并以國家形态認同“良渚文明”,該成果被多家媒體重點報道。

  團隊力量雄厚,據介紹,近年來,團隊入選江蘇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8入選國家級人才計劃,5人入選省部級人才項目計劃,1人入選國家級課程思政教學名師,2人獲江蘇高校土木工程專業教學名師,1人獲寶鋼優秀教師獎特等獎、霍英東高校青年教師獎一等獎,2人獲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優秀共産黨員,14人獲評校青年崗位标兵、青年崗位能手、優秀班導師等。團隊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項目47項,其中重點項目2項。發表SCI論文430篇,授權發明專利320件,出版學術專著10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省級一等獎5項。

  據了解,該校倪福生教授領銜的“疏浚教育和研究教師團隊”于2018年入選第一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名單。學校表示,将以“疏浚教育和研究教師團隊”和“土木工程防災減災教師團隊”兩支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為示範,全面深化新時代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引導教師立德修身、潛心治學、開拓創新,真正把為學、為事、為人統一起來,當好學生成長引路人,以赤誠之心、奉獻之心、仁愛之心投身學校“十四五”教育事業,以學校高品質發展的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通訊員:河海大學張春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