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灣區華人已經卷到冬奧會了!亞裔家庭如何培養出這些”天之驕子”

作者:留學那點事

2022北京冬奧會終于如期舉行,無論是文化魅力盡顯的開幕式,還是憨态可掬的冰墩墩,都将冬奧會帶上了話題熱搜榜。除了一如既往的高水準開幕式,這次冬奧會的選手也讓人驚豔。

然而,有細心的群衆留意到了選手的背景,得出了一個新結論:“灣區的卷,又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01

陳巍

灣區華人已經卷到冬奧會了!亞裔家庭如何培養出這些”天之驕子”

*圖檔源自網絡

22歲的陳巍出生于猶他州鹽湖城(Salt Lake City),目前就讀耶魯大學,主修統計學。陳巍是家庭中最小的孩子,他有兩個哥哥,分别從事金融與航宇方面的工作,一個姐姐在蘋果公司上班,而另一個則是一家生物創業公司的聯合創始人。

陳巍3歲開始練滑冰,從小就展現出滑冰方面的才華,10歲時獲得美國花樣滑冰錦标賽業餘男子組冠軍,成為該獎項曆史上最年輕的業餘選手。

此後陳巍獲獎無數,蟬聯2018、2019年和2021年世錦賽三屆世界冠軍,蟬聯2017至2019年大獎賽總決賽三屆冠軍,2018平昌冬奧團體賽銅牌。

被譽為 “四周跳之王” 的陳巍是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在國際花滑聯盟公認的正式國際比賽上成功完成五種四周跳(勾手跳4Lz,後内點冰跳4F,後外跳4Lo,後内跳4S,後外點冰跳4T)的選手。

2018年在平昌創下奧運紀錄,成為首位在單一節目中挑戰六個高難度四周跳的選手。

灣區華人已經卷到冬奧會了!亞裔家庭如何培養出這些”天之驕子”

陳巍的學業也同樣出衆,妥妥的學霸一枚。2017年,陳巍為平昌奧運停學一年,SAT數學取得滿分800分,以兼顧滑冰和學業的方式,在2018年秋季進入耶魯大學統計學專業。

02

周知方

灣區華人已經卷到冬奧會了!亞裔家庭如何培養出這些”天之驕子”

21歲,生于灣區San Jose,現在是布朗大學的學生。這雖然是周知方首次參加奧運會,但他很有希望奪得獎牌。

他曾獲得許多獎項,包括2017年美國花樣滑冰錦标賽冠軍、 2017年世界青少年花樣滑冰錦标賽冠軍,2018年平昌冬奧會個人第6名等。

灣區華人已經卷到冬奧會了!亞裔家庭如何培養出這些”天之驕子”

周知方不僅花滑極具天賦,學習也沒有落下,16歲就完成了高中學業,ACT滿分還獲得總統獎。

周知方的父母來自北京,是清華計算機系的同班同學,90年代初随着出國潮來到矽谷,分别在谷歌和甲骨文工作。周知方有一個姐姐,在麻省理工學院讀書。

03

谷愛淩

谷愛淩于2003年9月3日出生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她的父親是美國人,母親谷燕來自中國北京。谷燕在洛克菲勒大學學習生物化學,第一次滑雪是在紐約,她對滑雪的熱愛(她曾在太浩湖附近當滑雪教練)影響了谷愛淩。谷愛淩自小居住于美國,常随母親前往中國北京市。

灣區華人已經卷到冬奧會了!亞裔家庭如何培養出這些”天之驕子”

2019年6月谷愛淩在國際滑雪聯合會更改國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後開始代表中國參賽。

中原標準時間1月31日淩晨,谷愛淩發揮穩健,再奪一冠,在2021年世界極限運動會X Games阿斯本站中,以2金1銅結束征程。谷愛淩也成為第一位在X Games赢得3塊獎牌的運動員,再重新整理前日記錄。

谷愛淩在2021世界極限運動會X Games阿斯本站上報名了三個項目,按比賽時間順序為:

大跳台:季軍

U型場地賽:冠軍

坡面障礙技巧:冠軍

谷愛淩強項是:坡面障礙技巧>U型場地賽>大跳台。大跳台的季軍也是值得慶祝的。

灣區華人已經卷到冬奧會了!亞裔家庭如何培養出這些”天之驕子”

看了這麼多優秀的孩子,有不少家長不禁想問:這麼優秀的孩子到底是怎麼培養出來的?美國華裔教授道出4大教育觀念,在這裡跟大家分享。

過程的努力比結果還重要

努力的過程至關重要。而結果是很多原因導緻的,并不一定完全是你的個人原因,客觀因素、人為因素都會影響結果,而自己唯一可以把握的是努力去做。

是以,應該告訴孩子最重視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你做了多少努力,是否發現了自己的問題,是否總結了更多的經驗。這是作為家長衡量孩子成功和失敗的标準。

每個孩子在比賽或考試的過程中,都是有壓力的。如果他透過父母的行為和話語感覺到父母很期待那個結果,無形中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壓力,結果反而适得其反。

另一方面如果孩子真的得到了不好的結果,父母看不到他的努力,他就會更加傷心難以接受失敗,并會猶豫是否繼續做這件事,這樣習慣不總結經驗,輕易放棄,就會離真的成功越來越遠。

由于家長的這種标準,孩子每一次去做的時候都很放松、全力以赴。有時如果他沒有努力而得到很好的結果,反而不會得到表揚,會被提醒這種偶然和投機取巧,會在以後的學習中付出代價,這些偶然不是成功的基礎,是以孩子一直非常享受學習的過程。

谷愛淩也曾說過,媽媽對于她考是否一定要斯坦福大學這件事并沒有強求,唯一的要求就是她一生都要不斷地學習。

從小培養正确學習觀念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一個習慣的培養确實是長期的積累,而孩子的教育是有黃金期的,一定要從小抓起。這個從小不是給小孩單純的灌輸知識,而是教會孩子如何看待學習。

孩子上國小後開始寫作業,經常會有錯誤,要告訴他學習的過程就是糾錯的過程,有錯誤是非常正常的事兒,但是知道為什麼會錯,然後去改正才是真正的關鍵。

教授說: “我本人從上海複旦大學大學和研究所學生畢業後留校任教,之後出國留學攻讀博士學位,也曾在美國的大學任職十多年,用自己親身的經驗和體會幫助和強化初高中學生的學業。也許是因為自己的教育背景,我本人就是一個非常喜歡學習的人,家庭環境的學習氛圍對孩子是個很好的影響。

灣區華人已經卷到冬奧會了!亞裔家庭如何培養出這些”天之驕子”

但即使沒有這樣的氛圍,我覺得孩子的很多習慣也是可以培養的,孩子在四年級之前是非常聽話的一個時間段,我感覺這是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和習慣的黃金期,除了家庭氛圍,孩子從小每個周末我都會帶他們去圖書館和書店,把他們放在專門供兒童閱讀的區域,那裡有很多當年的獲獎作品,孩子們非常喜歡,大人在看書,他們也模仿着看,漸漸的就會很投入的看書,沒有看完的我都會為孩子接回來或買下來。放松的環境,愉快的心情,最後還可以擁有自己喜歡的精美的書籍,這種感受每次都讓孩子感覺非常喜悅和珍惜。

而孩子在圖書館和書店閱讀時,我常常我會為他拍一些漂亮的照片,回來挂在床頭,這些都會讓孩子感覺讀書是一件幸福的事,以緻後來孩子把可以去圖書館或書店變成了對他的獎賞。他在取得一些成績或做了什麼好事時,我們就會提議帶他去圖書館或書店,每當這個時候孩子都非常開心,他寫作優秀也得益于日積月累的非常大量的閱讀量。”

從生活中訓練思考能力

對孩子探索性、思考能力、觀察能力的培養,也是在生活的點滴中。教授說:“有一段時間我會常帶孩子去健身,在健身房淋浴時,面對一面馬賽克牆,我會突發奇想讓孩子閉眼五秒鐘,孩子覺得很有趣,不知我要做什麼。睜開眼後,我問他剛才的面前的馬賽克有多少塊,這種經常的看似無意的舉動,其實是在教育孩子如何仔細觀察身邊細微的事物。走到穿衣鏡前,我會讓他從鏡子中看着我,讓他思考鏡子的成像和光走直線的原理等。”

灣區華人已經卷到冬奧會了!亞裔家庭如何培養出這些”天之驕子”

長大後,我帶他去紐約坐地鐵,刷卡的時候他自己提出了問題,錢是如何被刷走的,而且當時就大膽的提出,他會自己會做出一個刷卡機。購買一個刷卡機,連接配接到計算機上,并編寫程式等。這無意中培養了他對編寫枯燥的程式産生濃厚的興趣。

是以每個小孩都有天賦,家長要認真思考的是如何引發他對探索和思考的興趣,進而挖掘小孩自身的特點。

04

建立親子良好溝通

積極溝通鼓勵他挑戰自我。每天拿出最少15分鐘的時間,與孩子交流他生活學習中發生的事情,了解他的想法,這種每天聊天的習慣會讓家長在培養孩子時變得更加得心應手。如果孩子拒絕交流,也可以利用一些辦法逐漸增強與孩子的溝通。

現在大多數的孩子都非常喜歡玩遊戲,花的時間比較多,家長通常都會強行的壓制,不允許玩或限定時間玩,造成孩子非常反抗,交流障礙也更加嚴重。我的孩子從小玩遊戲,我也跟着他一起玩,我想了解他為什麼會這麼興趣濃厚,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有了更多地共同語言,在與孩子交流他喜歡的事時,孩子很容易敞開心扉,說很多其他的内容,而且也變得越來越喜歡與我們聊天,溝通也就變成了習慣,這是大人孩子都能開心的事兒。

灣區華人已經卷到冬奧會了!亞裔家庭如何培養出這些”天之驕子”

在玩遊戲的過程中,我本人也改變了對玩遊戲的看法。玩遊戲并不是一件壞事情,它對孩子發展智力确實有幫助。孩子玩遊戲的另一個收獲是因為玩遊戲結交了更多的新朋友,這也許是這個時代的交流方式,當然玩遊戲确實需要有個度,因為玩遊戲容易花費大量的時間,但大人孩子溝通一旦順暢,這個時間限定就變成了很自然接受的事。

孩子因為從小的大量閱讀,寫作能力一直很強,我鼓勵他參加寫作俱樂部,到後來國小高年級時為了學弟學妹們,他還專門辦了國小畢業班雜志,并出面說服校長和老師,接受他的建議,出了一些高水準的雜志,深受校長、老師和學生的喜愛。他做事的自信心也随之大增。這是他完全沒有想到自己可以做到的,我告訴他要有開拓精神,很多事情都從無到有,從有到做得更好。

這次大學訪校,孩子說希望去多看看學校,我告訴他我隻能陪他看有限的學校,大部分的學校我是沒法陪的。孩子提出自己去看學校,我們在對安全性做了評估後,感覺應該大膽放手,讓孩子心生向往的冒險精神得到實作。之後他自己做好交通食宿攻略,最後大部分的學校都是他自己去看去了解的。這讓孩子也對自己更有信心,在申請過程中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斷和選擇。

跟父母有了良好溝通,很多建議孩子都會接納和采用,美國這種多元化的國家,我們鼓勵孩子跟各國的小朋友溝通,開闊視野,吸取營養。是以孩子在午餐時間總會跟不同的孩子一起用餐交流,漸漸他也體會到了該如何與人交往,并學會更多的為别人着想,愛護身邊的人也變成一種習慣。由此不但交到了很多的朋友,除了理工科還對人文科學産生了更濃厚的興趣。

一個人的真正成功肯定是做人的成功,而不是單單學習好這一面,學會與他人的良好溝通對于未來是更重要的能力。